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威县特色产业扶贫再发力
作者:赵国华   发布时间:2016-03-24  编辑:jiangshan

2014年7月1日讯   盛夏时节,走进威县老沙河东侧河套土地上建设的“十里荷塘”,林木掩映中,是一方接着一方的莲藕套作荷塘。建荷塘的乡亲们说:“一亩荷塘能收一万多块钱呢。”该扶贫项目带动当地三个贫困村300多个贫困户入股,集生态农业、旅游休闲于一体,既改善生态环境,又促进脱贫致富。

近年来,威县主动抢抓纳入国家扶贫重点县的机遇,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特点,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深入实施示范带动,培育了一批扶贫主导特色产业,形成了“县有龙头带动、乡有特色产业、村有合作组织、户有增收项目”的发展格局。

主导产业注动力

威县扶贫开发始终坚持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大力培育发展能够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

在主导产业培育上,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传统特色产品资源,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目前,全县6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已有44个村培育起自己的主导产业,建成葡萄、芦笋、莲藕、优质林果和日光温室大棚等5个产业片区,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聘请中国农科院,编制《威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确立了“三带一园六板块(沿西沙河10万亩经济林带、沿106国道10万亩设施蔬菜带、沿老沙河畜禽养殖带,4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园,形成棉花、粮食、蔬菜、林果、畜禽养殖和加工物流六个产业板块)”产业布局,实现乡乡有主导产业、村村有富民项目、户户有致富门路,各产业都有专业示范村。

通过推行市场运作,开展农业招商,培育发展宏博牧业、荷兰瑞克斯旺育苗基地等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23家。采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打造经济利益共同体。积极推行“五统一分”标准化种养模式,形成规模效应。如威县依托军威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芦笋种植1万余亩。芦笋采摘后合作社以不低于4元/斤保护价回收产品,并与山东、江苏等加工企业签订订单,解决了散户销路难题。

拓渠融资聚合力

为拓宽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县财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将扶贫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足额保障。大力整合交通、电力、水利、林业、教育、科技、卫生等各类资金捆绑使用,不断加强贫困村水电路讯房建设、山水林田村整治和科教文卫保配套。近年先后争取国家、省、市财政扶贫资金及社会投入总额达7100万元,居全省前列。打造了第什营乡西梨园、 州镇邱霍寨、章台镇鱼堤、高公庄乡草楼村等6个整村推进典型。

同时,积极推行小额扶贫贴息贷款业务,每年由县财政列支贷款补贴专项资金,银行根据农民还款能力和生产周期,降低贷款利率,调整还款方式,实现双赢。通过成功申请中和农信小额贷款自立服务社项目,三年内将争取中国扶贫基金会信贷资金1500万元以上,现已发放贷款117万余元。出台《公职人员担保贷款实施办法》,由农村信用社向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发放由公职人员提供连带责任的担保贷款,拓宽了贫困群众融资渠道。

另外,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或资金入股,破解资金短缺难题,实现增收零风险,形成土地出租挣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入股分红挣股金的“一份土地挣三份钱”新格局,实现资金变资本、资本带产业、产业促增收。该县红桃园村依托红锁育苗公司发展蔬菜拱棚315亩,返租60户贫困群众的土地,每亩年租金900元,同时贫困群众在公司打工,月工资1000元以上,户均年纯收入可达万元以上。

示范效应增活力

该县从解放思想、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入手,引导贫困群众不断转变观念,变被动扶贫为主动脱贫,组织贫困村干部群众到外地有产业、有项目的扶贫村和合作社实地参观,听取产业和项目建设投资、效益情况介绍,面对面交流,帮助贫困群众树立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敢为人先的新观念。

在此基础上,通过发挥每个“细胞”的复制带动力,促进整个“贫困肌体”焕发蓬勃活力。固献乡北赵庄村几年前试种藕池50亩,当年亩产藕4000斤,泥鳅150斤,综合效益达万元以上。目前,全县发展“莲藕+泥鳅”立体种植2000多亩,成功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该县并充分发挥自身省级民营人才培训基地和省级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作用,突出抓好实用技术培训、创业技能培训和企业订单培训,实现“培训一个,致富一家”。近年扶贫培训投入超过1000万元。结合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以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落实“领导包村、单位帮村、干部包户”责任制,真正实现“一对一”结对帮扶,共解决贫困村产业项目投资、电力等难题3740余件。

 

内容时间:2016-03-24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