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培根铸魂,立足教育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28  编辑:曹亮亮

“十三五”以来,理塘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树立“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倾全力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按照“1334+N”的方针,走“集中办学、均衡发展”的路子,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学生就近入学,倾全力保障教育公平,立足教育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成果见证着理塘教育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

建教育基础设施,让更多的孩子能上“好学校”

五年间,理塘县通过实施“十年行动计划”“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推动基础教育资源扩容提质,先后累计投入资金约4亿元,共实施基建项目284个,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学生宿舍、运动场面积达5.48万平方米,新建第四完全小学、第二中学、高城镇幼儿园三所学校相继开学招生,实现了全县90%以上的学校改建和扩建,网班教学在城区中小学所有年级全覆盖,基本实现“三通两平台”、“一平台两系统”县域全覆盖,2016-2017年,顺利通过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省级、国家级督导评估,2020年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教育有保障”验收。

学前教育以增加园(班)点、扩大规模为目标,实现了县域内学前教育全覆盖,学前毛入园率达到82.6%,较2016年增长26.6%。义务教育阶段按照“乡村打基础,片区小集中,县城大集中”的模式,对中小学布局进行合理规划,极大地满足了全县适龄儿童就学需求,小学入学率达到99.94%,较2016年增长0.06%;初中入学率99.48%,较2016年增长1.08%,全县“千人学校”已达6所,理塘县已成为全州集中办学规模最大的县份。

强教师队伍建设,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好老师”

通过“外引流”“内挖潜”的方式进一步补充师资力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紧缺的矛盾;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策略,积极为一线教师搭建四川民族学院等免费学历提升平台3个,打造国、省、州、县、校“五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培训教师5000余人次,开展校园长培训及跟岗学习近150余人次。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力度,初步构建起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教师激励及惩戒机制,落实福利待遇保障,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人均工资水平,使得全县广大教师创先争优、提升增效的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进一步营造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责、师以爱教为荣”的良好社会氛围。

提教育教学质量,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好教育”

为提升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理塘县建机制、抓教改,出台《关于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逐年提高教学质量奖预算标准,按照不低于300万元标准设立奖励基金,用于表彰奖励教学质量高、提升幅度大、在全州统测中成绩拔尖的学校、师生”,五年间,已有2500(人次)教师、4000余名学生从中受益。

成立学科中心组,成立甲措名校长工作室、吉太加名师工作室,大胆探索教育联合体改革,有效整合城区音、体、美专业教师,跨校走教有效缓解了专业教师匮乏的矛盾。

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理塘县考入专科以上学生数达750人、高中就读1460人、“9+3”就读603人、中职就读558人,通过新都区、金堂县委培初中学生62名,高中学生238名。2018--2019年,中考创历史最好成绩,理塘中学连续两年夺得全州二类模式教学一等奖。2021年实现了中考学生人数和分数的“双增长”,县中学在全州二类模式中排名第二。

抓学生素质教育,让更多的孩子实现“好发展”

为扣好孩子们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县坚持“五育并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和学科教学中,落实“五项管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实施“双减政策”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推进中小学生“课后延时服务”助推学生个性化发展,开展特色课间操和藏族锅庄舞蹈活动,开设兴趣班,开足开齐体育课程,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时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结合理塘赛马特色文化,将赛马搬进学生的体育课堂,在全省尚属先例,推广普及中小学生足球教育“进校园”,中小学生代表队先后三次获得全州足球联赛冠军。

促教育公平普惠,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好政策”

始终把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作为工作重点,通过着力打好“依法控辍、行政控辍、情感控辍、创新控辍”四张牌,有效安置2000余名适龄儿童入学,让“最好的教育在学校,最好的虫草在学校”的理念深入人心。五年以来,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基金740.25万元,惠及8107名贫困学生;减免幼儿保教费712.7万元;不折不扣落实“三免一补”等各类补助资金约2.15亿元,公平普惠得到有效保障。



内容时间:2021-10-14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