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云端上的彝家新寨——雷波县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2-03  编辑:蔡旭莹

彝家新寨美如画

雷波县拉咪乡阿合哈洛村是该县最边远的彝族聚居点,海拔达到3300米。过去很长时间,该村村民都过着游牧生活,居住的是一间间上无片瓦、下榻湿地、四面透风、人畜杂居的竹篾瓦板房,生产生活水平低下。

但是,今天的阿合哈洛村已经完全变了样。49套砖混结构的彝族特色民居错落有致地掩映在绿树之间,蜿蜒的入户水泥路如同一根玉带,盘旋山间。环境变靓了,生活也变好了。村民们不仅大力倡导健康文明新生活,还充满信心地发展畜牧业,整个阿合哈洛村呈现出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

阿合哈洛村的华丽变身,只是雷波县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剪影。从1989年至今,该县始终致力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1989—2000年

实现“粮增产,钱增收”

雷波县扶贫开发工作始于1989年末,1990年至1993年为解决全县贫困农户基本生存条件,达到“二、六”指标阶段(即人均纯收入200元,人平有粮600斤);1994年至2000年为全县集中力量,用7年时间齐心协力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为解决贫困户温饱,达到“五、八”指标阶段(即人均纯收入500元,人平有粮800斤)。

到2000年,全县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土4.24万亩,可增加粮食产量200万公斤;新建微型蓄水池4960口,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120处,安装引水管道128公里,解决了9.77万人,19.64头(只)牲畜饮水问题。

这一时期,文教卫生等事业也进一步发展。共新建校舍30341平方米,解决了9800余名学生无教室的现状。改建医院住房7538平方米,消除卫生危房3684平方米,县医院创建“二乙”验收达标。

2001—2010年

农民人均纯收增长3倍多

全县贫困乡村经过新时期近十年的扶持,经济和社会得到全面发展和进步,农村发生了明显变化。2010年底,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低于1000元以下贫困人口从2001年的16.517万人降到3.3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低到15.9%。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末的1124元增长到2010年的3382元,增长3倍多。

2001年至2010年,全县累计改造木板房、石板房、茅草房“三房” 6932户,共改造贫困群众住房433250平方米,厨房86650平方米,厕所124776平方米,院坝155800平方米。累计实施扶贫新村建设91个。共安装人畜饮水管道256.74公里,新修沟渠21公里,建蓄水池1422立方米,建机耕道和进村入户路148.55公里,架设输电线路73.84公里,建村活动室13个1814平方米,村医疗站5个150平方米。实施异地、就近“三配套”移民扶贫工程1400户93450平方米,配套安装人畜饮水管道16.14公里,蓄水池880立方米。

2010年,雷波县还启动首批5个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新村建设试点工程,共实施群众住房新建和风貌改造427户,村内道路建设21公里,安全饮水覆盖1090人,入户用电279户,建沼气池427户,建设5个村垃圾处理池和排污设施等内容,为今后全县彝家新寨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2011—2012年

彝家新寨建设注入新活力

2010年,省政府批准实施了《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总体思路》及10个专题方案,同时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一个意见,两个规划”,以加快凉山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2011年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针对雷波县印发《解决雷波县综合扶贫紧迫问题专项方案的通知》,为雷波县扶贫开发事业注入了新的动力,带来了新的机遇。

雷波县“十二五”期间计划实施彝家新寨建设130个村,覆盖农户10850户54260人。为开展好全县彝家新寨建设工程,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相关县级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雷波县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彝家新寨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了资金筹措、宣传报道、督促检查组和办公室分别开展工作。彝家新寨工程实施期间,县委书记毛德忠,县委副书记、县长王荣华等县级领导包片到乡,经常带队对彝家新寨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工程进展、工程质量等进行了调研和督查,及时协调解决各村彝家新寨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扶贫移民局、规建局以及县级各联系单位、各乡(镇)彝家新寨联合领导小组按照工作职责,认真抓好彝家新寨项目的组织、管理与实施工作,加强各个村彝家新寨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力度,确保彝家新寨建设工程顺利实施。

通过两年的彝家新寨建设,全县69个村基础设施基本配套,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特色更加鲜明,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农村“五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村一品的理念逐渐形成,因地制宜、因势互补的发展思想逐渐清晰,脐橙、茶叶、青椒、魔芋、优质马铃薯等产业初具规模,同时村民健康文明新生活理念得到了巩固和强化,村民自力更生、勤建家园的自觉性明显增强,群众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村民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和谐文明的氛围渲染着雷波县的村村寨寨。

踏上发展的快车道,25万勤劳勇敢的雷波人,正以昂首阔步的姿态,向着早日建成凉山东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


内容时间:2013-12-03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