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乡村振兴】“硬核班子”大笔擎画乡村振兴魅力图景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1-26  编辑:曹亮亮

蓝天白云下,青山环绕的蝴蝶滩彰显着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的乡愁,盛夏的虫鸟声嘶力竭地赞美这藏乡风情,不远处成群结伴的牛羊为这幅画卷增添了一抹动人的色彩。置身自然,是何等的姣丽、安谧,扎毛村“特色藏寨”在这个夏天吸粉无数。

从十几年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古村,到如今的全国最美宜居村庄、全国精神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文化名村,其间变化离不开扎毛村的“ 硬核班子”。在青海省同仁市扎毛乡推广“党建+集体经济+民族文化”的集群发展引领下,坚持生态环境“五治”为切入点,着力推进“特色藏寨”“传统村落”综合体创建,供游客沉浸式体验少数民族风情。近几年的扎毛村同机遇赛跑、用行动造梦,树立起了乡村旅游特色地的新名片。

党建引领,锁紧乡村发展责任链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仅要“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之”。近年来,通过建立乡村两级党组织定期会商的联系机制,制定《村规民约》《寺规僧约》,共同探讨交流党建工作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提升了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

在“硬核班子”的带动下,全村31名党员发挥着示范模范作用,形成了村听支部、人跟党员的良好氛围。“针对全村人多地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居住分散,管理难度较大的实际困难,创新管理机制,丰富活动载体,走出了一条党建带村,产业兴村,文明建村的兴村之路”。村党支部书记宽他日才让是扎毛村点滴蜕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虽然古村扎毛的经济基础薄弱,但拥有党群联建的坚实基础,让村“两委”班子瞄准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打造藏家乐风情谷一体化村落,建成集游客接待、蝴蝶滩自驾游营地管理于一体的服务中心,配套乡村木屋别墅23座,观景栈道2000余米,设计有扎毛特色的村庄标识牌17处,并打造带有浓郁“党建+民族文化”气氛的文化广场、文化宣传大道、党史文化长廊。今年,先后又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省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

“以前村子里交通不太方便,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里。现在不一样了,一到周末,景区里都是游客。”村民们总是倍感自豪发出这样的感慨。今年前三季度扎毛村两个旅游点为村民分红18万,工资性收入达16.8万元,为村集体增收35万,相较去年收益增长3至4倍。

依托景色,探索生态环境新机遇

地处河谷地带的扎毛村被包围在麦秀国家森林公园、黄南州西卜沙林场、隆务河上游的扎毛水库以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中,不仅生态地位重要,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无数的游客前来打卡旅游,高水平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垃圾处理成了摆在村干部面前的又一难题。

“葱郁高山映碧湖、奇崖古树蝴蝶滩……”要想以更好的姿态迎接“特色藏寨”在乡村旅游产业中的新发展机遇,先得保护好自然生态资源。

扎毛村“两委”班子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完善村村规民约,罗列出7条生态环境及资源保护措施,提倡垃圾分类、积极参与“六乱”治理、“门前三包”责任制、定期检查环境卫生、依法管理村集体所有土地、保护村内道路、严禁采挖砂石料,与制定的聚焦力量“治垃圾”、常规规划“治环境”、疏堵结合“治住房”、综合施策“治污水”全民参与“治排放”“五治”同频共振,奖罚分明,确保畅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

今年9月,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首个乡村垃圾焚烧炉在扎毛村正式投入使用。扎毛村紧邻三江源国家公园,这个焚烧炉可帮助临近三个行政村进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解决了传统垃圾焚烧中无法处理的烟、气及毒性物质的危害,对自然资源的侵占和对地下水的污染。

扎毛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浩告诉我们:扎毛村垃圾焚烧场暨垃圾分类试点工程的推行,为实现生态文明和生态经济发展“双赢”提供了有效保障。扎毛村将始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最大’要求,以实际行动绘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雪山草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崭新画卷”。

积极探索,丰富村民增收新内容

行走在扎毛村,道路两旁整齐的藏式房屋特别显眼。远处的青山绿树将村庄衬托得格外迷人,人们围坐在门前,闲聊畅谈,十分惬意。谁也想不到这个过去落后的小村庄,如今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卫生室、活动广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这些年随着“特色藏寨”乡村旅游发展和文旅宣传的不断推介,村里的基础设施也换了新颜,畅通了市乡公交班车线路、快递物流等打通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去年,扎毛村利用高原美丽乡村项目建设成果,结合藏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具有原生态特色的“藏家乐”,将旅游产业收益形成村民分享机制,和村民们共享生态旅游发展成果。同时,将蝴蝶滩“特色藏寨”承包给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带动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打工,充分解决本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难问题。在藏家乐的小屋前,24岁的小姑娘吉毛才让谈到,自己以前在市里打过工,尽管收入高一些,但赚的钱大部分都用于衣食住行的生活开销了。自从在村里帮忙,从5月干到9月,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一来生活开销比较小,能攒下钱来,二来工作压力没有之前那么大,干几个月就能赚到外面辛苦一年的回报,值了…… 提及“赚模式”,村“两委”班子成员总有分享不完的案例和发展思路。

“搞乡村旅游就是想为村里增收、为大家致富。”村干部们常常这样说道。扎毛村的“硬核班子”,集山之品貌、水之流韵、绿之清翠,正大笔擎画着乡村振兴康庄大道上的魅力图景!

内容时间:2021-10-12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