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熟悉党群工作的干部派到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贫困村,把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派到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脆弱的贫困村,把熟悉社会工作的干部派到矛盾纠纷突出、社会发育滞后的贫困村。”
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是一场攻坚战,要“啃”的都是“硬骨头”。决战决胜脱贫摘帽,需要的是“精准发力”,才能真正帮助老百姓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聚焦今年“55+6”个贫困村退出、“16969+1987”名减贫人口的核心目标任务,2018年1月,甘洛县从县级机关中新选派了342名驻村工作队员派驻到208个贫困村开展驻村工作;这是一支人才济济的“精英队伍”,他们奔赴到甘洛农村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为甘洛2018脱贫攻坚再战再胜汇聚力量。
他们沉下身、扎住根、干实事,是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是一支甘洛脱贫攻坚的“先锋队”!
沉下身 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刘队长,今年的蒜薹收成不错。”海拔2000多米的沙岱乡马厂村,离甘洛县城36公里。3月下旬,天气已经热起来了,村里的蒜薹到了收获的季节,甘洛县委组织部派驻驻村工作队的刘妤正在帮着村民收蒜薹,村里正在开展“以购代捐”活动,今年的蒜薹可以卖上一个好价钱。
看着村民们忙碌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刘妤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短短2个多月的驻村工作,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让刘妤和他们打成了一片。
“来的时候,我背上了棉被和一包简单的洗漱用品和衣物。”刘妤说,1月22日驻村工作正式开始,虽然是轻装上阵,但她早已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村里文化室旁边的小屋是她驻村工作的“基地”,里屋为卧室,外间就当作厨房。在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同事的帮助下,小屋子收拾得干净整洁,刘妤安心地住下了。
“一切事情都必须建立在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展驻村工作,他们是带着“任务”来的,甘洛县要求他们必须要深刻认识肩上的担子和将面临的任务和责任,要认真作为、不辱使命,积极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深入思考如何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加快困难群众奔康速度,工作要做实做细,不能“走过场”。
的确,不吃在村里,住在村里,不沉下身,又怎么可能真正地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和同事简单安顿过后,他们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开始了驻村工作的第一步:入户走访,他们的走访很“慢”,却很深入,把马厂村的情况“摸了底”。
“村里的工作可不比单位的少!”刘妤说,到村后的每一天都排得满满的,不是入户宣传、开会讲解,就是开展卫生巡查、“四好”引导;不是到田间地头开展使用技术培训,就是帮忙耕地、种洋芋、种当归;不是筹备每月主题活动开展,就是引导孩子养成“四好”习惯。
这样“一长串”的工作表,就是甘洛县驻村工作队的日常。和他们一样,玉田镇罗玛村的第一书记赵志朋也是驻村工作队的一员,作为村里的“第一书记”,2015年驻村的他已然将罗玛村当作自己的一个“家”,初来的陌生与紧张在同事们热情地帮着拎包、整理寝室、悉心介绍基本情况下迅速消弭殆尽。
和村民们同吃同住,让他从一个不会用马勺子的汉族,到现在能够熟练使用马勺子,听懂简单的彝话。从罗玛村第1户木呷布卡家到第65户木呷约布家,为了保证家家户户都能走访到,他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因为相隔有点远、又不通车,基本都是步行,这一路走完下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一个月20多天都待在村里,这个月就回去了1天。”田坝镇兰池村第一书记杨川是四川省地矿局下派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一起开展驻村工作。家住成都的他,因为忙碌的驻村工作,每个月回家的时间越来越短,在村里待的时间越来越长。
从原来的工作岗位“脱产”到现在的贫困村,无论是第一书记还是驻村工作队都要严守“铁纪钢规”。
为严格落实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脱产”驻村刚性要求,甘洛县制定印发《驻村干部激励约束保障管理办法》;严格督查问责制度,建立推行“顶岗”制度,每月开展1次专项督查,对“两边挂、难脱产”的驻村干部和派出单位负责人启动问责程序,该“召回”的及时“召回”,该“顶岗”的由派出单位科级领导“顶岗”,保证驻村工作顺利开展。
干实事 全力帮扶,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杨书记,又到凤凰李产业园区来了。”田坝镇兰池村凤凰李产业园是第一书记杨川每天都要“打卡”的地方,园区里600亩凤凰李,种植成规整的一片一片,这里是村民们致富的希望。
兰池村是典型的山地村,通过实地考察、对兰池村土壤进行化验分析,杨川发现这里特别适合种植凤凰李。凤凰李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水果,对气候的适应性很强,栽种一年半就可以挂果,四年后进入丰果期,单株产量可以稳定在50公斤以上。而且,这种水果市场需要量大,价格高,种植一亩的纯利润可达到1万元。
“这里的每一棵李子树都金贵得很。”杨川指着园区里低矮的李子树说,他和兰池村村支部书记王崇华见证了凤凰李成长的全过程,为了让树苗能够及时种下,提高树苗的成活率,他们俩从眉山连夜开车拉回凤凰李苗,一天的时间都不耽搁。现在,园区的凤凰李已经过了花期长出新枝,等到今年的7月就可以摘果了。
