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宕昌县连片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7-07  编辑:董纯静

车拉乡位于大山深处,作为宕昌县曾经最贫困的地方,“住的沙棚茅草房,穿的衣服露肩膀,一年要缺半年粮”,是过去人们对车拉乡的整体印象。

然而,如今的车拉乡,展现在面前的却是与过去人们印象截然不同的一番景象:一排排崭新整齐的房屋,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一座座结实坚固的堤坝,一张张幸福满足的笑脸……全乡到处焕发着勃勃的生机。

车拉乡的变化,是近年来宕昌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缩影。宕昌县位于陇南北部,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岷山山系与西秦岭延伸交错地带。境内海拔1138至4184米,年均气温8.8℃,总面积3331平方公里,辖25乡镇30万人口。改革开放前,宕昌是一个拥有22.29万农业人口的贫困大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只有66.30元。改革开放后的1986年,宕昌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县,2000年又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面对“自然条件严酷,社会发育程度低,人们的观念相对落后”等主客观因素的困扰,宕昌县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全县人民立足实际,大胆革新,不畏艰辛,迎难而上,历经30多年的不懈奋斗,使全县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宕昌人民正从贫困的现状中一步步崛起。

融资托起小康梦

以工代赈、整村推进。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在陇南甘南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扶贫开发既是政治问题也是民心问题,必须作为重中之重合力攻坚聚焦突破。并强调说,解决认识问题是关键,解决收入问题是核心,解决持续问题是根本,解决导向问题是动力。农业是宕昌县的主要经济成份,曾占经济总收入的80%以上。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蚕豆等;经济作物有当归、柴胡、红(黄)芪、黄芩、大黄、党参等。30多年来,宕昌紧紧围绕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通过走劳务移民、科技培训、以工代赈、整村推进、旅游开发、交通建设、畜牧养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路子,使农村贫困面得到大幅度下降。1978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县粮食作物面积44.03万亩,总产量8303.88万斤,当年完成国家粮食征购任务122万斤,群众吃回销粮1560万斤,完成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总收入1404.68万元,基本建设投资172.2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50.73万元),财政总收入311.79万元。到了2005年,全县新修河堤55.31公里,争地护地50720亩;修建水渠525.2公里,提灌35处,新增灌溉面积10.07万亩;兴修水平梯田34.1万亩,基本农田面积达到28.59万亩,人均 1.02亩。许多村子从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入手,摆脱了贫困。沙湾镇鹿川村、官亭镇庙下村等许多“吃半年,跑半年,半年不跑难上难”的贫困村,依靠劈山造田、引水灌溉、筑堤打坝,使瘦地变肥地,旱地变水地,陡地变平地,改变了由老天爷定产量的状况,由贫困走上了富裕。2007年,八力乡下拉村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开建,庞家乡许家村等7个新农村试点村建设有序跟进,13个集中连片整村推进村各项建设任务全面铺开,5个以工代赈异地搬迁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8年开始,以农业特色产业为突破口,通过增加投入、推广科技、办点示范、扩张基地、兴办龙头、评选“药王”,建成各类示范点105个,引进新品种76个,新发展中药材23.92万亩、马铃薯26.39万亩以及核桃、花椒、油橄榄共计18万亩。开工建设了总投资2800万元的沙湾长楞山油橄榄基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6个,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产品认证、商标注册各1个。新发展规模养殖重点村30个、规模养殖户500户,建成养殖小区和示范点42个,引进畜禽良种15个,全县畜禽存栏达到了42.45万头(只)。2009年,受“5.12”灾后重建和兰渝铁路、212国道等重大项目建设的强力拉动,投资和消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幅增长趋势,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3.65亿元。到了2011年,按照“川坝蔬菜,半山药果,高山草畜”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壮大规模”的原则,大力实施“特色立县”发展战略,落实行政推动、市场带动、龙头牵动、项目带动、科技驱动五项措施,狠抓中药材、草畜、马铃薯三大主导产业,特别是中药材产业迅速发展,全县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药材质量显著提高,形成了具有宕昌地方特色的中药材优势产业,全县生产总值已达12.74亿元,宕昌的经济社会发展由此步入了快车道。2012年,以双联行动为契机,以阿坞乡麻界村、木耳乡布竜村等50个扶贫开发示范村为抓手,积极探索村级民主管理、农民自我发展的工作机制,形成了贫困村群众参与规划决策、参与项目实施、参与村务管理、参与融资发展的“四种参与”扶贫工作模式,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实现了“过去给钱给物要我干、今天主动参与我要干”的转变。2013年,结合“1236”扶贫攻坚行动,发展中药材39.5万亩,实现产值5亿元,建成了理川中药材市场二期工程;整合资金1250万元,打造标准化农业示范点30个,种植业示范面积达到4.7万亩;设立科技扶持奖励资金100万元,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51个,土地流转2.7万亩;同时举办了2013?中国甘肃陇南(宕昌)中药材产销对接会暨党参节,签约资金6.58亿元。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破解难题建设“美丽乡村”,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完任务”的目标,争取财政扶贫资金5539万元,整合财政“一事一议”以奖代补资金2000万元,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资金3100万元,实施阿坞乡粗路等村整村推进项目27个,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工程30个,全县累计完成危旧房改造1.2万户,村道硬化92个村25.6万平方米,新建和改建文化广场45个、基层组织活动场所80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268盏,新建村级农资产品综合服务社32个,集中流转土地9000亩,改善了贫困村落后面貌,加快了致富奔小康步伐。

