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2015年3月13日讯 近日,记者从青龙扶贫办获悉,为使“扶贫攻坚”更有的放矢,青龙满族自治县建立了县内贫困村、贫困户电子信息档案。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 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责任,为扶贫开发决策与考核提供依据。
该县将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攻方向,加大产业开发力度。依托果品产业,扩大主导产业规模,新建苹果、板栗优质果品基地1.5万亩;以中红三融肉鸡屠宰深加工企业为核心,发展肉鸡养殖,新增肉鸡饲养量800万只;发展养羊业,建绒山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个;建设燕山中药材核心示范区,打造4条标准化中药材种植示范带;新发展食用菌800万棒,年产规模达到3300万棒。同时,深入推广“股份合作”产业扶贫新模式,将扶贫资金注入龙头企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作为贫困户入股资金,享受股份分红,使贫困户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以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为重点,青龙整合扶贫、发改、交通、水务、电力等部门资金、社会帮扶资金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资金,集中对贫困村的道路、饮水、电力、学校、医疗设施进行综合整治,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为充分发挥村级互助资金作用,青龙对全县20个互助资金试点村进行规范管理,为贫困村、贫困户和农业企业撬动银行贷款4000万元以上。同时,青龙重点对贫困户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年内培训贫困人口4000人次。并对交通、电力、通讯、教育无保障的偏远山村进行搬迁扶贫,对大森店村、金宝沟村、鲁杖子村、大于杖子村四个易地扶贫搬迁小区进行基础实施配套建设。
内容时间:201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