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红原县强力推进产业互动发展建设纪实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4-21  编辑:刘梦迪

牦牛也能买保险:健康养殖更有保障

“牧民要增收,降低养殖风险是关键。”红原县龙日种畜场的“牦牛专家”罗光荣一语中的。三十多年来,他一直专注于针对牦牛养殖的科研和田野调查,在他看来,作为阿坝州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高寒草地纯牧业县,特别是受传统养殖观念的影响,牦牛抵御自然灾害和疫情风险能力低,红原县养殖业一直面临着天灾和疫病的风险,严重影响牧民增收。可喜的是,自2013年红原县率四川藏区之先开展“政策性牦牛养殖保险”试点后,牧民们再也不用为牦牛养殖风险担心了。

“这个政策好得很!”龙日乡牧民泽让索南告诉笔者,一头牛保险费需要120元,自己只需要承担24元,其它是县上、州上和省上提供政策性补贴。“如果我的牧场一年死亡3头牦牛,可以拿到赔偿款6000元,而购买保险的成本仅有不到80元,极大地减少了养殖牦牛的风险。”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具体实施该业务的中航安盟保险公司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在红原县又率先启动了天然草场保险试点。

为了杜绝死亡牲畜流入市场,红原县顺势而为,投入资金建设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厂,并对现有的活畜交易市场进行了迁建,为畜牧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完善的风险防控和收益保障。

绿色产业异军突起: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绿色产业园”“科技创新园”“牦牛文化园”“特色种植园”,一个个“高大上”的产业园区发展规划背后,是红原县以绿色生态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红原县绿色产业园区占地1700亩,目前已有15家企业入驻,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税收过亿,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与此同时,科技创新园等园区的规划编制工作也已经全面启动。

作为新型清洁能源产业的排头兵,红原县目前已实现光伏产业投资4.7亿元,其中天津中环邛溪20MW光伏电站建成投产,年发电量达4000万度,收入3800万元;中电50MW光伏项目已建成20MW,待省批复后即可发电;天津中环安曲200MW光伏项目已完成草场租赁等前期工作。全县工业企业五年内增加了12家,达到21家,其中规上企业9家。

在健全产业链条,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业思路引领下,红原县切实提升改造以牦牛乳、肉等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传统产业,支持红原牦牛乳业公司、国中食品公司、遛遛牛和牦牛肉食品公司等畜副产品加工类企业,重点发展牦牛肉制品、牦牛乳粉、牦牛酸奶、牦牛奶酪及其他乳品饮料等食品,畜副产品提质,涉牧企业发展壮大。依托中藏药、高原野生植物等资源,大力发展中藏药业、天然香精香料加工业,加快培育发展中藏医药和特色旅游制品新兴产业。培育红原牦牛乳业公司、遛遛牛食品公司、牦牛肉食品公司3户企业为全省“成长型”企业,培育宇妥藏药公司为全省“专精特新”企业。

立足品牌战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成功创建了全国首家“牦牛电商平台”,依托“麦洼牦牛”“红原牦牛奶粉”“红原牦牛奶”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着力打造红原牦牛乳肉为主的产品品牌。宇妥藏药公司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内唯一一家通过GMP认证的藏药生产企业。红原牦牛乳业公司的“红原牦牛乳粉”通过中国、美国和欧盟三大有机认证。乳业公司的“红原牦牛乳粉”、宇妥公司的“三味龙胆花片”、遛遛牛公司的“手撕牦牛肉”获四川省地方名优产品推荐目录。

立足生态绿色,推动产业持续发展。近几年,红原县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大打绿色牌、节能牌,通过科技创新抓好企业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挖潜增效等工作,提升绿色工业发展水平。在着重招商引资的同时,更加注重招商选资,积极引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重点战略型新兴绿色产业企业入驻红原。并利用优势资源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引进和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科技转化力高、市场竞争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中藏药生产加工企业。加快推进天津中环、中电投和阿特斯对太阳能、风能和分布式新能源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游牧文化的现代延续:现代草原畜牧业欣欣向荣

时下,红原大草原辽阔的牧场上,牧民们在这个季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接牦牛仔育幼。距离县城40公里的安曲镇哈拉玛村,牧民泽科家的牛舍里,一大群小牦牛活蹦乱跳。“以前用的是柳条编制的围栏圈,牛仔产下极易冻死、饿死或被夜间窜入牛圈的野狼吃掉。现在建起了保温透亮又安全的高标准暖棚,牛仔的成活率达90%以上。”泽科乐呵呵地说。

把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进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的重要抓手,这是红原县在对以游牧为主的传统畜牧业进行提档转型时的一大亮点。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退牧还草、草原生态保护补奖、基本草原建设、扶贫开发等各类建设项目,农牧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