“各炒菜,共办席。”在推进3个特困片区连片开发建设上,今年宕昌县将90%以上的财政扶贫资金和80%以上的涉农项目资金向特困片区安排,集中实施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危房改造、灾害治理、产业开发和社会事业等项目,通过集中人力、财力,把特困片区建成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富民产业初具规模、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的扶贫攻坚示范区,促使扶贫开发由分散式向集约化转变,由粗放式向精准化转变。

宕昌县今年的目标是,通过扶贫开发各类项目建设,减贫率达到20%以上,减少贫困人口2.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以上,基本脱贫的重点贫困乡3个、贫困村40个。

项目托起小康梦

扶贫搬迁、生态建设。2014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指出,要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主战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继续做好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以工代赈、就业促进、生态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整合力量、明确责任、明确目标,组织实施扶贫开发10项重点工作,全面带动和推进各项扶贫开发工作。这对经济总量小、基础差、底子薄、人均水平低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改变的宕昌县来说,无疑又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机遇和挑战。1978年,宕昌县的农村电气化情况是:县办水电站1个(3160千瓦)、公社办6个(280千瓦)、生产队办5个(132千瓦),农村总用电量94.5万度,通电大队49个。1990年以来,完成岷县至宕昌110KV输变电工程建设,新架35千伏输变电线路145公里,改造新建35千伏输变电站9座,架设10千伏农电线路879.1公里,共架通了332个村的农电线路,使通电率由原来的9.5%上升到了99%。2007年,全县总用电量达到了4310万度。新修县乡公路和乡村道路1547.58公里。2008年,兰海高速、212线改扩建工程、兰渝铁路、成哈铁路开始建设和立项,给宕昌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近年来,全县新修大型农贸市场8处,建设门点135间;县城开通3000门程控电话和数字移动电话。1988年2月24日,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就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讨论,确定了长征路、滨河路建设和高庙山公园建设、212线铺油、县自来水改造等工程,标志着大规模开展县城工程改造由此拉开了序幕。1995年开始,城市建设先后实施了县城卫星地面接收站、高庙山公园、红河新村、长征路、城区供水、大地湾泥石流综合治理等首批建设改造工程。1998年一次性完成县城407户1996间4.2平方米的街道拆迁,以“三路一市”为主的城市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开放开发环境、投资环境大为改善。2009年上半年,全县229个重点项目建设启动,完成投资55412万元,占当年计划的35%,同比增长76.7%。至2012年的十二年中,宕昌城市建设在县上五届领导班子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辉煌成果,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征路、滨河南北路、212线过境路段的拓宽拆迁、硬化美化,新城开发区、官鹅大桥、县医院综合大楼、县一中新校、宕昌嘉苑、山水雅园、民生广场、时代广场、公交线路、城区供水等一大批关系民计民生的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宕昌的城市名片效应不断提升。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手段,超前谋划论证,积极向上汇报争取项目,全力实施“3341”项目工程,2013年开工建设项目142项,竣工94项、在建48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4.6亿元,同比增长69.9%;向上争取各类项目152项,已下达投资8.4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和省级基建投资5.9亿元。