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乌兰县铜普镇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积极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四带头”凝聚出乡村振兴强大力量,形成了“党群联动奏强音,合力发展促振兴”的新格局。
带头完善乡村振兴建设规划,确保建设项目有效落地。铜普镇党委将乡村振兴规划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来抓。按照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壮大产业、做美乡村”的发展思路,委托专业设计院高标准、高质量进行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设计。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按照村情民意,积极谋划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按照村申报、镇审核的程序完成基础设施项目规划申报及产业发展项目规划。其中基础设施项目为4项,产业发展项目为2项,目前,都兰河村自来水管网改造项目已完成前期设计工作,察汗河村和察汗诺村饲料储备库已完成前期的设计及地勘工作。
带头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监测实效。铜普镇党委将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开展。严格监测对象标准。紧盯有返贫风险的脱贫户、有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逐户开展走访摸排,采取“村民申请、入户调查、部门比对、村民小组评议、村民代表审议、村级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复审备案”程序进行识别,将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6000元以下的家庭,以及因病、因残、因灾等引发的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缩减的家庭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实现对全县监测对象精准掌握。截至目前,全镇共有边缘户1户2人。建全监测体系。明确边缘户的监测主体为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监测主体定期上门对监测对象的收支情况、安全饮水及“两不愁、三保障”、就业情况开展监测。形成了基层摸排、平台监测、分析研判、交办反馈、跟踪落实的监测体系,实行线上实时比对监测,有效提升了监测帮扶实效。截至目前,共开展了2轮180多户次监测。
带头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确保搬迁群众能致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铜普镇紧紧围绕“组织强、产业兴、群众富”目标,大力发展优质产业项目。发展乡村旅游业。借助“茶卡盐湖”旅游优势资源,抢抓旅游扶贫机遇,推进“民俗文化村”试点建设,大力发展农家乐、牧家乐、家庭宾馆等乡村庭院经济,截止目前,都兰河村已带动开设农家乐10家,民宿12家,打造精品民宿2家,同时开展烹饪、工艺品加工等技能培训,促进第三产业健康发展,使乡村旅游业成为村民致富的有力途径。发展盐雕加工产业。持续加大村企合作的力度,在完成盐雕加工厂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第三代盐雕加工产品,将盐业与文化、旅游、健康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推进工艺品精深加工发展。发展花卉种植产业。继续加大花卉产业种植力度,都兰河村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花卉种植产业,2021年共种植12万盆,目前已出售10万盆。
带头强化就业务工动态监测,确保劳动力稳定就业。切实把为群众办事是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紧紧围绕“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各项安排部署,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就业宣传工作。利用互联网、微信、短信、等多种宣传形式,发布用工信息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的宣传,对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贫困劳动力给予培训和技术扶持,通过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方面的扶持,引导建档立卡户积极自主创业。截止目前,已经发放530小额贷款13户42万元。开展就业信息摸底工作。为全面掌握建档立卡户劳动力数量、就业创业情况等信息,提高就业帮扶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帮助有劳动能力、未就业且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提高就业技能。铜普镇充分利用帮扶干部、乡镇干部和第一书记的作用,通过走村入户,进家见人,面对面交流的方式逐一调查方式,详细了解建档立卡户就业务工信息动态,建立就业务工信息台账。通过摸底调查,目前全镇建档立卡户已有117人实现就业。
在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基础上,铜普镇坚持做大特色农牧业产业、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补齐城乡基础短板,建立分级防控、分类帮扶、有序衔接工作机制,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面落实过渡期政策措施,推动由“帮扶为主”向“引导为主”转变,为“巩固脱贫”装上“压舱石”。
内容时间: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