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海南州】同心同德谋发展 团结进步谱新篇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1-18  编辑:陈亚丰

    走进“宗日圣源”这片镶嵌在黄河臂弯中的热土,盛世托举着果青山赤色火焰,牧群踩响巴域草原铿锵跫音,炊烟飘溢巴曲河畔稼穑麦香,于这江山如画的净秀同德,让我们走进旧貌换新颜、处处歌舞升的美好家园,谱写和谐、安宁、蓬勃向上的时代华章。

  同德县地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居黄河九曲十八弯的第二曲,是黄河上游宗日文化发祥地,属三江源核心保护区。全县土地总面积4758平方千米,平均海拔3660米,辖2镇3乡73个行政村10个社区,总人口6.54万人,有藏、汉、回、蒙古、土、撒拉6个民族,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1% 。

  2013年以来,同德县紧紧围绕省委、州委提出的“三年强基础、八年创先进”的总体目标和创建全国示范县的目标,立足县情,牢牢把握民族团结工作主题,从思想教育、社会管理、基层组织建设、学校管理等长效机制入手,广泛开展创建“十一进”,广覆盖、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创建工作,顺应全县各族群众新期盼,持续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工作不断向新的台阶跃升,全县各族群众的新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创建工作的不懈动力

  始终把党的引领和党员带头作为凝聚群众心智、心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磅礴力量和不懈动力,把各级党组织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核心,以“建强班子、增强功能、发挥作用”为切入点,在全县73个村新建村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及文化广场,实现了标准化村级活动阵地全覆盖,使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和党员干部基本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基层党组和党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全面加强,引领各族群众脱贫致富推进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战斗堡垒更加牢固。坚持示范推动、典型带动、表彰拉动,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持续对全县各项事业的带头人、“领头雁”等优秀代表进行表彰宣传,树立了一批学有标杆、赶有榜样的身边人,进一步增强了全县各族群众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认同感、自豪感。

  始终坚持把脱贫摘帽作为创建工作的首要任务

  在创建过程中,同德县始终把摘掉贫困帽子作为首要任务,综合施策,集中攻坚,通过三年扶贫攻坚、一年脱贫攻坚和两年巩固提升,惠民生,促发展。三年扶贫攻坚期间,同德县落实各类扶贫攻坚项目资金42亿元,实施项目709个。农牧民住房难、吃水难、用电难、行路难、通讯难、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增收难和广播电视收看收听难等“十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全省牧区水、电、路、房、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六个第一”,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全面提升。省政府于2017年10月29日批准同德县退出贫困县,同德县也成为全省首批实现脱贫摘帽的县。

  脱贫攻坚战以来,同德县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75%降至目前的0.79%,全县脱贫人口错退率、贫困人口漏评率均低于2% ,建档立卡贫困发生率低于3% ,群众认可度高于90%,真正做到了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并于2018年12月顺利通过第二次中央脱贫攻坚成果国家级第三方评估验收。

  在脱贫攻坚中,同德县坚持以“扶志”“扶智”为核心,重点开展精神扶贫“十二大工程”,建立贫困户脱贫表彰激励制度和“早干早支持,多干多支持”的帮扶激励机制,努力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态势,切实把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精神支撑立起来、信心树起来、本领强起来,变“输血”为“造血”,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营造了人人谋发展、盼和谐、求进步的良好氛围,用脱贫辉煌成就扩大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成果。

  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作为创建工作的主体力量

  始终把坚持群众路线作为检验创建活动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尺,在抓重点、抓关键的同时,努力扩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参与面、覆盖面和影响面,把开展创建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间,宣讲政策、访疾问苦、扶贫帮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以下基层、入家门、接地气的成效推进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大力推进理念、手段、载体、方式的创新,全覆盖推进创建“十一进”,组织吸引各行各业、各族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广泛参与,使创建活动成为和谐同德建设的主旋律、最强音。创建活动进机关,提高了机关工作效能;进社区,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进企业,增强了企业发展能力;进乡镇,夯实了乡镇基层基础;进学校,加强了学校意识形态;进寺院,确保了寺院和谐稳定;进部队,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进家庭,增进了家庭和谐幸福;进市场,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进网络,讲好了“同德故事”;进景区,增长了景区群众收入。

  始终坚持把主题活动作为创建工作的有效载体

  始终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目标,坚持把文化体育主题活动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有效载体,通过打造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上与群众息息相关、成果上由群众共享的活动载体,实现村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覆盖,县乡村级层面开展的民族服饰展示、传统舞蹈表演、射箭、赛马、赛牦牛等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活动全覆盖,调动了全县各族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构建了“文体活动年年有、千家万户乐开怀”的美好、和谐、幸福的同德净秀新家园。特别是举办“宗日文化论坛”、青海同德“宗日杯”高原越野挑战赛、自行车山地赛,不仅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一步能量化、可检验,能够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而且通过文体活动的广泛开展扩大了同德好形象,传播了同德好声音,提升了同德美誉度。

  始终坚持把社会管理作为创建工作的最终目标

  始终坚持把强化社会管理、创建和谐社会作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最终目标,把巩固提升“全省平安创建先进县”成果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基础性保障工程,深化平安建设工作,在各村、社区、学校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配齐了调解员、信息员、管理员、代办员、监督员、维稳员等“网格六大员”。强化为民便民管理服务工作,建立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三调联动”大调解工作机制,深入排查化解影响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全县矛盾纠纷调解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深化“平安边界”创建工作,与贵南县、河南县、玛沁县以及省牧草良种繁殖场分别签订了睦邻友好协议、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友好协议。自2013年以来,全县未发生1例重大群体事件,各族干部群众思和谐、谋发展、盼富裕的热情空前高涨,干劲更加充足。

  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抓手

  同德县认真贯彻落实创建生态文明先行区战略,紧紧围绕扶贫开发促生态建设、生态建设促扶贫开发的双赢目标,提出了“三三布局”生态战略:将三分之一的牧户搬迁到城镇定居,草场入股专业合作社,获取红利,在县城从事多种经营;将三分之一的牧户搬迁到各农业点和小集镇,参与合作经济组织,获取劳动报酬;将剩余的三分之一牧户留居原有草场,依法有序流转草场,就地发展家庭牧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了脱贫致富的进程。截至目前,同德累计完成生态投资5.7亿元,共转移5418户农牧户到县城及周边集镇定居,转移3769户牧户到牧区农业点定居,划定禁牧区373万亩,草畜平衡区270万亩,减畜39万个羊单位,发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2.04亿元。通过“三三布局”生态战略的实施,同德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丰收。同时,同德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会,扎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全县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和县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营造了绿色健康的发展环境。(同德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办)


内容时间:2019-11-13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