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饶河县西南岔村夯实发展基础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2-26  编辑:曹亮亮

饶河县五林洞镇西南岔村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宏伟蓝图,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发展的起步之年,本着总体规划科学、推进计划明确、实施步骤清晰、目标任务具体的原则,全面提升乡村综合实力,于2021年荣获“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

基础先行、综合治理,着力提升人居环境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六清一修一改一建”行动,西南岔村下大力气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一是推进垃圾革命。西南岔村垃圾处理采取“户集、村收、村集中无害化处理”的模式,村保洁员定期到各户门前收集垃圾,集中送至村指定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各户垃圾分别按照回收利用、堆肥、无害焚烧的方式做减量化处理,减轻保洁员的工作量,可回收的废品自家积攒起来,变废为宝做资源化回收。建立垃圾分拣中心1处,配备垃圾收集车一辆,垃圾运转箱一个,发放大垃圾箱3个,小垃圾箱70个。保洁员4人均配齐日常环卫保洁工具和服装,执行上岗签到制度,分区域进行清洁管护。二是推进污水革命和厕所革命。西南岔村常住人口数量少,污水管网处理达不到项目标准,所以在农村污水革命方面大力倡导生活用水用于庭院泼洒、花草灌溉等,不直接排入街道、沟渠。2018年以厕所革命为示范引领,按照统一的标准,整村推进对原有传统旱厕进行室外卫生厕所改造,完成厕改任务99户,有效地改变村民传统如厕陋习,更新了他们的卫生观念,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三是推进农村绿化美化。村内建有文化休闲广场,供村民日常休息娱乐,广场内栽植海棠350棵、黄太平120棵、云杉2000棵,栽植花苗1.1万株。村内硬化路达100%,农田路全部维修,并建有9066平方米粮食晾晒场、2934平方米农机具停放场,村容村貌得到了有效提升。

科学规划、产业铺路,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西南岔村始终将产业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主攻点,不断在特色产业上发力。一是发展黑木耳种植。以驼峰食用菌合作社为带动,利用西南岔新建的10栋食用菌大棚,积极发展种植黑木耳产业,2020年带动贫困户7户7人各增收2300元,促进周边村民增收11.57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二是发展菜园经济。西南岔村坚持“低成本、高效益”“小菜园、大产业”思维,挖掘农村庭院闲置土地资源,发展特色化、绿色化庭院经济,深入推进农村“菜园革命”。村“两委”深入农户走访调研,了解农户种植意愿,统计闲置庭院面积,因户因地指导农户规划菜园、庭院,引导农户庭院经济向“一村一品”方向发展。2021年菜园种植面积达61.3亩,把农家庭院的“方寸地”变成了致富的“增收园”,同时通过“小菜园”种植,扮靓了村庄。

守正创新、深耕厚植,培育文明新风尚

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新风尚,是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用村规民约立本,以道德评议育人,营造人人争先,户户上进的浓厚氛围。一是树立标杆做示范。持续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文明院落等评选活动,让身边人讲好身边事、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激发了村民崇德向善的主动性,提高文明素养。二是村规民约齐遵守。通过支部引导,群众参与的方式制定出群众普遍认可的村规民约,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教育,形成了全体村民共同遵守的良好风尚。三是设立文化活动室。西南岔村文化活动室共有各类书籍300本,同时积极开展电影、文艺演出送下乡活动,多种形式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弘扬文明乡风。

积极推进、治理创新,打造网格化治理新格局

一是构建网格治理体系。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担任网格长、村“两委”成员、党员担任网格员逐级包户的传统网格化治理基础上,学习“我党当年将支部建在连队上的经验”打破常规,将支部建在网格上,将全村100户重新划分为10个大网格,每个大网格上建立一个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支部。每个支部由一名农村党员、一名农村调解员、一名联络员组成,网格长由党员兼任,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每个大网格负责10户居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学习中遇到的矛盾纠纷调处,解决10户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提高基层治理效率,节约治理成本。二是服务弱势群体。在大网格治理格局中,将党员、积极分子、志愿者、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等先进力量整合,纳入大网格化管理,组建大网格基层治理“先锋队”,充分发挥先锋作用,以点带面、辐射提升,积极开展党建、法治、移风易俗、治安防范等宣传教育。将残疾户、低保户、五保户、返贫风险监测户、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低收入群体等90余人特殊弱势群体划分为“一个单位”,派驻大网格治理先锋队,开展送法下乡普法宣传服务4场、化解矛盾纠纷5件,将基本公共服务事项延伸至每户每人。借助乡级网格化服务中心资源优势,定期邀请律师、优秀调解员对村级网格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促使网格员将一般纠纷解决在网格内,进一步解决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内容时间:2021-12-10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