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共和县聚焦“四大工程”让精神扶贫为脱贫攻坚固本培元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7-08  编辑:曹亮亮

       去年以来,共和县聚焦“四大工程”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在精神脱贫上持续发力,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教育引导全县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和“慵懒散”的陋习,改变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的现象,实现“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同步推进。

       宣传发动强志,实施思想引领工程。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减轻信教群众负担工作的责任感。一是以寺院法治宣传月为契机,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下基层、进寺院”、“大走访、大排查、大调研”和县委百名干部下乡开展“一讲两办三推”活动,多措并举、发挥优势,破难补短,充分发挥驻寺干部及高僧大德与僧侣情况熟、语言通、情感近等优势作用,采取集中宣讲、个别辅导、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深入细致地宣讲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重点解决新建扩建宗教活动场所摊派、募捐给群众造成的隐性负担。二是通过联点扶贫工作,采取走访入户、个别访谈等形式,对民间习俗中婚丧嫁娶费用过大、互相攀比之风兴盛、丧葬支出增多等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操作性强、执行度稳的意见建议,并加大贯彻执行力度,有效遏制了盛行攀比、大兴土木等不良之风。三是始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在全州范围内率先将五星红旗升挂在藏传佛教寺院,进一步激发了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爱国热情,增强了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用好用活县财政每年安排的30万元培训经费,在全州率先组织宗教教职人员赴北京瞻仰毛主席纪念馆、革命圣地西柏坡等地接受红色教育,了解党的发展历史,坚定了宗教教职人员跟党走、听党话、感党恩的决心。

       制度带动立德,开展规范提升工程。严格按照依法依规、民主集中、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严格按照《宗教事务条例》、《海南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事务条例》、《藏传佛教寺庙管理和宗教活动场所财物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办法条例,推进藏传佛教寺院制度建设。一是广泛征求《寺规僧约》意见建议,集中民智、集思广益,共同完善符合各寺实际的寺规僧约。对僧侣个人、寺院管理、财务管理、设施建设、布施供奉、移风易俗等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既不违背宗教政策法规,又符合寺规戒律。二是对照中央巡视反馈问题,坚持“遏制当前”和“管住长远”相结合,制定印发《关于宗教寺院“做到十个严禁”等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各宗教寺院“十个严禁”,“五个严格”工作要求,进一步做好“三项活动”,完善“一项制度”,做出“一项保证”,强化“一项工作”等具体措施和要求,建立起了整改一个问题、堵住一个漏洞、完善一套制度的“治根本、管长远”制度体系。三是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结合宗教领域乡风文明行动,制定出台《共和县青海湖南岸旅游沿线佛教用品规范使用管理办法》,精心制作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教育引导信教群众规范使用宗教用品专题教育宣传片》,赢得了信教群众广泛认可,既有效解决了游客和信教群众滥用佛教用品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又减轻了信教群众煨桑讲排场、祭俄堡互攀比等乱象造成的负担。

       教育促动扶智,抓好控辍保学工程。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巩固。一是本着充分尊重历史的原则,动员各片区委员会和驻寺干部、寺院民管会主任及成员等各方力量,广泛深入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赢得广大僧俗群众对控辍保学工作理解和支持,积极劝返符合条件的僧侣接受义务教育。同时,组织宗教界知名人士、活佛等,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信教群众逐步改变传统文化观念思维方式,接受义务教育,将宣传教育引导日常化、经常化,确保孩子愿意上学、家长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二是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充分发挥各乡镇的主观能动作用,加强未成年僧侣劝返工作,采取乡镇政府对家长、学校教师对学生、统战民宗部门对寺院活佛及民管会主任,全面动员,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成功劝返未成年僧侣247名。三是定期不定期对控辍保学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建立统战民宗牵头,各片区包抓负责的工作机制,按照寺院所属、分布,充分整合资源,把各寺院驻寺干部作为劝返工作的主力军,层层压实责任,扎实推进劝返工作,有效防止学龄儿童入寺。

       民生推动暖情,促进基础提升工程。坚持民生兜底、基础保障、社会化管理相辅助相成,不断提升脱贫质量。一是将寺院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给予支持解决,2018年投资754万维修寺院危旧殿堂8座、破损道路3条、完成危旧房改造30户、改扩建宗教厕所18座,实施了寺院内部绿化工程、防洪抢险、管道维修等工程,为寺院配备垃圾清理车1辆、垃圾箱10个。积极争取文物修缮保护项目资金100万元,对千卜录寺经堂进行修缮,申报当家寺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全县16所寺卫生室配备21名寺医,并落实补助每人每年1.4万元。二是始终把藏传佛教寺院作为特殊基层社会单位,纳入社会管理服务范畴,从保障机制、公共服务等方面探索创新管理方式。截至目前,全县有355名僧侣享受城乡低保政策,发放低保金111.2万元,960名僧侣参加医疗保险,1078名僧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62名重度残疾僧侣发放补贴14.88万元,为132名贫困僧侣实施医疗救助23万元,为38名困难僧侣实施临时救助23.12万元,为各寺院僧侣发放救济面粉6万斤、大米2万斤,发放总价值1.8万元的太阳能移动电源340套。三是扎实开展“高僧活佛发挥作用,服务群众与党同行”主题活动,积极组织宗教界人士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引导宗教团体寻找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结合点,丰富社会内涵,募捐资金25万元,帮助5名困难大学生和1名大病僧侣解决困难。发出《关于救助玉树雪灾的倡议书》,调动广大宗教界人士的积极性,向玉树雪灾筹集抗灾款2万元,进一步发扬了宗教界“慈悲济世、利乐有情”的优良传统。


内容时间:2019-05-09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