细化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加大奖励力度,积极参加兰洽会、文博会等招商节会,赴浙江、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招商引资,成功签约了城区天然气入户工程、计子川市场等一批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全年共签约各类招商引资项目19项,签约资金达49.15亿元,当年累计到位资金27.87亿元。以“三路四片十大工程”为重点,启动实施各类城建项目66 项,完成投资6.35亿元。全面建成了城区供水工程,加快了城区污水处理和天然气入户工程建设步伐;启动实施了城区东出口畅通工程,完成2公里公路削坡拓宽和路基工程,修建河堤1368米,建成了计子川滨河路;实施了官鹅沟口六路口拆迁改造工程,建成了官鹅沟口文化公园;全面完成了2012年112套廉租房、20套公租房、85套经适房、150套棚改房续建任务,加快了2013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形象品位明显提升。强力推进以哈达铺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加快了哈达铺北滨河路、哈达铺大道、哈达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步伐;大力实施沙湾、南阳等乡镇街区综合治理工程,极大地改变了镇区环境面貌。积极做好重大交通建设项目协调服务工作,渭武高速沙湾隧道已开工建设,宕迭二级公路宕昌段已基本完工;加快乡村公路建设,建成便民桥6座、通畅工程35项136.58公里、通达工程7项59.65公里。开工各类水利工程74项,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5处,修建河堤12.06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00亩、节水灌溉面积4200亩。加大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工作,完成生态林建设3.63万亩,建成公路绿化带62公里,新修梯田7900亩。改造10千伏及以下电力线路62公里,建成3G移动通信基站71个,新铺设通信光缆105公里,新建空白乡镇邮政支局16所,电力邮政通讯网络保障能力提升。

产业托起小康梦

市场引导,因地制宜。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宕昌县通过走“栽、种、养、加工”为主渠道的想农、知农和支农政策,在全县分片区推广建设花椒、苹果、核桃、棉花、胡麻、红芪、向日葵、马尾高粱等经济作物,提倡以养猪为中心,积极发展鸡、鸭、羊、兔、蜂等特色养殖。1978年1至4月份,完成农副产品收购总额418万元,生猪942头、鲜蛋37000斤。贾河公社于5月上旬超额完成全年鲜蛋交售任务,受到了县上的通报表扬。1988年全县经济责任书利税指标为20万元,主要由药材加工和锑冶炼厂完成。此后的十多年中,县上按照市场引导,因地制宜的方针,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重点开发支柱产业,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贫困群众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2006年至2011五年间, 大力推进特色农业开发,建成中药材示范点54个25.3万亩,马铃薯示范点28个30.2万亩,塑料大棚蔬菜示范点12个,实施暖棚养畜项目7个。宕昌党参、哈达铺当归通过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完成212国道绿色长廊建设60公里,城区三山和哈达铺北山绿化1360亩,建成生态林2.5万亩、经济林3.1万亩。在畜牧业上以集约经营、规模养殖为重点,扶持牛、羊、猪养殖大户4100户,形成年产肉、蛋等4451.6吨的规模;在经济林建设上以花椒、杜仲、核桃等种植为重点,形成年产干鲜果960吨、产值900多万元的规模。到了2000年后,县上已把壮大工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目标摆在了县域经济的突出位置。2007年,建成了开源、宏发铅锌浮选厂和尾矿综合利用项目,铅锌浮选能力由日处理200吨提高到400吨,矿产工业已成为促进财政增收的最大亮点,实现税收占到全县大口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2009年上半年,岷江电力公司和九台春酒业公司、竹院北金矿和三昌矿业公司分别成为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龙海建筑、和兴药材、嘉苑房产等一大批非公经济企业,分别成为引领宕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此后两年中,先后完成了《哈达铺工业集中区建设规划》,实施了三昌矿业公司尾矿干式堆放处理、宏发矿业公司干式堆放压滤系统扩建、竹院北金矿细矿焙烧系统等3个矿产工业项目,加快了沙湾电站为主的水电站建设步伐。到2011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14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28.1%。

