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大柴旦工行委巩固提升脱贫清零成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0-27  编辑:陈亚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近年来,大柴旦工行委始终把“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作为第一要务,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州具体举措,统筹巩固提升脱贫清零成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促进、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与生态保护齐头并进、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进一步实现农牧业提质增效,农牧民增收致富。

一、进展情况

(一)坚持以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为抓手,不断加快农牧业提质增效。一是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马海哈萨克毯、柴旦特色玉石等特色旅游产品,支持各景区利用自身品牌及地域文化特色开发系列旅游商品,扩大旅游商品生产规模,带动两村牧民增收。同时,结合水上雅丹景区、草原风情园项目实施,鼓励农牧民参与住宿、娱乐、餐饮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截至目前,两村农牧民累计创收150万元。二是延伸农牧产品深加工链。进一步鼓励引导涉农企业、合作社及农民自主建设初加工设施,加快提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装备水平,推进产地资源与农产品加工企业、上下游企业间的有效对接,支持枸杞精深加工、牛羊肉等优势产业为重点产地初加工项目,打造一批特色主导产业和品牌,着力将马海村、柴旦村培育发展为集产业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于一体的多功能、多业态农产品商贸村。

(二)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载体,扎实推进民生事业蓬勃发展。一是强化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继续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低保、医保工作,切实把社会保障体系的“网底”编实、筑牢,努力使困难群众生存有尊严、生计有保障、生活有盼头。同时,以“医联体”为载体,以“人才下沉、资源下沉”为手段,通过轮岗交换、经验交流等方式,努力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流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不断优化乡镇卫生院(所)诊疗水平和诊疗环境。目前,马海卫生所已经达到并超过了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建设标准,并能够开展疖、痈及浅表脓肿等简单的切开引流术和清创缝合术。二是继续实施十五年义务教育。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普惠政策的同时,全力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餐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三江源”中职奖补、落实国家贫困高中生助学金补助等工作,确保贫困家族子女有学上、不失学。同时,继续完成行委中心学校体育活动室及实验室等项目建设工作,进一步缩小城乡和区域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高水平高质量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为巩固提升脱贫清零成果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区已完成全面改薄资金139.18万元。

(三)坚持以加快实现城镇化为目标,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开工实施锡铁山镇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配套、锡惠路道路改建、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南广场及星级宾馆、特色餐饮、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等项目,进一步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与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同时,大力实施柴旦镇区临街建筑、义海街河道桥梁、人民路及五彩路、东西游园路灯维修等市政亮化工程,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配套、设施完善的城镇夜间景观,全力打造“靓丽柴旦”。二是加快精品小城镇建设步伐。启动能矿资源型城镇和能源工业特色镇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大柴旦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大柴旦镇区详细规划修编》进程,并严格按照规划内容分步实施、分片建设,确保镇区建设的连续性和科学性,精细化明晰城镇骨干道路框架及区块定位功能,推动柴旦镇由“小而精”向“精而特”转变,着力打造成青海西部名副其实的高原精品特色城镇。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在巩固提升脱贫清零成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结合实际,仍然存在着制约巩固提升脱贫清零成果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牧民群众参与度不高。两村在转变发展方式、拓展后续产业和创新创业方面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对草场流转、发展合作社等集约化、现代化产业发展兴趣不高、动力不足;由于语言障碍、技能偏低,劳务输出成效不明显。二是在编教师专业、年龄结构结构不合理。受教师编制、自然条件、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致使马海哈萨克族学校音、体、美专业教师配备难度较大。教师队伍大龄化、无法形成教师梯队和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制约了教研教学的正常开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我区作为县级派出机,在争取国家、省级、州级扶贫项目时由于未列入国家名录库,无法申报和安排相关扶贫项目,因此我区无扶贫项目。

三、对策建议

一是从政策到资金、技术和法律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引导,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农产品质量认证、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商标注册等服务,不断推进农牧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化进程,通过宣传典型、成功案例,进一步激发农牧民群众创业干事的热情。二是加大统筹力度,采取优化编制配置、创新补充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扩大交流轮岗、提高生活待遇等多种措施,着力培养“素质优、能力强、留得住、干得好”的教师队伍,切实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激励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从教。三是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力发展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对接工程,并与企业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合作社和农牧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收益。健全农牧业服务体系,注重干部职工队伍素质能力培养,努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在新的起点上为推动地区农牧业实现新的更大的跨越。四是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脱贫攻坚,通过做优自然生态、整治人居环境、建设村风文明、提升民生福祉,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实现柴旦生态美、村容美、生活美。


内容时间:2018-04-18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