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凤冈:“五子登科”破解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难题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3-19  编辑:陈亚丰

    凤冈是全省2017年脱贫摘帽县之一。自脱贫攻坚以来,凤冈县采取“一二三四”模式提升劳务组织化程度,即搭建立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为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出点子”;畅通凤奉协作“连心桥”、成立凤粤商会“异地家”两大渠道,为贫困群众就业创业“找路子”;实施项目建设工程促就业、园区创业工程促就业、公共服务工程促就业三大工程,为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增票子”;做好“点餐式”培训、“引导式”扶持、“保姆式”服务、“法制式”维权四项服务,为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壮胆子”。

  政府引导“搭台子”  促进转移性就业

  “大家要舍得剪,不要认为把枝剪了就会减产,其实培养新的结果枝群,明年才会丰收。”2018年11月20日,省农科院“三农”专家、凤冈县蜂岩镇副镇长韩陈敏正拿着水果枝剪,给中枢村农民讲解红柚的修枝、施肥、防虫等实用技术。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脱贫攻坚中,凤冈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从农牧、水务、林业、茶叶办等部门选取技术专家,成立100名专家服务“三农”工作团队,并结合14个乡镇的特色产业,面对面、手把手将技术送到经营主体和农户手中。

  “脱贫攻坚路上,不落一人。”这是凤冈县委县政府的承诺,也是凤冈县的行动指南。

  “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主要有两种方式,愿意留在家的,通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后,采取‘人员入社、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当地的合作社实现就近稳定就业;对愿意外出务工的,参加相应的技能培训后推荐转移就业。”凤冈县就业局局长余俊雁说。

  自脱贫攻坚以来,凤冈以 “三变”改革为契机,培育112个县级以上扶贫龙头企业、44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企业+基地+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加群众收入。引入各类企业近500家,实现就业10300余人。同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开展全员就业培训,仅2017年全县培训贫困劳动力1800人次,实现转移就业521人。同步开发生态护林员、河库保洁员、公路保洁员等岗位解决贫困人员就业。

  如何提升农民的技能素养,让各大产业能够沉得下,铺得开,发展得起来,凤冈县不断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各级党委政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挂任职”“沉下去”等方式,提升干部职工政策理论、经济发展、纠纷调处等业务水平,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和技术培训。结合各乡镇的特色产业,在万寿菊种植、养蜂技术、“三女”培训、传统工艺雕刻等方面开展培训班,并紧扣大扶贫战略,围绕基层发展难题和人才匮乏需求,开展“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成立工作组和攻坚队,推动教育、医疗、卫生、农业、城建、交通等领域专业人才深入一线。

  2017年以来,为有效的促进贫困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伍军人、下岗职工、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等困难人员就业,凤冈县开展了“就业困难人员援助月活动”“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上海奉贤-贵州凤冈2018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扶贫劳务协作招聘会”“精准扶贫和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推荐会”等活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0871户41754人,其中劳动年龄段人口2.7万人,劳动力人口1.9万人,已就业创业1.5万人。

 市场运作“找路子”  探索劳务输出新途径

  培训是政府帮助群众就业的一种途径,为群众就业增加渠道,但能不能实现真正就业,决定因素不在政府在市场。

  “我们积极采取政府购买就业服务方式,向社会组织、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购买服务,破除贫困群众信息不通、门路不多、就业不畅的瓶颈,探索组织贫困户‘对口就业、对地就业’新途径。”凤冈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红玲说。

  为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凤冈抢抓东西部对口帮扶“沪遵劳务协作”“奉凤协作”机遇,搭建劳务输出就业平台,设立“沪遵劳务直通车”凤冈站和劳务输出远程面试平台,与上海松宇等3家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劳务服务协议,建立上海奉贤区与凤冈两地劳务合作机制,强化人才资源交流合作,促进贫困劳动力有组织性转移就业。

  为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脱贫,凤冈县利用上海帮扶资金,对直接促成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 3 个月以上并提供跟踪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市内 400 元每人,市外 600 元每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服务补贴。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组织赴省外就业的,另定额补助 1000 元,用于支付交通费、途中保险费、基本生活费、住宿费和必要的入职费用。对积极促成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并稳定就业 3 个月以上的村支“两委”,按市内 200 元每人,市外 300 元每人的标准给予村支“两委”一次性服务补助。对县内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达一定规模的用人单位、企业、“扶贫车间”、农民合作社、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创业组织,按照稳定就业时间,每吸纳一人按300元至15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就业奖补。

  今年2月,凤冈县在凤翔社区先后举办了两次易地扶贫搬迁专场招聘会。招聘会前,根据群众意愿,组织开办厨师、育婴师、家政、护工、电工、电商、砌筑工、挖掘机操作员等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招聘会上,来自上海和本省的129家企业参加招聘,提供6000余个就业岗位,有1415人达成就业意愿。

  据了解,今年凤冈县有组织性地转移贫困劳动力到上海就业25人,通过内转外输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1500人。目前,凤冈县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已达户均一人以上就业目标,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家庭户均就业率达1.5人。

  结对帮扶“开方子”  引导群众转变就业观念

  在凤翔社区的欧逸服饰厂里,18名工人埋头踩着缝纫机,过道上“巡察”的师傅不时从旁指点几句。

  搬迁户徐祖荣边剪线头边告诉笔者:“我们在进厂前,政府就组织了培训,进到厂里后,还有师傅手把手的教,现在基本上掌握了缝纫技术。”

  据了解,徐祖荣家原居住在凤冈县进化镇红安村,全家以务农为主,在易地搬迁之初,全家人忐忑不安,“进城后,我们靠什么生活?没有技术,光是劳力,哪个敢要你?”

