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河南县蒙藏医药的“华丽转身”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1-23  编辑:曹亮亮

河南县独特的蒙藏医药早在300多年前,即清康熙8年(1669年),河南蒙古族先民进驻河南地区后,在蒙古族医学的基础上,吸收了藏医、中医的基础理论和医疗经验,经过长期的发展、交流、融合,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蒙藏医药理论体系,而蒙藏医药也成为了河南县当地群众的传统医药。蒙藏医药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系统完整的学术理论体系、得天独厚的药材资源、独树一帜的配药方法、科学合理的炮制工艺以及治疗功效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熟知。

悬壶济世 医疗服务辐射半径不断扩大

很有幸,在河南县蒙藏医院采访的当天是国家级专家久美老院长坐诊的日子,因身体原因,医院安排他每天只接诊30人,但他的诊室门前早已排起了长队,队伍中不仅有前来看病的群众,还有拿着哈达排队等候想表达感激之情的老人。而在人群中,三位用蒙古语交流的外地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上前询问得知,三人驱车2000多公里,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赶到河南县,其中73岁的老人巴图道尔吉告诉记者:“我们是第一次来河南县,但对河南县尤其是河南县的蒙藏医药早就有所耳闻,自己的朋友患有脑梗及心脏方面的疾病,经过蒙藏医药系统的治疗,效果明显,因此这次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就是相信蒙藏医药能针对我的病有好的疗效。”

而在河南县蒙藏医院药浴专科新楼内,病房里,慕名前来的甘肃省玛曲县的病人才增正在护士的看护下接受药浴治疗。她告诉记者,自己长期受关节炎、坐骨神经等病痛的折磨,刚来住院时还需要拄拐,经过两个星期的药浴治疗,现在行动自如,浑身很轻松。

成立于1985年的蒙藏医院传承和发展了河南县传统蒙藏医药,经过36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制药为一体,以藏医药为主,西医为辅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虽然是一家二级甲等医院,但蒙藏医院目前所拥有“名院、名医、名科、名药”四大金字招牌,在青、甘、川、内蒙古甚至一些南方城市都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与此同时,以县蒙藏医院为龙头积极向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推广培训蒙藏医适宜技术,在乡镇卫生院配备中藏医人员,通过蒙藏医适宜技术培训、蒙藏医药技术对口帮扶、技术指导等形式,强化对乡镇卫生院蒙藏医药能力建设,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以蒙藏药服务为重点,配备了适宜的蒙藏医药诊疗设备、蒙藏药品,为辖区牧民群众提供蒙藏医药服务,形成了以县蒙藏医院为基地、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县、乡、村蒙藏医药三级服务体系,为河南县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健康保障。

保护开发 蒙藏药材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河南县地势高峻、日照时间长、光质好、温差大、无污染,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土壤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药材资源。经调查,现有药用植物356种,药用动物53种,药用矿物11种,其中有20余种储量大,可以保护性开发;约30种藏药材及一些储量小、稀有品种和濒临灭绝的原生态药用植物,可以尝试人工种植。

而成立于1987年的河南县蒙藏医药研究所立足蒙藏医药临床工作实践,搜集整理拍摄了300余幅江河源地区天然药用植物标本,建立完成了河南县境内中藏药材图片标本库,收集了大量矿物、植物药材标本。绘制出了河南县境内中藏药材资源分布图,基本掌握了县域内的中藏药材资源现状。为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利用蒙藏药材资源,先后划定了5个蒙藏药材资源保护区,总面积达5万亩,主要分布有冬虫夏草、雪莲花、红景天、黄连、柴胡、当归、大黄、杜鹃、麻黄、天仙子等药用植物390余种,属于野生药材。

传承发展 蒙藏医药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强

县蒙藏医院积极与西藏自治区、青海省藏医院及省第五人民医院联系协调,争取青海省民族医药人才培养项目等,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模式,大力培养实用型蒙藏医药骨干人才。2004年联合黄南州卫生学校成立河南县蒙藏医药中等专业学校,县蒙藏医院5名专家,8名主治医师,15名医师,全被黄南州卫生学校聘为教师。受黄南州职业技术学校委托,在不收取任何费用的情况下,代培蒙藏医中专生,先后培养了600余名藏医专业学员。