“就等着今年的丰收了。”村里的贫困户木乃布日对这片凤凰李满怀希望,“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让凤凰李栽种技术得到了保证,又解决了销路的后顾之忧,村民们都期盼着这片“幸福果”的长成。
发展产业是开展驻村工作的“核心”,授之以渔,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困难群众拔除穷根,实现真真正正的脱贫。
看向罗玛村村里的农田,第一书记赵志朋陷入了沉思。罗玛村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但这里村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没有经济支撑,是典型的
“空壳村”;大多数家庭主要收入靠务工,去年外出务工有382人,主要从事建筑、加工、制造、服务等行业,方式大多都是自发的、松散的。
怎么增加农民收入,确保脱贫攻坚巩固成效,成为了罗玛村开展驻村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今年,通过和全体村民协商,他们把目光投向了特色产业,通过种植300亩海椒,60亩中药重楼和一家占地5亩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采用“公司+村两委+农户”模式,促进农户增收、集体有收入。
现在,罗玛村两委已经与重庆福兴业公司签订了种植合同,罗玛村村民自行栽种、管理,重庆福兴业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及回收,村民海椒每亩收入预计达4000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
中药重楼的种植也提上日程,通过和成都龙科源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思邈奇珍科技有限公司联系洽谈,到石棉县草科乡实地考察了农户种植方法、经营模式等,他们下定了决心投资100万元进行重楼产业种植。预计将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公司提供的回收价农户每亩收益将达到20万元。
特色产业项目建设投产达标后,罗玛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实现年增长17%以上,人均1500元以上;建卡贫困户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3500元以上。同时,通过能力提升项目实施,还将培养出一大批种养业技术能手,达到户均1个“明白人”,户均一个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还是这片绿水青山,还是村民脚下的这片土地,但一切已经不一样了。驻村工作队种下了脱贫致富的种子,现在种子已经萌芽,等待着时间的浇灌,让甘洛的大地流金淌银,焕发新的生机。
扎住根 真心换真情,架起村民“同心桥”
“驻村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真正融入到群众身边。”
马厂村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山区彝族聚居村,农民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通村公路和入户路均已经硬化为水泥路面,长约5公里;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户籍总数共63户248人,建卡户31户142人。
这里村民勤劳淳朴,刘妤所在的驻村工作队很快找到了工作的“节奏”。他们采取“三项联系”融入到群众身边;实行“三步工作法”引导群众牢记使命、感恩奋进、自主发力,向小康生活奔进;做好“四个一”主题,引导群众从“向往美好生活”向“努力创造美好生活”迈进。
在马厂村,他们和幼教点老师教孩子们说汉语,教会他们说“早上好”、“中午好”、“下午好”;网购了几大包女孩的头花和好几种颜色的指甲油,脸和衣服干净的就奖励2根头花,手干净的就奖励给涂指甲油;在过年前,工作队还给村民们送一份新年礼物——全家福和新春慰问信,工作队特地去化妆品店选了几样化妆品带到村上,拿着借来的单反,去给每家每户照“全家福”;过年的时候,他们将洗好的“全家福”和撰写的“新春慰问信”送到村民家中。
(现场培训核桃嫁接技术 宋恩 摄)
“我们从来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礼物,过这样幸福的年,你们对我们的这些好啊,我们感谢得很!”马厂村村民阿牛子边反复看着照片和慰问信,感动不已。
驻村工作要在村里扎住根,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以情动人,实实在在的工作,才能架起和村民之间的“同心桥”。
在罗玛村,第一书记赵志朋根据走访下来的情况,多次召开党员会、村组干部会、群众大会,同时以庭院闲谈、火塘夜话等方式,深入走访群众1200人次,不断地宣传政策,引导思想观念,强化感恩教育,不断激发群众内动力,在“要我富”到“我要富”上有转变。
“可以说,现在村里没有不认识的人,没去过的地方。”赵志朋说,罗玛村2017年已脱贫54户252人且村脱贫摘帽;2018年返贫1户2人脱贫退出。为了让驻村工作取得实效,他和驻村工作队按照“村七有、户三有”“一超”“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的脱贫要求,全力开展驻村工作,他的脚步遍布在村里的每一个角落。有村民调侃他:“村里的狗都认得他。”
昔日的“蓝靛之乡”兰池村,随着岁月的变迁,这里只留下了一个个蓝靛发酵池述说着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现时今日,这里异地扶贫搬迁项目开展如火如荼,4个村民小组,两个建设点正在进行施工,6月底主体完工,10月底村民就可以入驻新居了。
“把房子修好,把路修好,村民的生活就方便了。”2年多的驻村工作,让兰池村第一书记杨川从一个“成都娃”变成了“甘洛人”,他对这片土地,对这里的人充满了感情,他说,安置点建设完工以后还要再建一个小集市和配套养殖区,村民们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过。
“走路进村让百姓眼中有你, 踏实做事让百姓心中有你。”这是驻村工作者的最为朴素愿望,是“驻村”最为动人的诠释,更是甘洛驻村工作需要达成的目标。只有脚踏实地,只有真抓实干,沉下身,干实事,扎住根,把驻村工作做好做实,才能决战决胜脱贫摘帽,让村民的日子开出幸福的花。
(来源:甘洛县人民政府)
内容时间:2018-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