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班玛:百年茶树长出扶贫新叶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1-16  编辑:陈亚丰

在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县城中心地段的藏雪茶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伴随着阵阵茶香,几个工人正熟练地包装着刚刚加工好的一批茶叶。

29岁的吉吉是包装组的一员。三年前,他还是灯塔乡要什道村的一位牧民。“以前没啥手艺,除了放牧只能打打零工。自从到这里上班后,每个月都有2700多元的工资。”

就像多年前吉吉从未想过自己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一样,曾几何时,发展藏茶产业对于班玛人来说,还是预想之外的事情。

泡上一杯藏雪茶,茶汤晶莹剔透,茶味甘醇柔和。27岁的藏雪茶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延军细细品了一口,回味起班玛藏雪茶的发展史。

“我们班玛藏雪茶,是以生长在海拔3200米—3600米的玛柯河原始森林河谷地带的蔷薇科苹果属植物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的嫩叶为原料。大家都知道,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是传统藏药材,其叶子和果实是藏区制作藏茶和多种保健饮品的原料,这种茶叶具有悠久的历史,算是班玛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饮品,也是果洛人家的待客茶。”

可即便“关系”如此密切,也鲜有人想靠它发家致富。

为啥?

“问题还是在这里。”63岁的灯塔乡班前村党支部书记尕玛求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没想到。”

“很多年前,我去广西学习,喝到了一种当地的茶叶。我一尝,哎,这味道跟我们平时在家喝的茶叶很像。”原来在班前村,家家户户都会采一些藏茶,只是量不多,也谈不上什么发酵工艺。相比之下,广西茶叶产业成熟、销路畅通。回来的路上,尕玛求脑海中始终盘旋着当时听到的几个词汇:纯天然!野生的!好得很!

受到启发后,这个村上的致富带头人开始四处推荐这款茶叶。一传十、十传百,班玛县产茶叶的消息不胫而走,改写了人们对“青海不产茶”的印象。

“其实,青海不但产茶,还产好茶。就拿我们村上的仁措老人来说,喝了几十年藏茶,身体一直不错。后来经过检测,发现这个茶叶里含有很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

不仅有,质还优。嗅出商机的班玛人很快调整发展思路,确立了藏茶在“绿色班玛”中的重要地位。

众所周知,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平均海拔3500米,与四川交界,是青海的南大门。地广人稀、山大沟深、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等客观因素把它跟贫困二字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不仅是国家深度贫困县,还是四省藏区的特殊贫困县。但“硬币的另一面”却是发展藏茶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无污染、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终年云雾缭绕,是难得的宜茶环境。

2014年,班玛县开始试种藏雪茶。2015年7月,集藏雪茶树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班玛县藏雪茶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应运而生。作为我省首个茶叶生产企业,班玛县投入扶贫资金1600万元为其配备了全自动藏雪茶生产线,以及各类齐全的茶叶初制、精制生产设备。

“根据省委、省政府‘东部沙棘、西部枸杞、南部藏茶、河湟杂果’发展战略,按照‘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先发展’和‘区域集中、规模做大、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发展思路,在省林业和草原局、上海市青浦区这些对口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我们积极申报藏茶种苗基地项目。”陈延军告诉记者,通过四年多的时间,班玛县共种植藏雪茶1200多公顷。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先后组织企业员工赴云南、浙江等地学习先进经验,聘请云南专业技术人员来班玛培训藏雪茶加工方式方法,先后加工制作藏雪茶红茶、绿茶、茶饼等共计18种系列产品。

今年34岁的曲吉是灯塔乡班前村的贫困户。丈夫才让因为残疾没有劳动能力,公婆和两个孩子的生活全靠她一人打零工维持,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从2013年开始县上组织我们上山采摘茶叶,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因为茶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曲吉给记者作了比较,前些年,她通过采挖虫草、贝母挣些钱贴补家用,几个月下来收入能有1万元左右。如今,在和茶叶“结缘”后,每年从四月份开始,她的生活就十分忙碌。

“以前没有外人知道这种茶叶,我们采茶只是自己喝。虽然日子困难,但谁都没有想到能靠它挣钱。现在不一样了,一到春天,我们就开始种茶树、采春茶,等到六七月份挖完贝母、羊肚菌,一转眼就开始准备采秋茶了。”

相比这份“任务清单”,具体收入显然更能体现藏茶产业对于这个普通藏族妇女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按照今年的收入来算,种树、采摘两项工作就能让曲吉增收1万元左右,而这,相当于她以前一年收入的总和。

在班玛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李加告诉记者,为更好地助力扶贫,近年来,当地政府都组织周边牧民群众对藏雪茶进行种植、管护和采摘。仅今年上半年就通过这种方式带动879名贫困户增收246万元,人均受益2799元。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对藏茶产业采取企业托管经营的模式,今年上交115.7万元,带动503户、1808名建档立卡兜底户户均年增收2300元。”在李加看来,通过政府引导,独一无二的藏茶产业已经成为当地贫困户脱贫增收的重要依托。

好收益离不开好销路。

经过统计,2016年至2018年,公司收购加工藏雪茶鲜叶累计达15000公斤,生产藏雪茶4500公斤。2019年上半年收购生产藏雪茶绿茶、红茶2850公斤。

“我们主要采取‘基地直销+实体店销售+电商销售’的模式,先后在上海朱家角镇、西宁果洛大酒店、西宁华联超市等大型超市设立专柜,大力推销班玛藏雪茶,使藏雪茶品牌让更多的人群知晓。同时,积极对接淘宝、电商平台将藏雪茶产品上线网络平台进行销售。”陈延军介绍道。

作为班玛县首个电子商务平台,三色班玛电子商务平台于今年6月18日正式上线运营,而班玛县藏雪茶产业公司就是平台上线的10家扶贫企业之一。通过分析平台上线4个月以来的销售数据,店长玉太发现藏雪茶厂的销售额持续攀升,特别是藏雪茶小罐茶组合、藏雪茶袋装红茶、藏雪茶绿茶三类茶叶深受消费者青睐。

“有市场,有效益。我相信,只要好好发展,这些茶树肯定能成为我们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尕玛求老人说完,笑了起来。

内容时间:2019-10-31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