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喜看西岔村四大变化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08  编辑:王旭男

谈起国家新农村新牧区政策给群众带来的新变化,西岔村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同样的感受:“党的政策就是好,不仅帮我们建了新家,还帮我们解决挣钱的路子,现在的日子舒坦得很”。

西岔新村原位于海晏县将军山脚下,海拔3200米,现有耕地总面积2211亩,可利用草场6.38万亩,原来的西岔村是海晏县有名的贫困村,常年来,该村受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群众增产增收困难,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

为了彻底解决该村群众生产生活相对滞后的现状, 2007年海晏县委、县政府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共整合资金1177.5万元将该村整村搬迁至离县城相对较近,交通比较便利的地带,搬迁后,西岔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产生活日新月异,搬迁带来的四大变化使西岔人更加坚定了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强大信心。如今的西岔村在党的政策的照耀下和西岔人的勤奋努力下逐渐迈出了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变化一:居住条件得到改善。西岔村村名魏长发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激动地说:“原来的房子黑黢黢的,不像个家。现在贴了瓷砖,粉刷了墙壁,漂亮多了”。以前的西岔村大多数都是土木结构的老房子,基础设施薄弱,脏乱差现象严重,村民生活艰难。搬迁后的西岔村整洁而美丽,一排排新建的房屋整齐划一,笔直的硬化路通到了每家每户,群众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逐步达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生态优化,居住社区化的“六化”标准。新建的西岔村占地面积10944平方米,共搬迁160户668人,户均建成砖木结构住房5间100平方米。

变化二:基础设施得到提高。原来的西岔村到处是泥泞与尘土,交通十分不便,群众耕作器具简陋,牲畜都是露天圈养,严重影响了该村的经济发展。搬迁后,海晏县投入资金509.5万元对该村道路、水、电、排污、亮化、绿化等基础建设进行全配套,新建畜暖棚120幢7280平方米,沼气池120幢,基本上达到户均1幢,修建硬化路74公里,人畜饮水管道17公里,卫生厕所100座,村卫生室4间80平方米,小学教室10间,有效改善了该村基础设施条件。

变化三:文化生活得到提升。昔日的西岔村经常看到的是男人们聚在一起扯白咵天,女人们聚在一起织毛衣纳鞋底的场景,村民们鲜有其他业余文化生活,吃饱穿暖就是“幸福”。搬迁以后,为了满足该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修建了党员活动室、篮球场、乒乓球场、阅览室等一体化的文化大院,并挖掘出当地民间艺人,成立了25人的西岔文艺演出队,配置了价值5万元的乐器、演出服装及音响设备,如今,那种放下农活,除了吃饭就是闲聊的日子一去不返,阅览图书、篮球比赛、文艺演出等文体活动为村民的日常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村民的文化水准日益提高。

变化四:收入渠道进一步拓宽。村民张宝贵高兴地说:“以前除了种地就没有挣钱的门路,现在种地变成了集约化经营,而挣钱的路子越来越广”。的确,如今的西岔村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开小卖铺、农家园、进厂打工的比比皆是。搬迁后,西岔村利用交通便利和区位优势,改变了以往“等、靠、要”的传统观念,促进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真正实现了“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目标,全村群众谋发展、思致富、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越来越足。目前,该村实现劳动力输出转移272人,占全村劳力417人的65%以上,成立了1支农民建筑队,开办2家农家乐、13家小卖店铺,1家(三辆车)个体运输户,拥有私家车7辆、农业运输车户均1辆, 仅在2010年西岔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476.44元,

内容时间:2011-05-18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