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搬进新家园 生活好花红 ——全省第三次项目建设暨易地扶贫搬迁现场观摩督查惠水侧记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20  编辑:崔月

11月24日,2016年全省第三次项目建设暨易地扶贫搬迁现场观摩督查会进入第二天。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谌贻琴等省领导分别率队,对惠水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进行现场观摩督查。

地处滇黔桂集中连片石漠化贫困地区的惠水县,目前仍有精准识别贫困户15540户51013人。其中,因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需要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的有2990户12958人,加上整寨搬迁的非贫困户,共需搬迁4161户17475人。

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惠水县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保障、能发展”的目标,始终聚焦“怎么搬”“搬出来后怎么办”的问题,把解决好搬迁群众的生计保障和后续发展问题作为工作的落脚点,探索出了“盘活搬迁群众的耕地、林地、宅基地,衔接搬迁群众的低保、医保、养老保险,落实搬迁群众的就业、就学、就医,建好搬迁群众后续扶贫发展的经营性场所、公共服务场所、农耕场所”的“四个三”工作机制,激发搬迁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光荣脱贫,取得了显著成效。

高标准安置生活有保障

65岁的搬迁户陈光胜很喜欢这个季节,从老家艾坪组到县城的一段路旁,金灿灿的雏菊迎风摇曳,飘扬一路芬芳。

现在,生活像花儿一样美丽。

他清楚地记得,去年春节一个大好的消息传到山里:艾坪组成为全县第一批可以整寨搬迁的寨子,新家就在惠水县城。

今年8月16日,艾坪组22户人家一起领到新房钥匙,搬进了位于惠水经济开发区明田安置点的新家。

走进惠水县经济开发区明田安置点,一栋栋白色小楼林立,绿树成行,环境优美。安置小区给福泉市市长杨华祥的第一感觉是:设施一流、生活方便,“不输好多商品房”。

早饭过后,罗正英老人坐在电热炉旁乐呵呵地看着中央三套的综艺节目。新家窗明几净,墙上挂着全家福,红彤彤的落地装饰花平添了几分喜气。

儿媳妇的手机里还存着搬迁前老宅的照片——木房子摇摇欲坠,屋前积了一大摊水,进出必须踩着木梯跨过水塘。两相对比,老人更喜欢现在的新房子。

楼下,移民社区幸福院、移民子女欢乐之家、社区服务中心、社区老年活动室、社区医务室等服务场所一应俱全,老年活动室可以照料移民老人的一日三餐。11月24日中午,活动室为老人们提供的菜有鱼香肉丝、荞灰豆腐、土豆丝和肉圆子粉丝汤。

不远处的移民子女欢乐之家,几个孩子开心地骑着木马,笑声虽吵却让人感到平静。

只有30平方米的社区医务室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候诊室、诊疗室、检查室、观察室都有,干净有序。

罗正英老人说:“现在的日子真的是好花红。”

生产能发展日子有奔头

惠水经济开发区明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已建成安置房1095套,入住搬迁群众586户2461人,全部建成后可以集中安置全县80%以上的搬迁对象。

安置点位于惠水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区内,周边入驻了王老吉、可口可乐、中航永红等236家企业,可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600个以上。

刚搬家,移民罗王吉夫妻和大女儿都在开发区找到了工作,三个人每个月的工资加起来有6000多元。

“真没想到搬到城里来,我们一家就有3个人找到了工作,一年下来就有7万多的收入。”让罗王吉高兴的不仅是工作,一双儿女也从乡镇学校转到了县城上学,“娃娃能到更好的学校,将来有文化,就能改变命运了”,罗王吉对未来充满了向往。

“既要让移民住上新房子,也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赫章县县长胡海对移民们的新生活表示由衷的高兴。

遵义市市长魏树旺认为,惠水县把移民搬迁到城区、园区,既解决了移民的就业问题,为移民提供了脱贫致富的直通车,又为城市的发展聚集了人气,为园区发展聚集了人力,一举多得。

移民刘兴兰老人干了一辈子农活,闲下来的日子她并不适应。儿子在移民微田园申请了三分地,这一季刘兴兰种上了小白菜、大葱和大蒜,“种出来自己吃嘛,多的也可以拿出去卖。”既能享受着城市生活的便捷,又不丢弃乡村的耕种收成,这样的日子让刘兴兰十分满足。

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为了满足搬迁群众农耕自给和增收的愿望,惠水县在移民安置点附近流转土地开辟了农耕微田园,无偿分配给贫困户耕种。重点照顾45岁以上、一时难以在非农领域就业的搬迁群众,通过家 庭式产业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铜仁市万山区副区长刘祖辉点赞移民微田园:为年纪较大的移民的找到了事做,既解决了移民的吃菜问题,又为农民变市民提供了“过渡期”,缓解了乡愁。

搬迁不忘故土情致富也念生态经

涟江街道双坪村艾坪组,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属于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贫困村寨,是惠水县2016年度易地扶贫搬迁整寨搬迁的村寨之一。

行进在艾坪组的山道,如“天路”一般呈之字形爬行在半山腰,沿途遍布车辆不易回旋的急弯,充满了令人生畏的艰险。赤水市委书记况顺航感慨,“艾坪组要脱扶贫,除了搬出大山,别无他法。”

今年8月,村民们搬出来了,山村还在,故土难舍。

说是土地,其实多半是乱石。山里石漠化严重,难得见到大片的土。在这里种树,要覆上一层薄膜保温保水,才能勉强提高成活率。

为了有效盘活搬出区群众的林地、耕地和宅基地资源,惠水在落实每户至少有1人进入园区就业的基础上,按照“三变”理念,采取农业生产企业和政府直接投入的方式,对搬出区进行开发。由惠水县移民后续扶持发展有限公司对艾坪组耕地按田每亩400元、土每亩300元全部流转利用,收入归搬迁群众所有。

目前,惠水县在艾坪组种植了观赏草80亩、脆红李300亩、蔬菜30亩。

惠水县扶贫局局长杨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搬出区复垦,既能增加群众收入,又能恢复植被保护生态,一举两得。

凭高远眺,山峦苍茫,仿佛能看到来年花开满山野,一个丰收好时节。


内容时间:2016-11-25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