2012年,以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启动为契机,争取财政扶贫资金5806万元,完成了车拉整乡扶贫综合开发和阿坞、哈达铺、官鹅沟等4个片区开发工程,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6个,扶贫开发进程明显加快。整合资金1000多万元,以推广膜侧种植、顶凌覆膜等先进实用技术,推动新优品种更新换代为目的,集中建成了24个高产量、高效益的特色农业示范点,有效提升了全县中药材、马铃薯产业的规模和效益。为打造千年药乡品牌,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建成了官鹅沟中药材博物馆、百味中药材示范园和理川中药材市场,成功举办了2012中国甘肃陇南(宕昌)中药材产销对接洽谈会,签订了总资金5.39亿元的25个产销合作协议,与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中科院兰州分院、省农科院和甘肃中医学院建立了院地合作关系,在中药材产业文化挖掘、产销对接和科技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高度重视“三品一标”申报工作,完成了3个地理标志、2个有机食品和1个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切实加强新优品种选育工作,由我县自主培育的马铃薯宕薯5号和宕薯6号,正式通过省科技厅审定并作为马铃薯新优品种在全省推广。扎实推进规模养殖,新建养殖小区4个、养殖场11个,新发展规模养殖户110户。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8.3万亩,总产量达到7万吨;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0.4万亩,总产量达到45.6万吨;发展蔬菜大棚280座,累计达到830座;发展核桃1.8万亩、花椒1.9万亩、油橄榄0.36万亩、梨0.2万亩;畜禽出栏70.18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56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35.2吨。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完成生态林建设3.02万亩、公路绿化124.5公里,完成义务植树176万株。2013年,为了进一步壮大旅游产业开发,加快了官鹅沟景区道路建设,完成了两河口游客服务中心2号楼主体工程,大河坝至官鹅沟景区翻山人行步道工程已完成鸭子滩段和官鹅沟段10.5公里水毁路基,铺装人行步道1.5公里,整体形象进度达到60%。以历史文化为依托,启动了宕昌氐羌文化园区建设项目,建成了羊马城上山人行步道和上山公路,实施了马土司府衙和南河尖角古城维修保护工程,切实提高了旅游文化内涵。大力发展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新发展“农家客栈”11户、农家乐20户。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75%。同年6月7日,市委书记孙雪涛深入宕昌县木耳乡布竜村,就省委书记王三运对陇南扶贫开发工作的指示精神进行调研时强调,宕昌县要区别不同情况,整合各类资源,对水、电、路和产业发展等问题要各有侧重、有所倾斜,集中力量解决一批最突出、最急迫的现实问题,努力做到决策具有科学性、措施具有针对性、工作具有实效性,改变“穷业”、换掉“穷貌”、拔除“穷根”。