依托县蒙藏医院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学术经验继承人,积极开展蒙藏药材实地采集、辨认、药材炮制等知识教学,为全县培养了大批蒙藏医学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医药传承等全科型人才。

据了解,河南县蒙藏医院是青海省县级民族医院专家占比最高的医院,也是自全国开展名老藏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以来,从第一批到今年的第六批每年都有学术经验继承人出师证的医院。同时,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长,久美多杰老院长把自己多年来的临床经验整理成册,2014年,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了他主笔的《久美多杰医学作品集》详细记载了每一种病症的原因和相对应的处方。这本专著也成了学生们案头学习、随时翻阅的工具书,这也为河南县蒙藏医学专业人才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对于河南县蒙藏医院院长尖措来说,加大蒙藏医学人才培训力度迫在眉睫,并且他也有着具体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他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充分利用河南县本土的药材、名医等资源优势,通过专家坐诊学、专题授课学、远程教育学、外出进修学等多种方式,培养出从认药、采药、炮制、加工到配方一整套的专业人才队伍,并且争取每年每人都有机会外出培训,计划在三年内让全院的临床医护人员完成进修。”

守正创新 蒙藏医药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走进河南县蒙藏医院制剂中心,一栋栋崭新的生产车间映入眼帘,记者跟随着制剂中心主任看卓穿好工作服,戴好帽子,经过消毒,走进制药车间,藏药的馨香扑面而来,现代化的生产线让人眼前一亮。在全自动智能丸剂包装线上,药仓里的颗粒经过分装、整理、贴签、塑封……一瓶瓶包装好的成品药展现在记者眼前。

建筑面积为7388平方米的新建蒙藏医院制剂中心,设有质检室、包装室、配药室,有粉碎车间、丸剂包装车间、散剂包装车间、胶囊填充车间,半成品库、成品库。能生产水丸剂、散剂、胶囊剂等民族医药品,并达到国家GPP标准。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目前,医院制剂备案品种达212种,已取得制剂许可品种达到211个。每年制剂药品生产量达到50吨(100000斤),产值4000余万元。科技创新带来的产业升级变革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近年来,河南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对蒙藏医药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大临床技术、特色疗法、药物炮制的研发,县蒙藏医院研制的“仁青崭皎”“消梅王”等蒙藏医新药在治疗肝病、尿路感染等方面的显著疗效得到社会各界认可。县蒙藏医院“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坐骨神经痛”藏医临床路径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国家临床路径目录。县蒙藏医院先后研制出“仁青”系列药品30余种,收集民间偏方、制剂,研制出对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疑难杂症等病具有独特疗效的蒙藏医药新品150余种。河南县蒙藏医药已朝着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迈进。

未来可期 新时代蒙藏医药焕发新生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8月19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现如今,河南县蒙藏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和加强,蒙藏医医疗服务已经成为农牧民群众寻医问药的首选。

面对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河南县紧紧抓住蒙藏医药产业发展机遇期,未来五年,要把蒙藏医药作为惠民利民的特色产业来打造。依托现有优势,发展以蒙藏药材为重点的特色生物制药,构建以药材种植、中药饮片、药物制剂等为重点的现代蒙藏医药产业体系,全面提高蒙藏医药标准化、品牌化水平。加强蒙藏医药资源保护,实施蒙藏名医培育计划,鼓励蒙藏医药企业积极申请国家医药准字号,加快建设优干宁镇蒙藏医药特色小镇,努力打造全省蒙藏医药生产示范基地。

“发展的根基是传承。”在结束采访时,久美多杰老院长告诉记者,“蒙藏医药发展既要守住本源,体现最初的价值,也要创新,让蒙藏医药发展和现代医学有机结合,造福更多的群众”。


内容时间:2021-08-27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