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望奎每个村都有扶贫特色产业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2-28  编辑:王怡

九月的田野秋意渐浓,风中摇曳的水稻正在迎接即将到来的金色秋天。

望奎县先锋镇坤三村农民年近六旬的付中尧老两口干劲十足,“去年没花一分本钱,种了三栋大棚,一棚辣椒、一棚南瓜、一棚冬瓜。一个棚赚了1.5万元,赚了钱家里盖起了猪圈养起猪。今年又种了两栋大棚,眼下又要出钱了。”在望奎县,像付中尧这样积极脱贫的贫困户还有很多。有了产业,贫困户脱贫的步子迈得更快。

走过乡村,漫步田野,处处能感受到在脱贫攻坚战中那股向上的力量。正如望奎县委书记单伟红所说,望奎县所有工作围绕脱贫攻坚来展开。

贫困户靠什么脱贫?当然靠产业,村里有个好产业,脱贫就不愁了。

厢白四村村支书杨福说起村里的产业颇为自豪,他和村干部“忽悠”回两个家乡走出去的企业家。赵纯就是其中之一,他回乡成立了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木耳产业,2016年带动35个贫困户脱贫。“贫困户来合作社打工,一天多给10元钱。贫困户种木耳,我们提供木耳段,而且一个木耳段少收两毛钱。”赵纯指着木耳基地不远处的小村说,“我就是从这个屯子走出来的,回家了必须照顾父老乡亲。”

记者了解到,在菌之源合作社打工,一年下来户均能增收8000元至10000元。距离木耳基地不远处,占地4万平方米的厂区内一片繁忙,这里正在建设生产厂房。“前面是木耳基地,这里建起厂房进行深加工。这个产业用工量很大。12月投产后,每个月人工开支就要30多万元,贫困户啥时来我这儿都有活干。”

回乡创业的南军带回村里的是一个草莓项目。今年3月,他用300多亩流转土地建设草莓基地,并与丹东一家食品公司签了订单。南军说,这个项目5年一个周期,第一年不让草莓产果,接下来的四年是丰果期。明年6月草莓就能采摘了,用工多时一天要150人,贫困户打工优先,还多给钱。南军今年到现在已经开出了30多万元人工费,天冷后给草莓覆膜估计还要支出10多万元的人工费。在草莓基地打工的村民李树森乐呵呵地说,他在草莓基地安家了,南军在地头给盖了房子,一个月管吃管住还能赚2600元。

距离望奎县城20公里的西洼荒,有一个回乡创业的农民企业家——翟清斌。2014年,翟清斌带着龙蛙农业的“企业+金融+合作社”模式回到西洼荒,在这里,他归集了13个自然屯1200多农户的3.5万亩零散土地,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优先雇佣贫困户前来打工。在西洼荒,翟清斌搞起来一个扶贫联合体,回报乡亲。

在望奎县,回乡创业的家乡企业家不在少数。先锋镇坤三村的蔡景学也是带着景丰农业回乡,建起了瓜菜种子繁育基地。因为有这个基地,坤三村乌龙江东屯的贫困户丛明辉没投入一分钱就种起了大棚,当年实现脱贫。

县委书记单伟红说,一直以来望奎县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特别是省里做出开展脱贫攻坚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工作部署要求后,望奎县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迅速行动。在脱贫路径上主攻产业扶贫。如今,全县有25个龙头企业、85个合作社和1130个新型经营主体,保证每个贫困户有1个稳定的增收项目,每个村有1-2个拉动贫困户增收的特色产业,每个乡镇至少有1项发挥脱贫攻坚作用的主导产业,力争今年实现全县脱贫摘帽目标。

内容时间:2017-09-28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