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改革开放40年来忠信镇发生的重大变化,移民搬迁是一大亮点。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落后地区,硬是搬出了一片新气象:移民搬出了新生活,经济发展获得了新支撑,脱贫攻坚见到了新成效。
在忠信镇新民村关坝安置点,一排排整齐的两层楼房依山而建,周边绿树环绕,白色的墙体、明亮的玻璃窗在阳光照耀和蓝天白云映衬下格外漂亮。整齐划一的路灯,鲜艳醒目的标语、宽大整洁的文化广场使整个安置点显得高大上。关坝安置点住着 27户 125人,都是住在山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兴国就是这个小区的移民搬迁户之一。今年50多岁的王兴国之前住在关坝后面的山上,那里山路崎岖,交通不便,生产生活非常困难。
2017年,在国家扶贫搬迁优惠政策的帮助下,王兴国一家告别了破旧的木房,住进了舒适的楼房。对政府的好政策他非常满意。
群众搬迁后,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忠信镇同时做好就业保障,收入保障。在关坝安置点不远处,村委会合作社流转了当地100多亩土地办起了蔬菜基地,安置的群众可以就近务工,一年下来多的能收入六七千元,大大解除了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在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收入还有了增加。
为了规范管理,杜绝乱堆乱放、脏乱差现象,小区成立了自管委,建立了党支部和工会组织,完善了组规民约,村民相互监督相互治理,真正实现了乡风文明。
徐军是明星村的精准扶贫户,2017年搬迁到了忠信镇异地扶贫安置点。父母继续务农,徐军则安置在政府的零聘岗位上班。搬迁后他们家的生活环境、生活水平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一家人的生活也过得特别舒心。
为帮助“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地区的贫困群众搬迁到生存与发展条件较好地方,从根本上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脱贫致富。近年来,忠信镇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十三五”期间忠信镇运用生态移民搬迁、异地扶贫安置等政策,通过村、镇、县三级共移民搬迁400多户1700多人。工作中党委政府本着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采取集中安置、分散安置等方式,把选择权交给移民户、贫困户。同时加大实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组织移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鼓励移民发展产业,确保移民能安居、能发展、能致富。
内容时间:201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