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党建引领是关键,发展产业是核心。作为农业重镇,我们要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远见,行稳致远,敢为人先,当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者、开拓者和引领者,为加快建设‘五新’岑川贡献我们的力量”。在岑川镇当前党建工作推进会上,镇党委书记彭小林豪情满怀地说道。??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前提,产业特色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抓产业发展就是促村民致富、促农业增收的关键所在。立足党建引领乡村发展,岑川镇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用好用活“壮、助、促”三字诀,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村社合作,“壮”产业规模。岑川镇大义村结合实际,制定“党社联建”发展模式,探索走出了一条党组织“牵线”、合作社“搭台”、党员和群众“唱戏”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今年初,该村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牵头成立求索联合合作社,全面深化“村社合一”。大义支村两委齐出动,通过召开屋场会的形式,做通群众工作,以300元/亩的价格流转了1200亩土地,同时采取股份制集资模式,村级入股20万元,其他股份以5万/股的价格出售给党员及群众,目前已经有16名党员及群众入股。预计今年底,合作社可盈利3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6万元。“今后,我们将进行油茶种植、草莓园、西瓜园等多种产业的探索,配套乡村民宿改造,将大义打造成为美丽干净的田园综合体,助推旅游业发展。”大义村支部书记李雨阳信心满满地说道。
支部引领,“助”群众创业。岑川镇包湾村有个叫杨俊的小伙子,2014年回乡创业,热心于家乡发展、带动周边村民致富的他,被包湾村村委积极吸收为村委委员,作为年轻后备力量培养。2016年,在包湾村支村两委大力支持下,包湾梅花鹿养殖基地得以创建,总流转山地面积300余亩,目前已开发135亩。该基地坚持野生放养模式,顺应自然规律,严格控制鹿只与山林的比例,以两亩山林一头鹿的标准分群放养,保证了生态平衡,是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典范。当前该基地的梅花鹿存栏有68头,年产值达93万,解决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10余人;已开发了鲜鹿茸、系列养生酒和天然保健品等产品,相应的产品加工车间和洞藏酒窖也正在建设中。
党员带头,“促”农民增收。岑川镇新福村爹爹岭农场由党员致富带头人刘尚华2013年回乡创建,农场总流转山林面积550亩,目前已开发将近300亩,养殖本地黑山羊1000余头,土鸡1200余羽,种植油茶230亩,杨梅30余亩,总投入500余万元,年产值达100余万元。2017年该农场先后被评为岳阳市市级示范家庭农场、湖南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20年被评为“湖南省家庭农场100佳”,刘尚华本人被评为“湖南省2019年最美扶贫人物”。当前,爹爹岭农场聘请当地贫困劳动力20余人,年发工资40余万,刘尚华表示将进一步扩大种养殖规模,打造一个规模较大的农家乐,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周边村民经济收入。
岑川镇通过村社合作、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等方式,做实了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的结合文章,加快发展了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带动了百姓增收,为全镇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内容时间:202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