一组简单的数据,让我们看到这份最直观的成绩单:五年来,红原县共建成牲畜暖棚2493个、新型家庭示范牧场266个、牧道1696公里,畜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建成牦牛健康养殖基地9个、牦牛选育基地2个、麦洼牦牛和藏系绵羊原种场本品种选育基地6个、牦牛冻精改良点42个,畜群结构进一步优化;牲畜死亡率较2011年降低3.7%、出栏率提高4.2%;培育草产业经营大户8户、联牧规模经营区4个、农牧专业合作社42个,成立县农牧民专业合作联合总社,引导专合组织抱团发展,有效提升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

生态与文旅融合发展:全域旅游打出生态文化牌

“在红原,感觉处处皆风景,时时在旅游,大家心情很愉悦,玩得也特别尽兴。”来自陕西的“一路向西”自驾游车队领队王先生今年已经是第二次组织自驾游车队到红原旅游。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带给他和他的团队的,不仅是红原境内舒心的绿色生态环境,“细微之处见真章”是他最大的感受。刷经寺镇“会呼吸”的森林氧吧木屋、月亮湾畔“伴繁星入眠”的星空酒店、哈拉玛草原淳朴的游牧民俗风情、日干乔湿地公园与黑颈鹤共舞……不一样的旅游体验,让他和他的队员们忍不住为红原旅游点赞。

围绕“环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核心区”、“川甘青结合部旅游门户”建设,组建文旅公司、成立旅游协会,编制、修改、完善旅游总规和专项规划。投入3亿元,加快推进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俄么塘花海、月亮湾、日干乔等3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高效优质承办“红原大草原夏季雅克音乐季”活动,将特色音乐欣赏、牦牛文化展示、乡村文化旅游与节庆招商有效整合,吸引了10余万人次现场观看,150余万人次通过网络观看直播,实现门票收入79万元,招商收入178万元,旅游收入6253万元,被业界评价为高海拔、高品质、高融合,展示国内一流、四川水平、美丽阿坝和红原特色的音乐文化盛会。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展示,创新红色革命遗址呈现内容和方式,开办长征干部学院红原教学点,着手规划建设大草原音乐公园,呈现文旅融合新亮点。对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实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管理,加快全域景区建设进程,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加大旅游市场执法整治力度,精心经营“红色草原、江河之源、牦牛家园、自驾乐园”旅游品牌。全县现有宾馆酒店113家,牧家乐78家,接待床位8107个,从业人员近7000人,有力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

对于红原县“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该县县委书记廖敏高点定位、思路清晰:“今后五年,是红原加快推进‘四个全面’,狠抓脱贫攻坚,确保红原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实现这一目标面临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作为‘老少边贫病高’的红原县,得到了中央、省、州的关心帮助和特殊的政策支持,面临着国家全面加强对藏区发展支持、川甘青结合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推进绿色发展和全州‘三区一中心’建设、全域旅游景区建设、环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建设、江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重大机遇。

红原要紧紧围绕“三地一门户”建设,以现代草原畜牧业为主导、生态加工业为主攻、生态文化旅游业为支撑的草原经济将得到加速发展,产业延伸、产业多元、产业互动、产业升级将取得实质进展。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抓特色、提质量,我们正在让现代草原畜牧业、草原生态环境、全域旅游、安多藏民族传统文化等产业快速发展,让红原阔步向前。

人草畜协调发展:草原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让候鸟飞”是一个由知名媒体人邓飞发起,多家公益机构参与执行的野生鸟类保护公益项目,作为其中的一名核心成员,来自成都的杨涛已经连续六年关注红原县境内嘎曲湿地里的黑颈鹤种群。“草原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嘎曲流域的黑颈鹤种群数量正逐年扩大。”从2010年春季的50余只,到2015年11月的260余只,他目睹并记录下了嘎曲湿地黑颈鹤种群数量的变化,他知道,这也是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善所带来的可喜变化。

“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看似简单的十二个字,实则凝聚了红原县实施生态保护建设的大智慧。近年来,红原率先在全省探索试点草畜平衡模式,有效缓解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致富的矛盾。在安曲镇哈拉玛村,“以人定畜和以草定畜相结合”的草畜平衡模式得到成功应用,通过生产设施配套、畜群结构调整、分区轮牧、人工草地及打贮草基地建设等措施,有效缓解了新增人口及其牲畜对草场的压力,目前已在全县推广。与此同时,红原县率先在阿坝州完成全县1007万亩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完成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859万亩、人工种草9万亩、草原植被恢复0.55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退耕还林4000亩,配套封山育林8000亩,森林管护14.9万公顷。投入资金11987万元,治理沙化土地4.8万亩,统筹推进红原嘎曲国家湿地公园、日干乔湿地生态恢复、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等工程,有效遏制了湿地萎缩和退化趋势。

(来源:中国阿坝州门户网站)

内容时间:2017-01-17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