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务川县浞水镇:党建引领走“特色”、扩宽产业增收益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14  编辑:陈亚丰

时下正值大闸蟹售卖完,清理维护蟹塘的季节。浞水镇复兴村小桥组架井坝大闸蟹基地里,一位皮肤黝黑,30出头的年轻人正在大闸蟹养殖基地进行蟹塘维护,基地扩建工作。

该基地的建成要从2018年说起,当时浞水镇处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为了破除思维障碍,走出一条依托生态优势、激活各村资源要素,着力发挥资源优势助推产业发展,扩宽群众增收渠道。浞水镇党委政府依托辖区河道纵横、水田众多的资源优势,与武隆县水淼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引进大闸蟹养殖业项目,支持鼓励当地农民调优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水产。

浞水镇位于务川县北部,北与重庆市彭水县接壤,西与本市道真自治县相连,东与本县茅天镇毗邻,南与分水、泥高镇交界。全镇总面积224.2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786米,最低海拔540米,年平均气温16.2℃。下辖3个社区7个村,其中乐园、花园、复兴等村流淌出的水属于冷水,水偏碱性、含钙量高,量大、质好,适合培育特色水产养殖。

从2017年乐园村引进大闸蟹试点以来,浞水镇2018年共发展养蟹池塘165个,养殖面积396多亩,辐射全镇花园、乐园、复兴、河坝4个村,年产值近300万元。

尽管有资源,有市场、有技术团队支撑,但个别村民因初次培育特色水产,不善管护,没有达到预期收益,便打了退堂鼓,废弃了开挖的蟹塘。今年,复兴村的一名共产党员陈菓,看到蟹塘荒废比较可惜,和同伴共同筹集资金七万多元,从村民手里把荒废的65亩蟹塘流转过来。蟹塘依山就势而建,补给水可以自高向低自然流淌,减少了引水成本。

刚开始养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看好,家人反对,亲戚不支持。亲人的质疑让陈菓也有些担忧:万一养殖失败该怎么面对?而且还面临缺人力、缺土地、缺资金等难题。

带着担忧,“陈菓边在手机上查阅大闸蟹养殖技术,边通过学到的技术在3月份下12800只蟹苗。9个月来,特别是十月份,每每来到陈菓的特色水产养殖基地,你就能看到大闸蟹养殖“土专家”陈菓正在带着村民捞蟹、捆蟹、装箱、发货。由于螃蟹品质好,加之镇党委政府协调重庆水淼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加大技术服务和市场销售力度等“外事”,陈菓便专心致力于产业管理、精细培育等“内事”,还没到市场销售,陈菓的螃蟹就已经被预订一空。

“白天上班晚上管护螃蟹,虽然很忙很累,但培育产业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真切,产业才能像情感一样给予回馈。今年蟹苗成活率高,出成品蟹约10000只,毛收入30多万元,除开零零碎碎聘请30多个村民为蟹塘除草、巩固维护付出5万多务工费及土地流转金外,今年还净收益12万元。这大大增强了我养殖特色水产的信心”。陈菓高兴地说。

借着良好的发展势头,陈菓正依托大闸蟹项目,将通过“村民废弃的蟹塘”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把产业做大做强。

长期以来,复兴村以烤烟、玉米、水稻等为主导产业,大闸蟹养殖项目落户复兴,不仅丰富了本地的农业产业结构,还填补了水产规模养殖领域空白,是复兴村产业革命结出的一大果实。

近年来,浞水镇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利用区位和生态优势,以“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农户”等模式做足“蟹文章”,以返乡农民工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了强组织、兴产业、富百姓的良性发展。

一是完善配套设施助力产业发展。修建产业路298公里,进寨路137.92公里,硬化通组公路112条165公里,修建镇南—塘口二级公路,浞水—泥高旅游公路,务川—武隆二级路,公路配套设施达347.92公里,形成交通路网全面形成。同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水利基础设施维护197公里,新建灌溉、堰渠项目362公里。加大电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项目完工改变了电器带不动的状况。

二是加大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宣传,盘活土地资源。通过群众会、院坝会、田坎会等方式宣传土地流转政策792场次。强化政府管理部门、对土地流转政策、法律相关知识培训362场次。推进大闸蟹水产养殖地流转依法,书面合同规范率达到100% 。

三是创新小农生产组织引入市场机制。浞水镇以结构调整为核心,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围绕“党委统筹、支部主推、人才发力”纵深凝聚发展体系,从重庆、成都、上海等地引进15家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水产特色养殖大闸蟹396亩,带动发展冷水鱼中华鲟16.8亩。

四是创新扶贫协作产销对接机制。通过与重庆水淼特色生态养殖公司达成订单产销一体化,推动花园、乐园、复兴、河坝养殖大闸蟹396亩,水淼公司负责蟹塘开挖,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等技术指导,并提供蟹苗和饵料。按四个等级,10至85元6个价格保底回收,助推农民增收。

五是创新扶贫开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贫困户分得利益联结金129户18.72万元。通过土地入股,实现土地分红金365户25.6万元。通过劳动务工,实现务工收入1358人105万元。

六是增强水资源长效保护建立护河机制。抓实河长巡河履职,开展巡河220余次(镇级河长巡河20余次,村级河长巡河200余次),聘用河道管理员30人开展清河行动60余次,管护好了19条河流。加大污染源的治理,完成浞水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促进农业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全面规划落实好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加大水源地保护。


内容时间:2019-12-25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