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广安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有力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30  编辑:曹亮亮

自打响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以来,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广安区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持续用力、攻坚克难,辖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产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13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南浔·广安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乡村振兴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广安区多方对接上级政策、真正研究面临的各种问题,发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以过硬的举措,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全力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

坚决守住防止返贫致贫底线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区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上来,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再创佳绩。”10月22日,广安区委书记文阁在广安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上,对全体党员干部作出要求。“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抓好政策衔接和帮扶力量衔接;要强化资金、金融支撑、用地、人才等方面要素保障,推动各项安排部署落地落实。”

广安区把脱贫对象不返贫、困难群众不致贫作为工作底线,把防止返贫致贫这项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来抓,进一步健全完善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广安区要求各乡镇压实村“两委”、驻村工作队日常排查监测责任,重点关注在脱贫攻坚期间享受政策相对较少的农村低收入人群,准确掌握每一户的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等,每月汇总上报情况;坚持每年统筹力量对辖区内所有农户至少开展一次全覆盖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要求区级相关部门通过行业数据筛查、信息监测、调研督查等渠道,及时发现可能导致农户返贫致贫的风险线索,实时反馈至乡镇,实现提前预警。

对排查出的风险对象,广安区要求全面开展帮扶。通过前期排查,辖区共识别监测对象316户832人,已销号268户719人,目前还有48户123人未消除风险,主要原因是突发重病或突发事故。广安区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分析研判,科学区分因灾、因病致贫等情况,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分层分类开展精准帮扶,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对符合条件的风险对象,广安区将按照“缺啥补啥”原则,开展针对性帮扶,对风险单一的实施单项措施,防止陷入福利陷阱,对风险复杂多样的因户施策落实综合性帮扶,确保风险尽快消除。坚持常态开展跟踪回访,对返贫致贫风险稳定消除的,各级各部门要严格依规销号,并定期跟踪回访。要求广安区乡村振兴局组织开展全覆盖“回头看”排查,定期开展工作督导,发现“漏测失帮”等问题要立即上报区级分管领导,并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销号。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广安区决策层认识到,脱贫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广安区决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根本。广安区坚持“六化”发展理念,集中连片发展“2+6”现代农业产业,力争到2025年新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30万亩以上。按照“大园区+小业主”思路,大力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着力提高现代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坚持基础设施围绕现代农业建、跟着园区发展走,完善园区“五网”配套,推行“五良”融合,推进重点区域集中连片、立体调型,实现田成方、土成形、路相连、渠成网,确保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到2025年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推动龙安柚、湖羊等特色

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完善营销公共服务平台、流通大数据平台和仓储物流设施,加强与大型电商平台、农产品销售商的长期合作,建成成渝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推进农文旅融合,深度挖掘山水田园、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观光体验、休闲农业、精品康养等新业态,办好龙安柚旅游文化节等活动,打造川东渝北乡村旅游目的地。

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农民生活品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广安区围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大力实施“厕污共治”工程。按照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大力推广“3+1”四格池改造,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面配套污水管网,推动室内改厕和室外治污同步推进。今年要完成4000户厕所改造,到2025年实现辖区农村户厕应改尽改,90%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有序推进“五类”农房改造。按照“试点先行、群众自愿、分类改造、按标补助”原则,高质量完成龙安乡“五类农房”示范改造和6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逐步在辖区推广实施“五类”农房升级改造,实现农房内部设施现代化、外观风貌规范化、村庄院落田园化。

常态开展乡风文明“一榜两评”活动。广安区各乡镇要扎实开展环境卫生和文明村民两项评比,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逐步拆除无功能建筑和违章建筑,抓好农户房前屋后和公共区域清洁卫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整治不良风俗,培育家庭和睦、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的良好风尚。到2023年,实现农村面貌全面改善,农民良好卫生习惯基本形成、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分片区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科学编制村庄规划,高质量完成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试点编制工作。按照“六个一”标准改造提升乡镇场镇,完善农村水、电、气、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供给,健全管护运行机制,不断增强乡村综合承载能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民持续增收是关键。广安区要求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依托职业培训机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大力培育现代职业农民,让农民更好地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到2025年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3000人以上。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在产业链条中留足农户参与空间,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创办精品家庭农场、星级农家乐等。要引导农业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电商机构等与小农户合作发展,积极推广“企业+集体经济+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通过生产托管、就业带动、订单收购等方式,支持农户深度参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让农民共享农业现代化发展成果。要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分类组织就近就业、外出务工、公益性岗位安置,提高工资性收入水平。加快产权交易平台建设,鼓励农户通过流转、出租、入股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提高财产性收入水平。


内容时间:2021-10-27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