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慈利县:精准扶贫与“双创”模式亮点纷呈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01  编辑:崔月

慈利县是省级重点贫困县,也是武陵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近日,“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主题采访团,来到张家界市慈利县,通过下乡村、进工厂、访人物,聚焦慈利县精准扶贫新模式。

“罗潭模式”带来新“山乡巨变”

“我家是2016年10月份脱的贫,现在盖了新房,还买了一辆小汽车,”罗潭村村民胡新平告诉记者。

据了解,37岁的胡新平2009年得过一场大病,做了开颅手术。他家是典型的因病致贫。2014年,他参加了三官寺土家族乡举办的就业技能培训班,学会了水电工手艺。因为术后调养,他既不能出远门务工,也不能从事薪酬更高但繁重的体力活。面对家中还有一个尚在襁褓的儿子,一段时间里,他只能靠在村里做点水电安装的散活养家。直到2016年7月,他进入罗潭村禾田居山谷景区成为水电安装工,才算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同年10月脱贫。他的妻子去年3月开始做村里万豪汽车酒店的客房领班。他告诉我们,现在夫妻俩都有了一份薪酬较高的正式工作,儿子在秋天将要上小学,他对生活感到满意。

罗潭村紧邻张家界大峡谷、武陵源黄龙洞、宝峰湖等名胜景区,但当初也是三官寺乡最穷的村。穷则变。村支书杜修福介绍,2015年以来在市政府办公室的帮扶下,借助“坐拥”多个风景名胜区的得天独厚优势,实施《罗潭村脱贫攻坚规划》和《罗潭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杜支书说,罗潭村发展了“桃花园、杨梅园、蔬菜园、垂钓园”4个生态产业园,流转土地245亩打造的禾田居山谷,运营一年来接待游客15万人,解决本村就业41人;“瓦窑餐厅”接待12万人,实现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引进建设的万豪路上汽车酒店和禾田国际居度假酒店,解决了本村80%的劳动力就业。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和房屋出租参与扶贫产业,村集体、贫困户、企业按照“4%、17%、79%”的比例分红,带动全村群众人均年增收3500元以上。

“罗潭村的变化,还得益于老百姓观念的转变,过去大家对吃旅游饭并不热心,现在都能在家门口上班,盖得起房子,开得起小车,也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杜支书说。

当记者请杜支书用一句话总结什么是“罗潭模式”时,这位敦实的中年男子,满怀干劲地说,“罗潭模式”就是定位准、立意新、标准高,发展旅游助力脱贫致富奔小康。

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

“本草里百分之九十的药材都能从张家界的深山老林里找到”。说这话的是湖南神舟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舟医药”)董事长周伟良。据悉,神舟医药作为湖南知名医药企业,是慈利县2013年引进的一家集药材种植加工、药品研发流通于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周伟良透露,神舟医药入驻慈利,看中的就是张家界得天独厚的中药材种植条件。

神舟医药2016年开始承担慈利县人民政府委托的“慈利县现代中药产业化项目”建设。目前已建成年产1500吨精制中药饮片生产线生产规模,中药材种植基地3000亩。据了解,神舟医药计划2020年在慈利县实现种植中药材10万亩的目标,再带动2万贫困山区农民增收。

“我从2016年开始种植中药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种了一亩,没想到乡里的高山气候还真适合药材种植,2017年亩收入4000多元,比农作物合算,今年又多种了两亩。”贫困户孟强国告诉记者。

据了解,神舟医药产业扶贫覆盖整个慈利的26个乡镇,免费为药农提供中药材种子、农药,免费提供种植技术,与每个农户签订中药材报价回收协议书。“最低价2000元一亩,当然,农户种的好,我们会给更高的价。”周伟民斩钉截铁地说。

期待“毕业”就搬走

“‘毕业’就搬走,如果3年还没做起来就放弃了。”刘林口中的“毕业”是指他创立的湖南五只蚂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做大后从慈利县众创空间搬出去,拥有属于公司的全新办公场地。  

27岁的刘林是慈利人,在北京从事过2年的软件开发。回到家乡结婚后,他选择了留下来自己创业。创业的故事总让人心潮澎湃,但创业的初始成本、对资金流动性的需求以及诸多不确定性,常常会让很多有才华的创业者望而却步。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入驻众创空间时,刘林回答说“这里场地、水电费全免,以前要上门联系的企业,现在都在一个地方办公,方便了大家相互联络。”

据众创空间管理办公室专干、团县委副书记邢利州介绍,众创空间是慈利县为创业者搭建的总投资近700万元、约3500平米的双创孵化平台,探索出“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免费优惠”的服务模式。入驻的项目和企业,在孵化期能得到办公场地和整体宣传等十项免费,还可以享受贷款担保、贴息等八项优惠政策,也就是“十免八优费”的扶持措施。截至今年5月,81家项目和企业已顺利入驻,正式运营。

邢利州还介绍了众创空间已经成功孵化的两个本土品牌,张家界二十一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毕兹卡雕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二十一度”创立时,只有一个3名大学毕业生组成的创业团队,如今已成为张家界影像定制、婚礼策划等行业的佼佼者;“毕兹卡”研发出了以土家文化——毕兹卡为基调的自然景观类、土家脸谱类、土家民俗类三个系列雕塑文化产品14个,填补了张家界旅游纪念商品市场的空白,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带动就业上百人。

当谈到已经做大、并从众创空间“毕业”的二十一度时,“五只蚂蚁网”的刘林露出了羡慕的表情:“我觉得发展前景还是比较明朗的,目前未出现亏损,人员规模在扩大。”


内容时间:2018-07-03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