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青海交通精准扶贫成为百姓脱贫致富的“先手棋”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6-21  编辑:wangximing

央广网西宁8月30日消息 “交通精准扶贫是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前提和基础,实现了广大群众最迫切的发展愿望,我村通过3年来的道路建设搭起了连心桥,修通了致富路,群众满意度非常高!”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尕让乡二连村党支部书记刘文玉说。

农村奔小康,基础是交通。为助推老乡们早日实现“小康梦”,一直以来,青海交通运输部门在建好国省干线公路的同时,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到2016年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6.15万公里,实现了98.6%的乡镇、 91.9%的建制村通沥青或水泥路。

根据交通运输部《“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省交通运输厅加强汇报沟通,及时编制完成《青海省交通精准扶贫规划( 2016-2018 )》。同时,继续加强与交通运输部的汇报衔接,认真落实中央精神,积极争取交通运输部加大对青海省的支持力度,为我省交通精准扶贫工作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地处青海省东部门户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是国定贫困县,全县有125个贫困村、 1.07万户贫困户、 4.22万贫困人口。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作为公路路网“毛细血管”的村道硬化建设缓慢,严重影响群众的脱贫致富, 2014年底,全县村道硬化率仅为55% 。

为改善农村通行条件,打通贫困村脱贫致富路上的“最后一公里”, 2015年,民和县委、县政府积极争取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利用一年时间,在该县19个乡镇91个行政村实施村道硬化1632公里,硬化率达到88% ,受益人口16万人。

“不是党的政策好,光靠两只手脱贫干蛋呢!” 2016年拿到脱贫荣誉证书的贵德县河阴镇邓家村75老汉马成龙百感交集。他告诉记者,以前村里都是土路、土墙,路又窄,出行不方便不说,车子掉个头都难。 2016年,村里修通了平整宽展的沥青混凝土路,崭新的新能源公交车每隔40分钟就发一趟,许多村民也买了私家车。他儿子靠跑运输,半年不到就挣了3万元。

“为全力推进美丽乡村配套道路建设,县上除积极争取省交通运输厅的精准扶贫项目外,还整合资金3.8亿元,一次性解决了122个行政村的道路通畅问题,对老百姓的脱贫致富作用相当大。”贵德县交通局局长石金刚说。

今年,青海计划完成农村公路投资30亿元,结合交通精准扶贫目标任务,新改建农村公路6000公里,新建便民桥梁200座,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1个“摘帽县”和500个退出贫困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脱贫脚步

荷日恒村发展集体经济带动牧民脱贫

走进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优干宁镇荷日恒村产业园区内,谁也想不到,一个昔日的屠宰场,却变成了荷日恒村牧民致富“宝地”。建欧拉羊繁育基地、牦牛高效养殖基地、畜产品加工厂、民族服装加工厂以及河南县小汽车修理城,让这个牧业村通过借产业发展走上致富路。

自2013年以来,荷日恒村抓住精准扶贫的大好机遇,以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基础,在政府及各相关行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兴办实体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不仅拓宽了全村富余劳力就业及增收渠道,牧民群众收入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导,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荷日恒村第一书记张成立介绍, 2013年,合作社理事会组织全村牧户238户,在完全自愿的前提下,每户入股生产母羊2只,折合股金2000元,合计入股资金47.6万元,流转草场0.1万公顷,在农牧部门相关项目的支持下建设了欧拉羊繁育基地。

目前,繁育基地有优质欧拉羊1017只,其中适龄母羊709只,优质种公羊60多只;年出栏欧拉羊种公羊、羯羊500余只,盈利50余万元。并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2户4人在羊场就业。

同年,全村争取省级农业切块资金项目12个,资金量542.5万元。投入204万元用于合作社牦牛高效养殖基地建设,建设450平米高标准畜棚5座,辅助建设办公室、兽医室等用房、地坪、围墙等设施。

目前,牦牛高效养殖基地已经全面开工,计划于今年9月份投入使用。通过协商,经贫困户一致同意将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159人产业发展及资产收益资金6400元/人,共计101.76万元,投入牦牛高效养殖扩大生产,从本村养殖大户处收购优质带牛犊雌牛185头,开展牦牛高效养殖,牦牛奶直接由畜产品加工厂进行深加工。目前,基地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8名贫困人口就业。 2017年计划出栏2岁牦牛120头,预计盈利50余万元。

