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穗县原名邛水县,1926年改名灵山县,因1927年“秋收丰稔,一禾三穗”于次年4月改称三穗县。三穗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北部,全县辖5镇4乡159个村5个居民社区,总面积1035.8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5%。2018年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53%。2019年4月24日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一)扶贫情况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力开展“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3+1”问题大筛查、“七查”等攻坚行动,全面补齐短板弱项,建立完善防贫监测预警机制,在全州率先推行“防贫保”,筑牢返贫致贫“防火墙”,高质量打好收官战,脱贫质量成色持续提升,产业和就业扶贫得到巩固,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脱贫保障更加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不断深化,全年无返贫和新增致贫情况发生,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大普查,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二)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及基本规划
接续打好乡村振兴“衔接战”。以创建省级“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县为抓手,积极争取纳入中央集中支持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持续抓好防贫监测帮扶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措施落实,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推进“产业振兴”。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重中之重,盘活坝区、林区、园区资源要素,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经营、规范化生产,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着力推进“人才振兴”。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注重培养三穗“土专家”“致富带头人”,全年完成新型农民培训400人以上,培育一批工匠人才,吸引一批在外人员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着力推进“文化振兴”。加大对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力度,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村庄文化,丰富农村文化内涵。着力推进“生态振兴”。实施生态宜居提升行动,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进一步优化台烈、瓦寨等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和颇洞、调洞、界牌(八弓镇)、木良等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将乡村打造为“美丽三穗新高地”。着力推进“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促进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引领作用,扎实抓好村级班子换届,选优配强基层组织队伍,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每个村集体经济达6万元以上。进一步加强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建设,提升基层组织治理能力,构建更加完善、更加文明、更加繁荣的美丽乡村。
(来源:三穗县政府网)
内容时间:2019-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