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是革命老区,也是山区贫困大县。全县总面积2534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处)、469个贫困村,总人口57万,其中,农村人口49.9 万,现有贫困人口12.8万人。2011年易县被列入“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2年被列入河北省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易县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生为本,合力攻坚,带领贫困群众走进全面发展的扶贫大格局。
众力并则万钧举。当一座座危土房变成崭新的砖瓦房,一条条水泥路通到农户的家门口;当一排排果树种满山上山下,一群群牛羊在棚舍里安家……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在易县开花结果,让贫困群众绽放出幸福的笑颜。
心连心 共谱幸福曲
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上级领导对易县就给予了高度关注。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杨崇勇等主要领导多次到易县调研指导……
易县县委、县政府把扶贫攻坚工作作为关系全县长远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科学谋划了“狼牙山红色旅游产业片区、紫荆关食用菌产业片区、良岗蜜蜂产业片区、清西陵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片区、易水湖生态旅游产业片区”五大特色产业片区,提出了“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工作要求,制定了“两年见效,三年完成”的工作目标。
到最贫困的村庄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扶贫攻坚一线去,扶贫攻坚的战鼓在易州大地上擂响。在扶贫一线,县主要领导坐阵指挥,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基层调研,吃苦耐劳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经验总结在一线;在扶贫一线,省市县工作组重心下移,帮扶前移,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扶贫济困,改善民生;在扶贫一线,党员干部积极行动起来,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积极做好基层群众的引领和服务工作;在扶贫一线,广大群众出谋献策,出工出力。在扶贫攻坚的前沿,全县干部群众心手相牵。
手牵手 共铺幸福路
田野里,核桃苗、板栗苗茁壮成长;校园里,孩子们书声阵阵、笑声朗朗……这里是国家级贫困村——易县西陵镇白水港村。
2012年,白水港村被确定为易县22个扶贫攻坚示范村之一,并被确定为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的定点帮扶点。在市委组织部的大力帮扶下,县、乡、村共同努力,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立足原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林果产业。截止目前,白水港村发展薄皮核桃、板栗3000亩。与此同时,两室、学校、广场等建设也如期完成。2012年,根据省、市统一安排,省民政厅等7个省直单位、市委组织部等26个单位对全县41个贫困村进行定点帮扶。易县积极做好省、市帮扶集团的协调服务工作,健全完善责任制度、会商制度,按照灾后重建、扶贫攻坚、幸福乡村“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凝聚合力,逆境勃发,助推易县扶贫攻坚步伐进一步加快。
2013年,以基层建设年活动为依托,省市县47个工作组141名包村干部对全县“十二五”规划内的47个贫困村实行全覆盖式帮扶,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大龙华乡马兰台村、东三里铺村,省政府办公厅驻村工作队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民情谋发展,迅速启动了林果产业、广场建设等一系列帮扶建设项目;在易县夏庄村、北百泉村,省民政厅驻村工作队以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为工作重点,确定了道路建设、学校建设、水利建设、产业发展等帮扶建设项目……
依托外力,更要注重挖掘内力。易县县委、县政府采取源头整合、统筹安排、合理调剂的模式,制定出台《关于整合资金做好扶贫攻坚示范区行业扶贫的意见》、《产业扶贫贷款担保办法》等相关方案和措施,将上级专项资金重点向扶贫攻坚示范区倾斜,把县级有限的专项资金特别是“一事一议”资金、科技三项费、林业奖补资金主要用于示范区建设,行业、金融、社会三方力量实现有效整合。截止目前,县级财政资金投入2251万元,行业部门整合资金投入2.2亿元,社会扶贫资金投入1.8亿元,一幅百舸争流,共谱新篇的扶贫画卷正徐徐展开。
实打实 共圆幸福梦
以“五区三园二点一带”为重点,易县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在转变中谋求发展,在速度中注重实效,呈现出一派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可喜景象。
五大片区特色产业鲜明,产业发展新格局确定。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种则种、宜游则游,五大产业片区特色产业发展迅速,构建了“产业抓片区,片区有龙头,龙头带乡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紫荆关食用菌产业片区, 2013年规模达到1500万棒,预计年经济效益可达1亿元。为充分保证食用菌产业的良性发展,易县依托河北凌瑞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着手发展了菌草项目,200亩菌草已开始试种;清西陵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片区,栽植薄皮核桃、板栗3万亩,万亩林果产业带初步形成;易水湖生态旅游产业片区,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进展顺利,旅游环境进一步提升;良岗蜜蜂产业片区,第六届蜜蜂养殖技术培训班成功举办,全县蜜蜂保有量达到8万箱;狼牙山红色旅游产业片区,大狼牙山多元旅游精品景区建设规划不断完善,五勇士雕像、大水系工程、沙滩浴场、滑雪场,以及向日葵园、油菜玫瑰园等绿色观光园区倍受游客的追捧。
三园及两点建设稳步推进,示范引领效应增强。大盘石香菇种植示范园、梁格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西山北千亩旅游观光园及全县22个扶贫攻坚示范村和47个贫困村建设稳步推进,通过整合资金,统筹安排,重点解决产业扶贫、环境提升、安全饮水、电力改造升级、卫生医疗条件等实际问题,以三园及两点建设为旗帜,形成了全县上下扶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产业带建设发展迅速,龙头企业辅射带动能力彰显。在凌云册—高村—白马—流井—桥头现代农业产业带,兰宝牧业、凌云鹅业、三联肉兔等养殖龙头企业规模进一步加大,与贫困村实现有效对接,在20个村建立了生产基地,辅射带动能力彰显。
扶贫情深,幸福花开。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易县扶贫攻坚工作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引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走向小康之路!
内容时间:201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