劳务托起小康梦

挣了票子、饱了肚子。2013年5月23日,省委王三运书记来到海拔2400多米的宕昌县木耳乡布竜村。该村去年人均纯收入仅1560元,贫困面高达80%以上,是陇南市最贫困的村子之一。王三运走进贫困户漆开泰家,坐在院子里与他们拉起家常,仔细询问家里种植和养殖等情况,详细了解种植党参、当归、黄芪的收益,探讨如何发挥比较优势、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当了解到漆开泰的儿子在新疆打工、没有什么技术只能干粗工苦活时,王三运说,外出务工是农民增收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有关方面要瞄准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大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外出务工的针对性,提升劳务的层次性,提高增加收入的可靠性。而早在1987年,宕昌劳务工作就围绕“四个一”狠抓落实,全年输转各类务工人员2.2万人,占年计划1.9万人的115.7%,经济收入825万元,占年计划375万元的220%。到了1988年初,宕昌已形成了横跨九省(新疆、内蒙、江苏、辽宁等),二十多个市、县,涉及探矿、建筑、淘金、修路、纺织、服务等十多个行业的劳务网络,为部分群众解决温饱,脱贫致富起了重要作用。县上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及时成立劳务工作领导小组,在新疆设立了劳务工作联络点,各乡镇确立了主管负责人,健全了县乡两级劳务工作服务机构。同时依靠宣传鼓动,提高认识,消除了当时群众中“富出门不如穷家里过”的畏难思想。1988年,沙湾镇劳务输出3379人,总收入217.7万元,人均645元。城关镇的大草滩、金木乡的立藏、沙湾镇的董家庄三个行政村,实现了“一户一个劳力去挣钱”的目标。尤其是立藏村加快了贫困面貌的改变,全村有摩托车1辆、自行车38辆、手表125块、收录机14台、收音机37台,新修瓦房9座30间,拆旧新盖瓦房11户51间,45户人家有存款。针对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宕昌开始了大规模的劳务输出和异地移民。1993年至2005年往新疆等地移民64654人,累计输转农村劳动力67.78万人次,收入64020万元。劳务输出使许多群众走出宕昌市场,挣了票子、饱了肚子、换了脑子、有了点子,全县劳务收入在农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生存困难脱贫无望的特困乡村,由政府牵线搭桥,通过向新疆建设兵团、省内秦王川、疏勒河等地实施异地搬迁, 有效缓解了贫困压力,一部分群众已踏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沙湾镇董家庄村年劳务总收入超百万元。许多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生活处在极贫状况的群众实行异地迁安后,使自己的生活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近年来,县上加大了劳务输转的科技培训力度,通过普及广播电视,举办职业技术培训,兴建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使群众文化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2007年,向省外输送移民1281户4238人,实现农业增加值2.28亿元。2008年至2011年,累计完成“5.12”地震受灾群众跨省安置1901户8178人,向省内外输送劳务移民6550户,输出劳务47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9.6亿元。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已合并划归哈达铺镇的原金木乡立藏村,全村225户人家,有电视机220台,电话180部(包括固话10台),新修房屋105座,有淀粉厂、空心砖厂、机砖厂、瓦厂13个,全村劳务输出230人,家有存款户数75户。2010年,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多渠道输转劳务9.96万人,创劳务收入7.43亿元;向外输送劳务移民3695人。2011年,积极开展劳务移民工作,向外输转劳务工9.8万人次,创劳务收入8亿元;向新疆输送劳务移民982户3466人。2012年,狠抓劳务产业,完成劳务培训5.06万人,向外输转劳务工9.96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5.4万人,创劳务收入10.47亿元;向新疆输送劳务移民1033户3567人。2013年,培训包括“两后生” 、“一村一名大学生”在内的劳务工4.96万人,输转10.09万人,创劳务收入13.1亿元。

劳务培训输转是提升贫困群众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宕昌县今年将力争完成“两后生”培训1000人,努力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通过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再就业培训”等项目,完成劳务培训5.9万人,力争全年输转劳务工10.1万人,创劳务收入13.2亿元。

