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精准扶贫进行时丨炉霍牧民家门口吃上“产业饭”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9-11  编辑:雷春霞

高寒牧区是脱贫攻坚的难点。在炉霍县的宗塔、宗麦两乡,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因高寒缺氧,受传统文化影响,当地群众靠传统牧业、政策性补贴度日,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是炉霍县最边远艰苦的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再难啃的骨头也要啃完,决不让一户村民掉队。”在脱贫攻坚大会上,炉霍县主要领导掷地有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炉霍县各级干部进牧区、访牧户,察实情、思良策,以实际行动兑现铮铮誓言。

牦牛入股 牧民变股民

2016年7月,三果村整合扶贫资金140多万元,租赁了1.6万亩草场,成立了宗麦乡三果村牲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23户贫困村民通过牦牛或草场入股加入合作社,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经营,奶制品质量得到保障,产品很受欢迎,合作社当年实现产值9万多元,村民当年入股当年分红。尝到分红甜头,村民积极性高涨,纷纷加入合作社,股民也由起初的23户发展到43户,通过“合作社+标准化养殖场+贫困户+农户”的经营模式,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牦牛,为乳品行业提供优质原料奶,实现奶业发展良性循环。

据何平介绍,目前合作社有牦牛340多头,奶牛153头,改良的娟栅牛53头,每头奶牛每年产奶期为6个月,每天产奶量5公斤(娟栅牛),年产奶将达66吨,目前已开发出2个鲜奶、2个奶渣、8个酸奶等多个品种,在炉霍县城建立了销售点,销往州内各县,年产值近120万元。对于合作社的收益,我们按照“523”比例分红,即收益的50%股民共同分红,余下50%收益中20%再次分红贫困户,30%为村集体经济收入,贫困户将实现两次分红。

“现在好啊!在家门口上班,每年还坐享两次分红,到哪儿也找不到这样的好事。”三果村村民修果尔甲红里说,他家5口人,3个小孩在上学,自己残疾在身,只能靠妻子在合作社务工,每年有上万元收入,同时自己入股的牦牛还有两次分红收入,加之政策性补助,去年他家顺利实现了脱贫。通过三果村实践探索,改变了村民传统养殖模式,找到了村民持续增收的主导产业。“目前,我们正在与广东壹号食品公司洽谈,准备组建集体牧场,在乡上租赁9万亩草场,规模养殖1500头牦牛,通过奶制品加工和出栏牦牛,让全乡6个贫困村,232户贫困群众都收益。”宗麦乡党委书记洛吾七扎告诉记者。

牧旅融合 牧区变景区

“远方的贵宾,欢迎您到七彩宗塔草原来哟!……”七月的宗塔草原,七色花开,奶茶飘香,毡房簇簇,歌声悠扬……绝佳的生态旅游资源和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吸引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在醉美的草原上纵情欢歌,策马扬鞭。

“没想到生态度假村这么快就建成,没想到刚建成就有这么多游客。以前就靠放牧养家,日晒雨淋到处迁徙,现在发展旅游在家门口增收。”家在宗塔乡角龙村村民泽仁拉吉掩饰不住喜悦,“来这儿的游客骑骑马、挤挤牛奶,体会咱们牧家生活,玩得都挺开心的。”从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人文资源到民族民俗节庆,大自然赋予了宗塔群众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年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交通环境的制约,村民们靠传统的牧业艰难生活,全乡8个村中有4个贫困村,192户708人还未脱贫。依托生态优势,盘活旅游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宗塔乡提出了牧旅融合发展理念,让牧区变景区,让村民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2017年,宗塔乡整合贫困村产业基金近200万元,全乡村民集体入股,在草原中心流转草场100亩左右,成立了“炉霍县宗塔百姓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精心打造宗塔草原牧业生态度假村,建设集草原观光、民俗体验、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牧旅融合发展项目。

“生态度假村规划分为三期,首期打造帐篷餐饮休闲区,建设1顶具有游牧文化特色的标志性牛毛大帐篷,1顶多功能的生态休闲帐篷,1顶藏式风情传统帐篷,9顶特色生态七彩帐篷,目前已完成。二、三期将打造帐篷酒店、特色旅游项目等,2019年度假村将全面完成。”宗塔乡副乡长多珠龙加介绍。“太美了,这才是我想象中的草原,鲜花怒放,水草丰美,牛羊成群,还有靓丽、环保、舒适的生态帐篷……这次是真的体验了藏民族生活。”首次来宗塔草原的广东游客杨先生这样说,随着设施项目的不断完善,这里将更美,明年还将叫上更多的朋友来玩。

据了解,生态度假村从今年5月17日运营以来,从广东、重庆、成都等地的游客不断增多。截止目前,已接待游客上万人,实现旅游收入近30万元。仅7月8日当天就接待游客167人,收入2.6万元。“牧旅”融合发展初见成效,当地村民喜笑颜开,更加期待通过旅游扶贫实现脱贫奔康之梦。“没想到自己刚毕业就工作,每月还有2200元工资,离家又近还能照顾年迈的阿爸阿妈,非常开心!”今年5月刚从省藏校毕业的22岁四郎央金激动地说。

据炉霍县扶贫移民局副局长陈丽介绍,四郎央金家是色科玛村的贫困户,家中5口人,哥哥姐姐已成家,家中年迈的父母亲靠出售奶产品勉强生活,今年她家不仅有畜产品收入,工资收入,年底还有公司分红收入,加上政策性补助,年底全家脱贫绝对没问题。多珠龙加说,公司在运营中,以高于市场价统一收购当地贫困村民的酥油、酸奶、牛肉等畜牧产品,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同时为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待业青年就地提供就业岗位,让部分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而度假村营业收入则按照6:3:1的比例为贫困户、非贫困户、集体组织进行分红提留,多种渠道方式让贫困村民脱贫增收。“随着交通的改善,我们将加快项目建设,深挖宗塔文化,让七色草原变醉美景区,让更多的村民通过‘牧旅’融合实现脱贫增收。”炉霍县宗塔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翁青告诉记者。

(来源:康巴传媒)

内容时间:2018-07-27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