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罗甸县布沙村:结合村情选产业,长短结合促增收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10  编辑:陈亚丰

地处罗甸县罗悃镇大山深处的布沙村距镇政府20公里,荒山和坡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耕地资源稀少,村里劳动力匮乏,群众增收无产业支撑,属典型的深度贫困村。

“产业是实现群众增收的保障,必须发展产业”。但发展什么样的产业,资金从何而来,技术是否有保障等一系列的问题扑面而来。

2017年12月,国家精准扶贫“先建后补”项目的到来,为迷茫中的布沙村指明了方向,布沙村的发展迎来了曙光。

“当时这个惠民政策真是为布沙村下了场及时雨,村民不再为前期投入担忧,也不再为不懂技术烦心,现在最主要的是找准适合布沙村发展的产业。”罗悃镇布沙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杨昌行回忆说到。

“久旱逢甘霖”,布沙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铆足干劲,奋发赶超,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积极谋划、四处考察,根据布沙村坡地资源丰富、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村里剩余劳动力缺乏的实际,最终选择了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且管理较粗放的油茶作为布沙村的“一村一品”的产业来发展。

“理想与现实终究相差甚远。”对于村民们来说,种水稻玉米最起码能吃饱饭,油茶是什么他们也不清楚,有没有成效更是未知数。因此由于大多数村民的观望态度,布沙村发展油茶的第一年仅仅动员了20户村民,规模70亩。

为了消除群众顾虑,破除守旧思想,转变群众观念,让“荒山荒坡”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布沙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深入群众家中进行走访、动员,并邀罗甸县惠民学校的老师到村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激励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年,当村民看到70多亩油茶的成活率达到90%以上时,再加上技术上的保障,当年,布沙村新增的油茶种植面积就有410亩,涉及贫困户40户。”杨昌行说,油茶种植技术要求低,比较好管理,技术有了保障,村民也乐意种。

“ 政府给我们一亩962元的补贴,还教给我们技术,土丢荒也就荒了,现在一分钱不花,还得了一坡的产业。” 村民王惠武早前得益于易地移民搬迁政策,一家人已搬到罗甸县城居住,2017年村里搞第一批油茶种植时,他就回家来将自家18亩土地全种了上油茶,如今油茶长势良好,过两年就可以有收益了。

“一亩油茶百斤油,脱贫致富盖高楼。”如今,布沙村已是栽种油茶的第二年,500亩的油茶产业遍及整个布沙村,每当油茶花零星开放,茶花点缀的布沙村显得格外漂亮,正如百姓增收时绽放的笑脸。

“油茶种植粗放,也让许多群众疏于管理。”杨昌行说,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将利用村民返乡过节契机,进行督促,让老百姓重视起来,加强管理,让油茶产业不仅落地,还要开花结果。

“油茶3年挂果,6年开始丰产,丰产期一般可持续70-80年!”为实现村民不仅有长效的油茶产业作支撑,还能在短期内有收益。今年,布沙村采取长短结合、以短促长、点面兼顾发展产业方式发展种桑养蚕项目,以扶贫资金50万入股合作社,按照50万的8%进行入股分红,利益联结贫困户125户。

“接下来,根据村里实际,即侧重“短平快”产业的稳步开展,又推进“长稳远”产业的扎实推进,即抓好贫困户这个“点”的发展,又注重村和县这个“面”的整体打造,最大限度解决群众持续增收的问题。”杨昌行说。


内容时间:2019-12-25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