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德新镇驻村“七抓七强” 让帮扶有温度脱贫加速度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10  编辑:陈亚丰

德新镇采取驻村“七抓七强”措施,紧盯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对标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和“2239”核心指标,以“6334”组合拳为抓手,从严落实驻村帮扶不扎实专项治理工作任务,按照“一宣六帮”工作要求,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全面提高驻村帮扶工作成效,辖区内10个村38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冲在第一线、干在最前列,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以扎实的工作成效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一、抓教育培训,强化能力提升

一是镇党委就基层党建工作、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相关知识每月定期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进行培训。截止目前,德新镇开展基层党务知识培训17期。二是利用“新时代大讲堂”、“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多彩德新”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展“微党课”、业务知识专题讲座培训,同时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形成优势互补。截止目前,德新镇开展“微党课”759期,开展业务知识专题讲座385期,组织到兄弟乡镇学习先进工作经验12次。三是采取七学模式抓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行个人自主领悟学、丰富载体在线学、交流研讨集中学、及时跟进持续学、先进典型引领学、革命传统现场学、警示教育廉洁学“七学”模式,夯实主题教育理论基础。截止目前,德新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专栏96期。四是上专题党课,为驻村干部补足“精神之钙”,锤炼“党性之魂”。镇党委书记为全镇党员干部作《不忘初心担使命  推动发展勇作为》专题党课,镇领导班子成员到联系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党课教育,推动主题教育思想洗礼向纵深向基层推进。截止目前,德新镇开展党委书记上党课13期,镇领导班子成员上党课12期。

二、抓队伍建设,强化攻坚力量

一是印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工作指导要点,帮助干部了解重点工作任务,结合实际抓好工作落实。按照“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半年一评估、一年一考核”的方式加强驻村干部管理,倒逼帮扶责任落实。二是强化清正廉洁表率,德新镇结合主题教育,狠抓干部教育监督管理,推进警示教育开展,以违纪违法案件为镜鉴,组织干部到贵定警示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召开镇警示教育大会,引导干部从身边案例中汲取教训、警醒反思,自觉筑牢思想防线。三是对辖区内10个村38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开展2019年度第一书记和同步小康驻村干部考核,组成10个考核工作组,以严格的标准完成考核工作,确保“一宣六帮”真正落到实处。结合半年考核、年终考核及日常考核,7位同志评定为“优秀”等次,14位同志评定为“称职”或“合格”等次。

三、抓党建引领,强化作用发挥

一是帮助建强基层组织。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推动落实村“两委”联席会议、“四议两公开”制度加强村干部教育管理,提升村干部履职能力。监督并带头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指导做好农村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2019年共发展党员8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1名,同时,做好外出党员联络服务工作。二是帮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果蔬、中草药、生态养殖等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就业服务等产业,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体、要素、市场,培育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是建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党组织,全镇10个村分别建立合作社党支部,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能人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参与到农村产业革命中来。四是广泛教育引导群众,各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带领村“两委”干部,通过座谈会、院坝会等方式,逐组逐寨组织召开群众会,持续深化“三抓三讲”思想扶贫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全面宣讲党的政策,传递党的好声音。

四、抓关怀激励,强化干事热情

一是严格落实第一书记驻村期间驻村补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定期体检、农村知识青年补助等政策。在镇政府组建“第一书记之家”,足额发放县级以上选派第一书记及驻村干部每月1100元生活补助10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总额74.5万元,组织体检38人,补助农村知识青年8人共计25200元。二是镇党委定期组织各村第一书记、同步小康驻村干部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及时掌握第一书记工作动态,消除思想包袱。截止目前,开展交心谈心40人次,为第一书记、驻村干部解决困难14个。三是加大人才培养使用力度。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加大培养使用力度,在提拔任用、职级(职务)晋升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四是注重选树先进典型。在建党98周年之际,德新镇丰收村第一书记陈鑫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四寨村党支部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晓丰村第一书记陈芝波获全州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德新镇党委在“七·一”期间,评选表彰了41名镇级“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11名“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6个“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并充分运用“多彩德新”微信公众号平台开设专栏,大力宣传驻村帮扶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激励和引导全镇驻村干部扎根基层、真抓实干、真帮实促。

五、抓帮扶机制,强化统筹协作

一是开展驻村干部作用发挥情况评估。严格按照《贵定县“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办法》,创新采取“5+1”管理模式扎实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半年考核工作。通过考核研判,10名第一书记分数均在97分以上,28名驻村干部分数均在90分以上,发挥作用均为“好”。二是抓好驻村干部优化调整。对晓丰村、丰收村、四寨村、新铺村、宝山村因怀孕、因病不能继续驻村、家庭有实际困难及其他特殊原因需调整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派出单位、县委组织部同意后,按程序进行撤换调整共计9人,不断壮实驻村帮扶队伍。三是加大帮扶支持力度。德新镇在政策、项目、资金上加大倾斜力度,做到真心实意帮基层、真金白银投基层。镇扶贫站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整合起来,确保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带着扶贫项目开展帮扶。四是着力解决“一帮多”问题。德新镇对帮扶干部结对帮扶“一帮多”问题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分析研究,对结对帮扶不合理、不均衡情况进行调整,聚焦特殊贫困群众,采取重点帮扶与广泛联系相结合的办法,提高结对帮扶工作实际效果。

六、抓工作落实,强化责任担当

一是压实帮扶单位的帮扶责任。德新镇主要负责同志履行驻村帮扶管理直接责任,牵头落实“资金、项目、责任”三个捆绑要求,结合定点帮扶村实际专题研究驻村帮扶工作。二是压实日常管理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一任务两要点三清单”工作要求,加强安排部署和跟踪问效,强化各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日常管理、考核评价。三是进一步明晰驻村帮扶职责任务。按照“一宣六帮”工作职责,分类细化制定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帮扶工作任务清单,进一步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督促抓好落实,每季度通报1次任务推进完成情况,年终照单验收。

七、抓干部日常,强化监督管理

一是建立督查常态机制。镇党委、纪委组建暗访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村在岗在位、工作开展、发挥作用等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点对点”指导。截止目前,开展实地督查63次,电话抽查34次。二是开展驻村帮扶不扎实的专项督查。由镇党委组织专门力量,针对我镇在脱贫攻坚存在的驻村帮扶不扎实问题整改的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督促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真蹲实驻、真帮实促、真抓实干。截止目前,德新镇开展驻村帮扶不扎实专项督查18次。三是严格考勤和请销假制度。实行“手机APP+考勤记录本”日常考勤方式,严格实行请销假制度,镇党委指定专人负责选派人员驻村考勤登记工作,考勤情况实行每月通报。四是建立每月1调度工作机制。镇党委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以上驻村工作调度会,各驻村第一书记汇报近期重点工作的开展情况、脱贫攻坚各项督查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算,并安排部署近期相关工作。


内容时间:2020-01-03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