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6日讯 如何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这是自1986年以来,先后4次被确定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委县政府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10月20日上午,记者慕名来到广宗县采访,走到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进暖棚摘黄瓜、喂鸭子,过起了“田园生活”。
扶贫先扶志
北塘疃乡北塘疃村的王石柱今年60岁,瘦高个,黝黑的脸上胡子拉碴。他能说会道,还会搞“发明创造”。
在村里,别人建塑料大棚栽西红柿,苗是花钱买的,而他呢,不服输,非要自己动手应用无土栽培技术育苗,而且一试就成功。他说:“我有两个儿子,都成家另
过了。一个致富买了汽车,一个帮人家开车,生活都很富有。他们叫我别干了,一人一月给我和老伴600元生活费,我未同意,不能天天蹲在房前屋后晒太阳,做
‘等死队’。”他和老伴种了一个约一亩地的塑料大棚,一年能收入1万多元,可解决两人的生计问题。
在北塘疃乡,像王石柱这样的能人还有许多。
走上新路子
一直戴着“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广宗县,地处冀中平原腹地,是黄河故道。由于耕地是沙土,土质差,漏水漏肥,只适合种小麦、玉米、花生等耐旱农作物,产量低收入少,农民依着祖辈留下的种植习惯,很难致富。
从2006年起,这里兴起了种植经济作物——棉花,一亩地能收入1000元。到了2008年,这里又盛行在塑料大棚里求致富的新路子,人们把它叫做“产
业扶贫”。他们改变传统耕作模式,推行“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和规模养殖,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到目前为止,全县
经过推广棉瓜、棉枣复合种植,设施蔬菜种植,设施家禽、牛猪养殖等,农业产业化率已达42%,是一个标准的“产业化扶贫示范县”。
在核桃园乡毕家庄村,有一个占地100亩的钢架结构的葡萄大棚特别引人注目。里面种植的都是从山东引进的乒乓球葡萄新品种。两年来,这个大棚已投资120多
万元,经营方式为合伙经营,共有50家农户参与。预计一亩可产三四千斤新品葡萄,一斤能卖二十几元。由于乒乓球葡萄上市早品种好又有机,今后走高端市场,
经济效益还会更好。
解决老问题
核桃园乡南庄子村,虽然只有32户152人,属小村落,但老大难问题还不少。一是“穷”字当头,二是看病难,三是出行难。
为了解决农民眼前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在邢台市委市政府的动员号召下,邢台市卫生局直属医院,邢台市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单位——邢台癫痫病
医院受市卫生部门委托,在该村投资300多万元建起一座3层楼的邢台中医心脑血管病医院,开设中医科、内科、外科、检验科等科室,设有病房46间。开业几
年来,每天接诊几十人,大多数是本村或周围村落的心脑血管患者。
在这里,农民看病可在乡卫生部门报销80%。由于收费标准低,带有扶贫性质,农民看病与其它地方相比只要花1/5、1/3的钱。
邢台中医心脑血管病医院还与邢台市交通部门合作,投资为这个村修建了一条通向外界的公路,既解决了农民出行难的问题,又为他们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内容时间:2016-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