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盆景”这样变为风景——易县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26  编辑:马一鸣

沿着平整的水泥路走进易县西陵镇忠义村,一路上松柏苍翠、宫灯迎客,一座座灰瓦青砖的民居里,“满家乐”香肠鹿尾香味四溢……置身其中,便会感受到易县“美丽乡村”的别样风情。

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易县立足旅游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全景易州,打造京南生态旅游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推行“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在环境治理上抓成效,在基础建设上提水平,在旅游产业上做文章,全面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美丽乡村建设,绘就新农村新画卷

“走在我们村的大街上,图文并茂的文化墙、修剪漂亮的环村绿化带、干净整洁的休闲广场、漂亮的民居让人感觉特别舒服。如果不搞美丽乡村建设,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景象。”龙湾头村党支部书记吴建军说。

易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十百千万”工程的亮点来抓,以凤凰台、忠义村等8个省级提升村为重点,辐射带动安格庄、东西水等16个县级美丽乡村建设,通过试点带动、循序渐近,形成特色明显、示范性强的“点、线、片”建设模式,实现由点到线、联线成片、有序推进,把美丽乡村由“盆景”变成全域旅游的“风景”,形成“生态、绿色、环保、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该县从强化组织领导、规划设计、资金投入、帮扶帮建、督导考核五方面着手,全面打响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攻坚战,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活动工作小组,实行县领导分包、部门帮扶重点村责任制。各乡镇、有关部门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统筹谋划、融合资源。做好与土地利用、乡村旅游、农业产业发展等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科学布局村庄,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风貌特色管控,聘请有资质、水平高的规划单位和设计人员,对村庄改造提升进行总体规划,突出传统风貌、地方特色。

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达2188万元,铺设供水管道15500米,安装水表518块,清理垃圾46600立方米,完成厕所改造290户,硬化道路44800平方米,安装路灯774个,绿化村庄3800平方米,推广发放清洁燃烧炉具1500套,建成村民服务中心400平方米,建成互助幸福院8个,绘制农村文化墙2500平方米,发展规模化种植大户40户,发展农家院产业50户。

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农民增收新途径

“初春虽说是淡季,可我们村‘满家乐’的生意依然不错,每天仍有十几拨客人。凤凰台村有今天,主要是美丽乡村建设带来变化。”凤凰台村“满家乐”经营户苏文华说。

易县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旅游工作总体发展规划,以“狼牙易水清西陵”三大景区的提质升级为契机,深化实施乡村旅游“十百千万”工程,着力打造10个示范园区、100个示范村、1000家示范户,预计到2017年实现规划区域内人均增收1万元的发展目标。依托重点景区,积极推进乡村旅游示范园、示范村、示范户建设,涌现出了凤凰台、东西水、石家统、安格庄等一批农家旅游特色村。狼牙山景区周边建成了玫瑰园、牡丹园、油菜园、葵花园等,实现了乡村旅游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互促双赢。为打响“美丽乡村”这一旅游品牌,举办了中国·易县2015首届乡村旅游节、西陵满族文化艺术节、狼牙山山花节等活动。通过公开征集评选,美丽乡村的“农家乐”使用统一灯标、统一LOGO。

目前,全县打造生态旅游专业村50余个。通过“农家乐”、“满家乐”、采摘、旅游产品生产加工专业户的带动,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人数达到3000多人,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人数达到1万多人。农民通过办“农家乐”、农家旅馆、售卖土特产及手工制品等,收入明显增加。

农村文化落地生根,农家幸福指数提升

大青砖围墙,威严的营门,水质清冽的古井,上百年的老宅,国家非物质遗产摆字龙灯……行走在易县的美丽乡村,到处都能感受到文化的气息。

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易县西陵镇凤凰台村,通过挖掘整理,推出了特有的餐饮文化、风水文化、礼仪文化、民俗表演等具有满族特色的旅游项目,丰富了“满家乐”项目的文化内涵。“目前我们村已发展‘满家乐’35家,从业人员100多人。旅游旺季家家爆满,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每户年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农村有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村民的幸福指数才能提高,才会吸引更多游客。”凤凰台村党支部书记那凤兰说。

凤凰台村是易县以挖掘乡村文化、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来丰富美丽乡村内涵的一个缩影。易县始终坚持突出地方特色,积极引导各村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农村实用文化人才。2015年以来,绘制农村文化墙2500平方米,设置街、路、巷、居民小区牌37个,建设文化广场6座。组织县级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文化行政执法人员培训、非遗保护申报工作培训、乡镇文化站长培训等培训班10余期,培训各类文化人才1500余人次。为463个村配发图书4.6万余册,为300个广场舞蹈队配发音响设备,为200个文艺组织发放锣、鼓、镲等乐器,为200个秧歌队配送了服装。

内容时间:2016-03-29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