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慈利县:从一到万 产业扶贫铺就脱贫大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20  编辑:陈亚丰

慈利县是国家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产油大县、柑橘茶叶优势区域县以及富硒工程实施重点县。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县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战场,按照“四跟四走”原则,紧盯产业富民强县目标,整合涉农资金2.77亿元实施产业扶贫,做好顶层设计,打好政策“组合拳”,着力构建“品牌引领、双创驱动、多点支撑、全域覆盖”的全产业扶贫体系。到今年4月,全县13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6838名贫困人口脱贫,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我县脱贫摘帽,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

一、创立一个品牌,打造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品牌创造价值。2017年,我县打造了县域公用品牌“硒有慈利”,并先后组织举办了“硒有慈利”年货节、媒体采风和品牌恳谈等大型活动,积极参加了农博会、产销对接会、交易周等活动,“硒有慈利”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成为引领产业提质升级、助力扶贫强力推进的新引擎。全县硒产业年产值达到22亿元以上,已开发富硒农产品100多个,带动了稻米、茶叶、柑橘、杜仲等富硒绿色产业强势发展,“硒有慈利”成功入选2018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十强。

二、遴选十家企业,树立产业帮扶的好标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2018年起,我县通过现场答辩、电视直播的方式,每年公开遴选10家有实力、有担当的企业实施“千企帮千村”行动。每家企业帮扶带动700多名贫困人口,与每个贫困户签订“一户一册”帮扶协议,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和目标,采取委托帮扶、入股分红、订单生产、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各企业在帮扶实施过程中,用心用情、用力用智,与贫困户拧成一股绳,一起建基地、拓眼界、争市场、创效益,两年来共带动1.5万多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树立起了我县产业扶贫的标杆和榜样。到目前,全县55家省市级龙头企业与107个贫困村开展了产业帮扶结对,已发展种植基地5万多亩、水面养殖1000亩,“千企帮千村”行动成效突显并正在深入推进。

三、培育百家主体,壮大产业帮扶的主力军

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政府引导和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下,全县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投身产业扶贫中来,先富带后富,共建“满园春色”。每年,我县按照宣传发动、自主申报、分级审核、全程监管的流程,择优选择100家新型经营主体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每个主体帮扶带动100名以上贫困人口,精准实施“一户一策”,两年来共带动2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2018年,慈利县风自洞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东源村119人发展蔬菜产业,帮助贫困户人均增收1500余元,让贫困户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今年,该合作社又扩建基地300亩,新吸纳贫困户104人融入蔬菜产业。可以说,经营主体每到一个村落,便建起了一方基地、播洒了一棵种子、收获了一片希望。

四、推动万户齐奔,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力

万众一心断穷根。我县着力在志智双扶上下功夫,采取多种措施,引导贫困人口摆脱“等靠要”思想,激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一是培育1066名致富示范户,每名带动5户贫困户,形成互帮互助的产业发展“小圈子”,示范带动了5352户贫困户共同奔走在产业发展路上。二是鼓励支持近6万名有产业发展意愿和能力的贫困人口以家庭为单位发展特色种养业,激发他们自主创业的动能。三是开展技能提升大培训,我县组织各乡镇农技站为贫困户广泛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培训。各乡镇按照全县统一部署,摸清贫困户需求,结合农事季节,采取集中培训、“田间学校”式互动操作、观摩示范样板等形式,已培训贫困人口达9700人次以上。

五、试点村社合一,促进集体经济的大发展

集体经济破茧重生。我县充分发挥村支两委在基层的核心堡垒和带动作用,将基层党组织建在扶贫产业链上、建在合作社上,在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试点建立“村社合一”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引领下,让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都能加入专业合作社发展产业,形成“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新机制,让村集体发展有平台,贫困户脱贫有项目。我县遴选了50个村开展“村社合一”试点,支持各村建冷链设施、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一村一品”等,有力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东岳观镇北平村原为省级贫困村,全村有贫困人口128户450人,在产业扶贫项目的支持下,村两委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建起了1800亩大蔸菜、油茶、茶叶、金秋砂糖桔产业基地和电商服务平台,并将全村所有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到合作社中来,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和在基地务工等方式,家庭收入得到了稳定增长,村集体收益达到了10万元,昔日的贫困村一跃成为了特色产业村。

行百里者半九十,产业扶贫永远在路上。目前,全县进一步凝心聚力、奋发有为,打好“发展牌”,走好“扶贫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乡村振兴。


内容时间:2019-10-28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