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奋斗者砥砺前行的见证。近年来,黄道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全乡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苦干实干,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始终坚持坚守初心、紧跟紧随,党的建设实现大提升。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万山重要批示精神作为精神支柱和引路旗帜,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形成了班子成员齐心协力、干部群众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创新开展“学习十九大、我该怎么干”“感恩总书记、我要加油干”主题活动,常态化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铸牢“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政治自觉。深化“清廉黄道”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十项规定,党员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明显增强,“四风”顽疾得到有效遏制,作风建设持续深化。探索推广“党建+”,充分发挥党建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如期完成18个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黄道乡荣获全省文明乡镇,田坪村先后荣获全省、全国文明村镇,马黄村党支部、长坳村党支部荣获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杨元桃荣获省、市优秀共产党员,人民日报、中国人才杂志社、中国人大年鉴、新华社、贵州日报、铜仁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纷纷报道黄道乡正能量信息。
始终坚持尽锐出战、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实现大全胜。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一刻都不敢放松,一丝也不敢懈怠,全体乡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干部全部扑到一线,跟群众打成一片,放弃周末、不过假期,不言苦、不说累,无论天寒地冻,还是高温酷暑,大家风雨兼程,询问百姓衣食住行,倾听群众呼声诉求,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攻破一个个贫困堡垒,筑起一道道防返贫堤坝,书写了新时代最动人的脱贫故事。如期实现6个贫困村出列,948户3324人全面脱贫,253户1043人易地搬迁,2018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这一路上伴随的是让人肃然起敬的精神、催人奋进的力量、真挚为民的情怀,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乡党委荣获“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彭慧娟、肖源水等荣获省级先进个人,交出了质量高、成色足的脱贫攻坚时代答卷。
始终坚持因势而谋、借势而进,乡村产业实现大突破。紧扣产业革命“八要素”,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舞活“产业链”,把山地特色农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乡村产业“嬗变”。大棚蔬菜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以龙江、丹阳、田坪、长坳等村为龙头,打造“九丰农业+”蔬菜产业示范园,建成高标准大棚蔬菜基地7个1650亩、避雨设施蔬菜大棚基地200亩,每年带动村民就近就业400余人。2020年12月,该乡百汇源公司上榜“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精品香柚品牌深入人心。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丹阳、长坳、田坪等村为试点,累计发展优质香柚10500亩,已挂果5500亩,畅销全国,供不应求,成为“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系列品牌全投产品,赢得《寻味中国》上榜品牌桂冠,上榜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拟推荐名单。依托香柚香公司开发香柚罐头、柚子酒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香柚种植、加工、销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精品香柚产业每年带动500余人就近务工,每年发放务工工资200余万元。生态养殖业遍地开花。抢抓养殖的政策机遇,以锁溪、马黄、力坳等村为试点,辐射带动丹阳、大榜、黄溪等村,相继引进温氏、正大等龙头企业,推动畜牧业“裂变”发展。累计建成生猪养殖基地15个(其中3个在建)、肉牛养殖场4个,实现年出栏生猪规模可达10万头、肉牛2000头,带动农户597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生态油茶等特色产业竞相涌现。向荒山要产值,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建成以贵竹坪为核心的油茶种植基地6500余亩;建成大榜黄金李等一批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近年来,全乡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跨越,有效破除了“空壳村”,高质量构建以大棚蔬菜、精品香柚、生猪养殖、生态油茶为主导产业的“一特三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新格局。
始终坚持孜孜以求、黎元为先,社会事业实现大迈步。秉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拿出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实施更多“硬核”政策改善民生,推出一个个民生“大礼包”,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三免一补”和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累计资助贫困学生2064人次,资助金额达179.2万元。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黄道幼儿园顺利通过“市级示范性幼儿园”评估认定,黄道小学和中学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其特创的“篮球操”被中央、省级、市级媒体争先报道。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健康黄道”建设,完成乡级卫生院标准化建设,10个行政村均建成标准化卫生室,并配备合格村医13名,医疗卫生环境全面改善。全面完善社会保障。五年来累计发放养老金1147.84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2500人,年均新农保参保率达98.3%,门诊报销14.87万人次515.8万元,住院报销12748人次3596.4万元,发放低保金、特困金、困难救助等2946.21万元,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显著提升。
始终坚持艰辛探索、强基固本,基础设施实现大改善。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持续聚焦基础设施“六网会战”,夯基础、补短板、美环境。完成S103万湖公路郭家至黄道集镇段改扩建、黄深公路改扩建、黄道集镇至湖广桥翻修工程,累计实施通组公路65公里,连户路硬化20公里,实现“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妥善解决群众出行难题。五年来,投入1134.1万元,实施饮水安全提级改造工程,新建和维修安全饮水工程48处,铺设和改造自来水管9万余米,季节性缺水现象彻底改变,实现安全饮用水全覆盖。投入2800余万元,稳步推进各村电网改造,确保群众100%用上安全电、放心电。投入120余万元打造魅力侗寨瓦寨示范村寨;投入50余万元完成长坳村、锁溪村、力坳村、田坪村的文化阵地建设;投入400余万元实施丹阳、龙江土地整治项目;投入190余万元实施六田坝水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6200余万元实施“五改一化一维”项目覆盖群众3265户;兑现补助资金477.9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31户。
始终坚持担当作为、务实重行,社会治理实现大变样。强化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统筹协调防风险、扫黑恶、保安全、促和谐,健全社会管理模式,实现社会环境持续改善,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按照“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工作原则,结合脱贫攻坚、环境整治、项目建设等工作,出重拳、深彻查、铲土壤,深入开展线索摸排,严厉打击强揽工程、非法占地、高利放贷、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行为,全乡未出现由乱生恶、由恶生黑等现象发生。新冠疫情防控平稳有序。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严格落实“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持续开展宣传教育、摸排管控、疫苗接种,有力保护了全乡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平稳可控。围绕政治、经济、社会、脱贫攻坚、意识形态、外部环境、生态环境、公共安全、党的建设等10个方面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全面研判,逐一制定了防范化解方案,始终保持政治警觉,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常态化开展道路交通、烟花爆竹、地质灾害、消防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的监督检查,干部群众安全生产意识逐步提升,五年来全乡未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着力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社会治理机制,以“双提升”工作为抓手,开展警民联调、联防、联巡活动,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全乡未发生群体性事件和较大治安案件,社会风气明显改善、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内容时间: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