  凤冈县政协主席田景高是徐祖荣家的帮扶责任人,在了解了其顾虑后,多次上门做工作、宣讲政策,并主动为其丈夫刘忠华联系了一份保安的工作,全家人才勉强同意搬迁。

  “搬来后,政府马上组织我们培训,帮助我们联系工作。现在我还在学,有老师指导,每月可领到1000多元的工资,像他们熟练的有三四千;他(刘忠华)当保安每个月2200元,一年的收入比在家干农活强多了。”徐祖荣兴奋地说。

  据了解,为转变群众的就业观念,凤冈县利用搬迁动员会、群众会等,由人社干部、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讲;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在搬迁QQ群和微信群发布就业扶贫信息等方式进行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尤其是帮扶责任人,利用走访的机会,帮助搬迁户特别是一直从事农业生产的搬迁户算好农业生产收入与务工收入对比帐,从思想上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积极转移就业和参与技能培训。同时,通过已参加培训的学员现身“说法”,带动身边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参与培训,激发他们的就业创业热情。

  “对易地搬迁群众,我们实行迁出地、迁入地和帮扶责任人共同负责的‘三重’包保制度,在包保过程中,重点是对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做到‘因岗施培、因人施培’,提升就业质量。”凤冈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宋代芬说。

  部门服务“壮胆子”  助推劳务输出持续发展

  凤冈县绥阳镇大石村的罗俊杰,在2017年12月参加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如今已顺利拿到驾驶证,如今在浙江丽水的一家配送中心当驾驶员。

  “很早就想考驾照,一直没有机会,去年村委会通知我们,必须参加一项技能培训,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驾照培训。”罗俊杰说。

  “一技在手,终身不愁。”终身技能培训是凤冈贫困劳动力培训中的一大亮点。凤冈按照“点餐式培训、全程式跟踪、保姆式服务”的要求,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就业创业服务。紧扣县内外用工市场需求,设置电工、砌筑工、家政护工、机动车驾驶、电子商务、挖掘机操作、名优小吃等培训“菜单”,让贫困劳动力自主“点餐”参加培训,并做好培训后就业推荐服务。培训合格后,颁发职业资格证,让贫困家庭劳动力冠上技术工的标签,为长远就业打开方便之门。

  “对已推荐就业岗位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岗前培训,改变以往无技能劳动力未培训就推荐岗位的情况,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无缝链接,促进贫困劳动力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近2年来,共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75期3537人,培训后就业成功率达90%以上。”凤冈县就业局副局长徐德华介绍。

  充分发挥县人力资源市场作用,为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提供信息咨询、远程招聘面试等服务,根据劳动力推荐就业的情况,建立就业帮扶台账和就业创业回访制度,加强对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跟踪服务。通过组建劳务务工人员临时党小组和探索成立“网上党支部”,了解和掌握务工党员群众的工作生活情况,并建立人社、法院、司法、工会等部门就业服务联动机制,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务工维权、法律援助方面提供服务,解决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后顾之忧。

  东西协作“建厂子”  促进就近就地就业

  凤冈足之意鞋厂是最早入驻凤翔社区的企业之一,据负责人冯仁芬介绍,该厂主要加工手工编织鞋、手套、棉鞋,全都出口海外,从3月入驻至今,产值100余万。现有工人136名,其中大部分工人是通过培训后将机器和原材料搬回家中,做成成品后厂里回收。“这里做工,主要是各种原因不能外出的,做这种加工不需要太多的文化,所以很适合他们,而且我的订单一直做不完。”

  在凤冈足之意鞋厂,有一名特殊的工人,说她特殊,一方面是因她双腿残疾,走路全靠拐杖,另一方面是只能就近务工。她叫陆光芬,在搬到凤翔社区前,家住进化镇熊坪村。

  “说老实话,在搬来前,最担心的是没活干和做了活能拿到钱不?”陆光芬在说起当初的担心时忍不住笑了。“在老家,我除了煮饭、洗衣服,样(啥)都做不成;现在的工作是剪线条和烙熨斗,每月可挣2000多块钱,老板也按时发工资,我真的很满足了。”

  像陆光芬这样,因特殊情况不能外出务工的情况绝非个例。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为解决搬迁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凤冈在凤翔社区安置点规划打造了1个就业扶贫创业园,引进8家劳动密集型手工企业,利用上海奉贤区的帮扶资金,建立“扶贫车间”,及时为无法外出就业的搬迁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对刚进入或有意向进入园区“扶贫车间”就业的搬迁户,开展“订单式”的培训,培训合格后到“扶贫车间”上班,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无缝链接,促进其稳定就业。目前已为8家“扶贫车间”开展了3期缝纫培训,共培训贫困劳动力114人。目前,8家“扶贫车间”,已解决搬迁贫困劳动力到车间稳定就业268人,将车间产品带回家计件加工实现灵活就业的有150余人,普工月工资基本在1500元至2500元之间,已实现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一人以上就业。

  破解就业难题,是实现精准脱贫的关键环节。凤冈县利用上海奉贤区帮扶资金250万元,在凤翔社区“扶贫车间”旁建设550平方米的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心和650平方米的贫困劳动力就业促进中心,为贫困劳动力就业及“扶贫车间”招聘工人提供岗前技能培训、就业招聘面试平台、在职人员技能提升培训、法律援助等就业一条龙服务,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改变无技能贫困劳动力未培训就推荐岗位的情况,切实解决“扶贫车间”用工的后顾之忧,促进“扶贫车间”持续健康发展。

内容时间:2019-01-14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