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走进千阳大地,只见成片成林的现代矮砧苹果园,一眼望不到边,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采摘运送的车辆穿梭田间地头,到处是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如今,在千阳,扶贫干部已成为充满工作激情的“拼命三郎”、铁骨柔情的“群众亲人”、善打硬仗的“扶贫铁军”。
坚定“主心骨” 筑牢“压舱石”
千阳县是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靠什么力量完成庄严使命?这是脱贫攻坚的方程式,也是必答题。唯有加强组织领导,选优培强帮扶干部,坚定“主心骨”,筑牢“压舱石”,才能凝聚起强大合力,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脱贫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脱贫攻坚力量向一线加强、政策向一线倾斜、资源向一线汇聚,锻造一支听党指挥、善打硬仗的“脱贫铁军”,构筑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中共千阳县委书记何玲说。
基于这一认识,县上制定《县级领导脱贫攻坚责任分工办法》,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派7个驻镇工作队、76个驻村工作组,32名县级领导联镇包村,7名县级领导任驻镇工作队队长,构建“4+12”工作体系,组建县扶贫干部管理办公室,作为专职机构,指导全县驻村扶贫干部和帮扶干部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思路决定出路。县上有效整合了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贫困村“两委”班子、镇包村干部这“四支力量”,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资源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打出“教育培训、管理考核、关心关爱、典型推广”组合拳,以“镇村提要求、部门派强将、县级总协调”为原则,层层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熟悉农村工作的228名驻村“扶贫铁军”,立下“军令状”:不脱贫不脱钩。于是,这支 “铁军”,用“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把扶贫责任抗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把贫困户放在心上,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攻坚拔寨的勇气,向贫困宣战。
城关镇原段家湾村是省级深度贫困村。今年初,县扶贫干部管理办公室根据该村地处千湖湿地公园的村情,有针对性的选派县文化广电局干部杨海军担任村第一书记后,整合“四支力量”,先后争取6个基础设施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600多万元,硬化道路、整修花坛、修渠引水、发展产业,解决了群众行路难、吃水难,住房难、增收难,涌现出紫山药种植能手李雪萍、养猪状元童武成、养羊大户罗明杰等一批典型。
锤炼“硬作风 ” 凸显“真本事”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扶贫干部担负着打赢这场硬仗的历史重任,必须把党的扶贫政策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练就“几把刷子”,变“本领恐慌”为“本领自信”,才能举措有力,事半功倍,在干事中长本事,为打赢这场硬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眼界决定境界,态度决定高度。为了锻造一支会帮扶、作风硬、能力强的扶贫干部队伍,县上针对个别扶贫干部对脱贫攻坚的政策不熟悉、思路不清晰、方法不得当等问题,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精准发力,采取集中培训与异地考察、课堂培训与现场观摩、专家讲授与网络培训相结合方式进行培训。组织第一书记赴梁家河学习,感受伟人风采,坚定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的信心和决心。开设千阳扶贫大讲坛、县级部门微讲堂等,让驻村扶贫干部宣讲自己脱贫攻坚感受和体会、宣讲脱贫攻坚一线的鲜活事例和感人事迹,坚定政治信念,夯实政治责任。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武器。县上把每月20日,确定为全县脱贫攻坚政策学习日,运用集中培训、异地考察、专题讲座、现场观摩、专家辅导、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深化培训,不断提高驻村扶贫干部综合素质。今年,开办扶贫大讲坛9期,20多个县级部门解读政策、45名扶贫干部宣讲扶贫故事;2334名扶贫干部利用智慧党建平台、扶贫微校等新载体,网上学习,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组织182名帮扶干部赴安徽、贵州、江苏等地学习经验、开拓视野。聘请15名省内外专家到扶贫一线传技术、解疑答惑。
扶贫扶到点子上,浇水浇到树根上。这支政策清、懂扶贫、业务精 的“扶贫铁军”,扎根基层一线大显身手,施展才华。8月20日,张家塬镇宝丰村盛园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省苗木中心签售了24万株矮砧苹果苗木购销合同。光这一项,就实现纯利润200多万元。提起这件事,驻村工作组长张永刚说:“之所以能有这么好的收入,关键是因为我通过县上举办的扶贫培训,坚定了信心,开拓了视野,历练了本领,敢想敢干。当我看到矮砧苹果鼓足了‘钱袋子’,就在村上成立合作社,发展矮砧苗木。由于本村土地不够用。去年初,我多方协调,以合作社为主体,以每亩每年720元的价格,承包了邻村王家庄村120亩土地,栽植了8个新品种的矮砧苗木,才有现在好收入。”合作社理事长王宝贤说:“仅一年时间,我们村上就有这么多的收入,过去,想都不敢想。这件事终于办成了,多亏我们驻村工作组长有眼光、有本事、会干事,干成了事。”
拧紧“螺丝扣” 压实“责任链”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考核是工作的“风向标”“指挥棒”。只有拧紧“螺丝扣”,压实“责任链”,严格督导考核,建立完善的扶贫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才能抓好落实,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制度保障。
评估督导常态化。为了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扶贫干部帮扶成效评估,县上出台《千阳县扶贫干部量化积分管理办法》《千阳县扶贫干部点评办法》等文件,通过个别谈话、征求意见、民主测评、打分排名,每半年研判1次,年终综合考核,对扶贫干部进行量化积分管理,看现场、考政策、述业绩、评位次,注重帮扶过程监管。今年以来,县扶贫干部管理办对372名扶贫干部,加分奖励8.35万元,对228名减分处罚4.97万元。
考核奖惩精细化。县上出台《千阳县驻村扶贫干部鼓励激励暂行办法》,落实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工作经费、生活补助和交通补贴,每年为每名驻村扶贫干部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安排1次体检。去年以来,23名务实担当、实绩突出的驻村扶贫干部提拔重用,32名工作扎实、群众满意的帮扶干部提拔交流到重要岗位任职。对工作不力的10名扶贫干部,调整召回,予以问责。
培育典型树标杆。利用《千阳党建》、《千阳扶贫》等简报和县政府公众信息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政策,展示一线的工作动态、成功经验和感人故事。在县电视台开办“我的脱贫故事”“扶贫讲堂”“艺苑你我他”专题,集中报道先进典型,评选12人群众身边的优秀驻村扶贫干部和扶贫好青年15人。
行百里者半九十。千阳这支“扶贫铁军”,正在沿着整县脱贫摘帽的目标,昂扬奋进,全力冲刺,必将为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内容时间:2018-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