连片托起小康梦 

区域开发,重点突破。扶贫开发形势怎么看?工作怎么干?保障怎么办?这是省委副书记欧阳坚一行于2013年6月7日在宕昌县阿坞乡麻界村搞调研,访民生,问需求,谋对策,指导双联工作时提出的系列问题和思考。贫困并不可怕,实干就有出路。自被列为国扶县和扶贫工作重点县以来,中央、省市非常重视宕昌的扶贫工作,先后共投入54002万元的扶贫资金 , 其中发展资金36309.7万元,“三西”资金2256.3万元,两州一地资金1634.8万元,信贷资金9010万元,世行项目回补资金4791.2万元。仅2007年,统筹落实项目资金就达到了1395万元;县上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2个,到位资金2.3亿元。在省市县重点帮扶25个乡105个贫困村的同时,宕昌组织开展了“千名干部帮千户”活动,发动3734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3734户贫困户,帮助群众出主意、筹资金、上项目,即办了好多大事实事,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真正体现了真扶贫、扶真贫的宗旨。在官亭镇秦峪沟扶贫攻坚示范工作中,实施了区域开发,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战略。两年兴修水渠11公里、配套支渠和蓄水池,贯通13.5公里的盘山公路,修出4000多亩高标准石坎梯田,发展水池地3000多亩,带动7村960户4400多人整体基本解决温饱。在官亭邓桥沟整片综合开发工程中,通过兴水利、修梯田、架农电、修公路、建学校,发展中药材、经济林果、畜牧养殖等产业,沟内群众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截止2005年底,先后实施了罗家、菜地湾、绿园等29个村的参与式整村推进项目。2007年,为了探索扶贫开发的新模式、新机制和新路子,县委、县政府将南河乡确定为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区进行整体开发。目标是把南河乡建成扶贫开发示范区、小城镇建设实验区、新农村建设试点区、规模养殖推广区、精神文明建设样板区和腊子口与哈达铺、官鹅沟与南河沟红绿互连的旅游大通道。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当年投入各类资金1472万元,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起,县上优先打造南河精神文明样板区,学校、卫生院、体育活动中心、党员远程教育设施等一系列工程项目陆续启动实施。2009年10月,以南河乡寺卜寨村为依托的全县第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竣工落成,标志着宕昌县整片整流域扶贫综合开发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也为全县整体性扶贫综合开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10年开始,实施车拉乡整乡扶贫帮扶综合开发工程,累计争取财政扶贫资金3160万元,整合部门帮扶资金2955万元,启动实施了危房改造、通村公路建设、行道树栽植、特色产业开发等重点项目,为加快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止2011年底,五年累计实施整村推进项目86个,完成异地扶贫搬迁项目15个,建成新农村建设示范村56个。2012年开始,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平台,根据《甘肃省〈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实施办法》,实施“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扶贫综合开发战略,确定在沙湾镇老庄村等2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在阿坞乡和车拉乡继续实施整乡推进试点项目。截止当年底,阿坞乡西固、叶扎、麻界、阿坞等6个贫困村的道路建设、人饮、河堤、危旧房改造项目已全面竣工,中药材种植等项目已全面铺展。其中麻界村集中连片发展GAP地膜黄芪500亩、羌活,当归等中药材种植示范区1000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乡村干部坚守第一线,协调解决问题,监督工程质量;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配合施工单位,妥善处理拆迁占问题;县扶贫办会同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深入各施工现场监督检查,确保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县财政、交通、水务、环保、教育等部门,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合力推进片区开发,构建了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机制。

今年,县上启动了理川片特困片区、新寨片特困片区、新城子藏族聚居区3个特困片区连片开发建设,完成庞家乡对坡村、结扎村、庄子村,八力乡上拉村、中拉村,木耳乡周儿村,理川镇大舍沟村、中堡子村、扎竜村,哈达铺镇叶纳村、托藏村、下竜布村、大卦村、吉家湾村,新城子乡立坪山村、槎家村,沙湾镇董家庄村、峡前村,狮子乡张家村,新寨乡小庄村等20个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任务,新建互助资金协会20个。宕昌县扶贫办负责人说。

盯紧目标抓实干,干群一心奔小康。宕昌县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作为检验和考核干部政绩的重中之重,正举全县之力深入实施“433”发展战略,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建设幸福美好新宕昌。






内容时间:2014-07-07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