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就业在门口,群众有奔头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21  编辑:陈亚丰

        徜徉位于新宁县黄金瑶族乡最深处的古老村寨的二联村,历历在目的,是川流不息的货车和波波碌碌的村民,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

  然而,在54岁的原村支部书记谭正新看来,“此情此景却恍如隔世”。之所以难以置信,是因为仅仅一载春秋,大伙的日子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年间,扶贫工厂建到了村里头,就业机会送到了家门口,群众既可顾家又能增收,生活愈发有奔头。

  曾经的山村,是远近闻名的老大难

  全村114户473人,贫困户48户201人,贫困发生率42.5%,“深度贫困村”就是二联的民生名片。

  距县城55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9平方公里的辖区范围仅有水田327亩、旱土73亩。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造就了古老村寨的宜人生态,也成为了脱贫奔康的现实障碍。

  “我们一家三口,只要能够填饱肚子就很满足了”,入户走访时,贫困户匡前联一语激起千层浪。长期以来贫穷落后的面貌早已禁锢群众的思想,不少贫困户一提起扶贫,想到的就是政府送钱送物上门,自身发展意识淡薄,“温饱经济”几乎成为了一种“共识”。

  对初来乍到的湖南新华供电公司帮扶工作队而言,要拿下贫中贫、坚中坚,啃掉这块“硬骨头”,要走的路还很长。

  精准的产业,是力拔穷根的定盘星

  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一个多月的入户走访之后,工作队得出结论:要想治“穷病”拔“穷根”,还得靠产业来引领。

  全村党员大会上,工作队长许杰提出了发展三问:“产业选什么?优势在哪里?有没有可利用的资源?”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难倒了众人。二联是高寒山区,脐橙种不活,茶叶收益慢,连水稻都是“十年九不收”,产业不好选;地域较偏远、信息很闭塞、交通又不畅,唯一的优势就是人力成本较低;至于可利用的资源,更是想也想不到。

  不仅如此,二联还面临着一个特殊的问题。村里在家的主要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和农村妇女。老人和儿童没有劳动能力,唯有这些农村妇女能够劳动,却受制于家中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等原因无法外出务工,或者只能在周边打零工谋生,她们才是村里发展产业的主力军。所以,选择的产业既要好发展,又要让她们能发展,难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思前想后没有点子,工作队长许杰作了决定:窝在村里想不出来,那就出去看、出去学。为了尽快敲定产业,工作队“走出去,引进来”两手抓,一边组织村支两委、妇女代表、外出回村代表等外出调研学习,另一边积极邀请湘红鞋业、浏阳市永吉利农场、阳丰茶叶等企业前来考察调研,希望集众人之智选出一门好产业。历时近3个月,先后外出学习8次,邀请企业5家,召开产业发展研讨会10余次,最终选择了棉鞋加工产业。

  “村里的这些妇女技术水平不高,生产能力也不强。”工作队长徐杰介绍,“棉鞋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偏低,她们很快就能上手,最适合村情。”

  群众的期盼,是提振信心的航向标

  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产业敲定后,工作队就马不停蹄的忙活起来,多方争取资金250万元,注册成立“新宁县二联鞋业有限公司”,一个设计年产量40万双,规模50人左右的棉布鞋扶贫工厂开始孕育。

  工厂开建了,招聘公告在村里面随处可见,看到村里搞出了这么大的阵仗,大伙儿都动了心。

  “厂里那机器我也不会用,到时能去上班吗”“做棉鞋能有销路吗,到时万一卖不出去,岂不是领不到工资白干活”,转念一想,有些村民又泄了气。

  市场风险,是产业扶贫面临的突出问题。二联的群众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弱,容不得闪失、经不起折腾。

  村民顾虑咋消?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对症下药”。

  开展免费培训,让群众手上有技。厂里承诺,根据岗位需要,安排师傅到村里进行免费教学,想来上班的,只要一天花几个小时过来参加培训,合格即可上岗。

  完善利益联结,让群众心中有底。工厂采取“公司+农户(贫困户)”思路,形成帮扶单位与政府一同搭台、扶贫车间唱戏、农民受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明确利润实行“226”分配原则,20%作为村集体经济,20%投入工厂后续发展,60%用来给群众分红,做到成果共享全覆盖。

  畅通产销对接,让群众后顾无忧。二联经过多番对接,与浏阳市湘红鞋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只要厂里的产品质量达标,生产多少湘红鞋业就销售多少,有了销路自然不愁收入。

  不仅如此,为了规范权力使用,保障资金安全,促进村民参与,二联还探索实施了阳光权力、阳光扶贫、阳光村务的“三阳光”工程。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工程理事会”,定期通过村民微信群、党支部群、村务公开栏公开工厂建设运转等情况,村级事务始终处于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真正实现“村民说了算”。

  现在的二联,是十里八乡的领头羊

  二联村部旁,原村支部书记谭正新正站在工厂门口,同前来观摩学习的周边乡村干部欢快交谈。

  “以前也想带大伙致富,过上好日子,但是苦于自己经济条件差,门路又不广,能想不能行,有劲没处使。现在好了,有了村支两委的带领,还有扶贫工作队的关心,村民们干事创业很有劲!”说起扶贫工厂,谭正新的兴奋溢于言表。

  工厂建到山村里,上班就在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大伙对此津津乐道。“工厂扶老乡”的就业脱贫模式,让所有村民都看到了希望。

  “以前在外打零工,东奔西走,顾不上家,一年下来也攒不下几个钱。现在我成了工厂里面的一名缝纫工,每月有2000元收入,还能照顾孙子,还不耽误家里的活,这么好的事情哪里找!”自打进了工厂上班以后,高金香就常常把这话挂在嘴边。高金香去年生了一场大病,光做手术就花了十几万元,求医问药的开销,掏空了家底。现在虽然恢复得不错,但也落下了病根子,干不得重活,这个本来就缺少劳动力的家庭雪上加霜,仅依靠丈夫的务工收入经常是入不敷出。现在,不仅有了新的收入来源,还可以照顾好家里,整个家庭注入了新的活力。

  打好产业扶贫仗,既要管当下,也要管长远。看得见眼前的实惠,贫困群众心里托底,才会支持发展长效产业;有了长效产业,脱贫致富更有保障。

  “千家万户,总有千差万别的情况。有的家庭眼看已经脱贫,生了一对双胞胎,等于停了一份工,多了两张嘴,计算收入反而拉回了贫困。有的家庭本来境况不错,一场大病陷入困境。”工作队员周浩说,“扶贫工厂的建立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加快了脱贫步伐。下一步,我们还要在长远持续增收问题上下功夫,切实增强群众自身的‘造血’功能”。

  长期产业上,工作队依据二联的自然地理优势,制定了白茶产业发展计划,成立了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二联村科技助力示范项目”也成功获批国家级项目。

  可以预见,未来的二联,工厂人头攒动、茶叶满山飘香,群众能够真正实现脱贫路上稳得住、致富路上行得远。


内容时间:2019-10-08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