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扶贫车间”里的聋哑制鞋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01  编辑:崔月

7月初,武陵山脉里的湖南省慈利县,天气闷热。一家鞋厂的缝制车间里,300多台针车同时作业。陈红帅和彭霞是这个车间的聋哑针车工,他们眼睛盯着针尖,手上推着鞋帮,格外专注。

今年33岁的陈红帅在鞋厂工作快四个月了,他的身边常备个小本子,上面记录着他每天的工作量,也是他和别人交流的工具。他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陈红帅原来在村里做理发师,他告诉记者,更喜欢这份工作,因为挣的钱多,同事们也很和善。

彭霞家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也是聋哑人。去年,她和丈夫在深圳的电子厂打工,可丈夫因为手受伤只能回家打零工,她也被叫回来照顾家人。彭霞很喜欢这份工作,每月工资2000多元,为了上班方便,她平时就住在鞋厂宿舍。她表示,有多大力就出多大力,努力赚钱。

技术越来越熟练,每月工资稳中有升,陈红帅和彭霞都有信心今年帮助家里摘掉贫困的“帽子”。

因为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较多,鞋厂被授牌“慈利县就业扶贫车间”。公司负责人胡国太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刚成立半年,员工只有400多人,其中83人家里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帮助贫困劳动力“学一项技能,找一份工作”是慈利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手段。2017年以来,慈利县联系外地企业,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10852人,还有10242名贫困劳动力在本地“家门口”找到了工作。


内容时间:2018-07-08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