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7日讯 我厅驻行唐县扶贫工作队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解放思想,注重协同发展,牢记厅党组重托,不负群众期盼,广泛深入调研,积极调动多方资源,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谋划发展思路,带着感情和责任“扶真贫、真扶贫”,驻村一年以来,已为上王庄村协调83.2万元帮扶资金及价值8万元的办公及生活物资,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称赞。
摸清底数,健全组织,解放思想。工作队驻村后,马上投入工作。一是调查研究。通过召开全村党员(村民代表)会、村“两委”班子会,走访贫困户、走访明白人带头人,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进室入户,在田间地头,与干部群众进行广泛座谈,倾听村民的想法和思路,共同分析发展的优势和短板,了解基本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建设坚强的村级组织。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做好“两委”换届工作,班子成员由原来的三人配至五人,增加两名年轻党员。同时建立会议制度。“全村党员(村民代表)会议” 每月召开一次,村“两委”班子会议每周开一次,不定期召开座谈会,一方面及时向大家介绍扶贫的主要工作任务,传达中央、省和地方经济政策及有关精神等,另一方面解放思想,统一大家的认识。三是解放思想,增长见识。工作队自费组织村干部和致富能人参观学习,接纳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先后在本县参观养驴、根雕、制酒厂;到正定县参观欣璧林生态农场,学习循环种养殖技术;到保定参观灌溉沟渠建设、奶牛基地、蔬菜大棚和千亩藕田;到廊坊参观木材加工、微雕、生态农业等;到山东考察养驴项目;到邯郸参观美丽乡村和养老互助院等。闲暇时间工作队员和干部群众一起学习电脑互联网知识,使用农产品交易软件,在网上学习搜索种养殖技术等。通过参观学习,坚定村干部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信心,加强村民创富的内生动力,改变村民的“等靠要”思想,也为工作队自身帮助村下一步发展开拓了思路,找准发展路子。
问题导向,授人以“鱼”, 授人以“渔”。一是发展枣产业。上王庄村以枣产业为传统经济产业,但管理粗话原始,枣树易受病虫害及气候影响,枣收成最少时只有一成。为解决这一难题,联系协调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专家,建立“大枣新品种示范基地”。到现场讲解枣树嫁接及种植管理技术,并无偿提供抗病新品种及各种早中晚熟新品种接穗10000个;恢复村里中断多年的传统“枣木杠”酿酒。今年有4户开始酿酒,且销售良好;协调解决价值万元的木材加工设备一套,引导村民利用山区枣木荆根资源进行枣木加工及根雕;推动采摘旅游。枣成熟时,发动各方关系到村采摘,为村民创收。二是荒山开发。协调扶贫资金25万元,进行荒山开发;协调林业部门支持核桃苗10000棵;引进油牡丹种植项目,流转山地200亩;协调军旅企业家到村考察合作,石家庄吉利食品公司就果树种植和收购达成意向;鼓励村民利用闲散荒地种植荞麦50余亩;鼓励村民利用荒地试养蝎子。三是重点养驴。争取县扶贫办支持资金25万元养驴项目做为村脱贫致富、壮大集体产业的一个重要抓手和引领。四是兴修水利。经过艰苦联系,协调各级水利部门为村里的水塘改造扩容成水库规划立项,列入水利部三年滚动发展计划,排在行唐县实施前列,投资规模700多万元。争取明年设计施工。项目实施后,将极大提高水利用率,对灌溉、水产养殖和旅游等产生巨大效益预期。
环境改造,关切民生,真情相待。驻村期间,工作队注重引导干部群众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环境好就是生产力,同时解决群众的切身需求提升幸福感。一是进行环境改造。、协调落实资金20万元,为全村安装太阳能路灯18个、新建4个灌溉水窖,硬化路面1000米,新建6个垃圾池和一个集中垃圾填埋场;协调我厅自主择业中心、农保处、机关服务中心等捐赠了价值数万元的办公桌椅、文件柜、保险柜、电脑、打印机等,改善村民学习环境;邀请河北农大城镇规划专家为全村规划出谋划策,完成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一期工程。二是关切民生。自筹资金近两万元完成电碾子改造和饮用水管线改造;组织献爱心活动,联系胖太太服饰、石家庄晨曦万杰科技有限公司等我省青年创业企业家到村慰问贫困家庭和儿童,为贫困户提供了米面油、服装等用品,并接纳农民工到企业工作,帮助就业;联系心理咨询专家、军转干部培训讲师心怡老师为贫困孤儿马骞姐弟专门做了心理辅导并捐献爱心款4500元,成为其长期帮扶对象;为村剩余劳动力或待业人员推荐就业岗位。组织村民参加就业部门举办的“春风行动”推介会。
驻村期间,工作队成员制定了驻村工作制度和纪律,严以修身,严以律己,求真务实,和村干部沟通顺畅,吃农家饭、说农家话,和群众关系融洽,互相以真情相待,能够打成一片。通过扶贫工作,工作队成员受到了锻炼,增长了见识,思想得到了解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了群众的称赞,树立了人社厅的良好干部形象。
内容时间: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