为延长产业链,创建品牌,增加牧民收入,全村已投入省级财政支农切块资金100万元完成了荷日恒村畜产品加工厂建设。目前已建畜产品加工车间180平方米,并购置了牛奶分离机、酸奶制作机及乳成分分析仪等必要的仪器设备29台套,还注册了“羊羔山”商标。

张成立说,畜产品加工厂主要是对合作社牦牛高效养殖基地提供的原材料牦牛奶进行深加工,已上市销售的酥油、酸奶、蕨麻等深受本县消费群众的欢迎。合作社专门在县城商业区购置40平米商铺1个,作为产品直销点,并购置了畜产品运输车1辆。目前牦牛高效养殖基地牦牛已进入牛奶高产期,每天盈利超过1000元。

随着牧民生活水平提高,全县家用小轿车日益普及。荷日恒村利用靠近县城的优势,瞄准私家车维修服务的巨大潜在市场,争取河南县特色产业扶持资金280万元,建设了河南县最大的小汽车修理城,以提供服务和出租工棚的方式进行运营。

目前,通过优惠政策成功吸引汽车修理商6家,出租工棚7个,年租金2万元/棚。保洁人员、安保人员以及电工等岗位安排贫困人口4人。

为挖掘民族传统手工艺品,2015年全村争取县扶贫部门扶持资金185万元创办了“梅朵赛青”民族服装加工厂,生产民族服饰、马匹饰品和民族帐篷。产品不仅在本县、泽库、同德、玛沁县深受牧民群众的喜爱,还远销甘肃省的玛曲、碌曲县。

荷日恒村村委会主任晓多说,2016年服装厂盈利20余万,使村里有手艺的人发挥了长处,并带动10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每人每月能拿到1300至1800元的工资,一年下来就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下台村迈开贫困村脱贫致富步伐

“吃水难、行路难、住房难、看病难、选择产业难上加难”,这是驻村工作队进入下台村实地走访摸底调查时掌握的真实情况。

如何让群众实现脱贫,让全村摘掉贫困村帽子,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在入户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海东市十三五规划要求,决定利用下台村地处海东富硒带、无污染的地理优势,经全体村民大会投票决定,最终选择通过肉牛集中养殖,发展新型村级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

2016年,全村利用农牧产业切块资金132万元建成标准化养殖畜棚1050平方米、青贮池1100立方米、蓄水池50方、贮草棚600平方米及其它配套设施,开始养殖西门塔尔肉牛。

2017年年初养殖基地投产使用,扶贫工作队及时引导全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将粮饲二元结构中粮的比重降低,通过土地流转,以养定草,适度扩大饲草种植比例。

下台村第一书记刘得国说,肉牛养殖、粮草先行。从2016年春季起,村里引进3个饲料玉米新品种进行试种。经测产试验田每亩地收获玉米5200公斤,比当地玉米品种增产2000公斤,亩增收900元,应用前景好,推广价值高。

2017年全村将示范田扩大到了4.67公顷,辐射带动18.67公顷,并在全村推广秋覆膜种植技术,为全村养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台村草畜联动效益得到显现,农区高标准畜牧业初现雏形。

刘得国说: “我们将农牧项目资金入股乐都区学兴养殖合作社,形成资产通过折股量化给全体村民,预计2017年底每个贫困人口可分红600多元以上;整村脱贫后,项目资金形成的资产归村集体所有,村集体收益将分配给全体村民,全村将形成新的分配模式。”

在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农户80%土地流转给专业合作社后,解放出大量劳动力从事村内村道硬化、养殖场扩建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地务工,合作社春秋饲草种收务工、采挖虫草及外出务工。

据初步统计, 2016年23户贫困户中人均收入10000元以上的18户, 10000元以下5户。人均收入最低的也在5000元以上。收入结构中主要以务工收入及政策性收入为主,农业及畜牧业收入占比不到20% 。其中,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均是家中有人长期在外务工的家庭。

刘得国总结,一年多来,扶贫工作可以用“五个子(路子、模子、方子、面子、步子)”来概括,即走出了村级肉牛养殖产业致富的新路子,集中养殖分红的新模子,下了全村种养殖结构供给侧调整的新方子(草畜联动,以畜定草),赢得了省农牧厅在乐都区定点帮扶的工作形象(做好农牧人干好农牧事的面子),贫困村致富的步子已经迈开。


内容时间:2017-08-30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