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改革开放40年正宁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8-15  编辑:王一涵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1978”和“2018”,这两个普通的数字,对于现代化之路上的中国,象征着重要的时间节点,串连起沧海桑田、翻天覆地的40年。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历程,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领域到其他领域、从国内改革到对外开放、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逐步形成全面系统顶层设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改革总目标逐渐清晰并最终确立,这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锐意进取,科学总结改革开放和治国理政经验,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创新的结果。

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浓墨重彩弥足珍贵的共同记忆。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届正宁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全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正宁县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思路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措施,同心奋斗,砥砺奋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幸福美好新正宁,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基础。

截止2017年底,全县辖8镇2乡、94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677个村民小组。县域总面积1319.5平方公里,耕地43万亩。全县总户数79506户,户籍总人口24.57万人,常住人口18.39万人,城镇化率37.41%,人口出生率13.6‰,死亡率8.34‰,自然增长率5.26‰。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4亿元,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10.64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1.69亿元,增长0.5%;第三产业17.91亿元,增长6.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58亿元,增长6.1%;工业总产值3.57亿元,下降26.06%;大、小口径财政收入分别完成16617万元和10483万元,分别下降8.99%和31.17%;固定资产投资31.87亿元,下降73.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5亿元,增长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19.3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87.6元,增长8.3%。

一、经济总量跨越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在这个伟大觉醒中,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人民“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前进。进入新时代,本届县委、县政府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取得了非凡成就。

(一)经济总量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正宁县风雨征程,经济总量不断实现跨越,2017年全县生产总值30.24亿元,是1978年0.34亿元的89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2.2%(现价增速);人均GDP达到16497元,是1978年206元的80倍,年均增长11.9%(现价增速),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978-1992年,起步发展阶段。1978年12月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农村经济改革率先开启,极大释放了农业农村生产活力。1992年生产总值达到1.6亿元,是1978年0.34亿元的4.7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1.7%(现价增速)。人均GDP由206元上升到756元,是1978年的3.6倍,年均增长9.7%(现价增速)。

1993-2000年,低位发展阶段。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同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期间,企业制度逐步建立,财税体制改革、住房体制改革、外贸体制改革逐步推进,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商品经济市场活跃。2000年生产总值增加到2.9亿元,是1993年2亿元的1.45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5.45%(现价增速);人均GDP由935元上升到1242元,是1993年的1.33倍,年均增长4.14%(现价增速)。

2001-2012年,高速发展阶段。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 入世后引进了大量外资、技术、人才,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农村劳动力走出家门,融入市场大潮,2012年正宁县大约有5万外出务工人口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创业之路,地区生产总值由3.49亿元增加到21.34亿元,是2001年的6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7.9%(现价增速);人均GDP由1501元上升到11769元,是2001年的7.8倍,年均增长20.59%(现价增速)。

2013-至今,中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的顺利召开,明确了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高速,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进入了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从国家战略部署看,党的十九大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许多新的政策措施,支持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优先发展,这为正宁县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从省市政策导向看,省、市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省上每年拿出10亿元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并启动实施2500亿元专项贷款和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市上每年安排1亿元县域经济发展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这些政策和资金的细化落地,为我县决胜全面小康注入新的活力。2017年生产总值增加到30.24亿元,是2013年24.54亿元的1.2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5.36%(现价增速)。人均GDP由13522元上升到16497元,是2013年的1.22倍,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年均增长5.1%(现价增速)。

 (二)产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正宁县大力实施“夯实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优第三产业”战略,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向更高水平不断迈进。第一产业比重明显降低,第二产业基础得到加强,第三产业开始崛起并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88.5∶4.1∶7.4到2017年的35.2∶5.6∶59.2,实现了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三二”到最后到“三一二”的跨越式转变。

 二、 农业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通过落实农村生产责任制,农村税费改革、西部大开发、农业补贴、惠农政策等措施,“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实现新突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40年后的今天,通过乡村振兴,农村“三变”改革,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让农民群众吃上了长久“定心丸”。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促进了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17年,正宁县坚持因地制宜、区域布局、突出特色、相对集中,着力构建以塬面苹果烤烟为主导、川区菜药苗木为支撑、林缘草畜养殖为牵引的产业格局,全力打造四大优势产业集中区,建设四大特色产业示范带,新栽补植苹果2万亩,合同种植烤烟2万亩,发展设施瓜菜6万亩、中药材5万亩,新建规模养殖小区(场)15个,发展规模养殖村30个,新增规模养殖户300户,稳定粮食产量,形成多业互补、多点支撑的特色产业体系,增强群众增收致富的可持续性。积极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民自愿扩大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资金入股联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与彬州市跨区域合作实施苹果全产业链项目,提高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着力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贸易基地。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鼓励扶持村级组织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将存量农村集体产权作价入股,引导群众集中入股,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提高集体收益,增加群众收入。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0.16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6.29亿元,增长101倍,年均增长12.59%,农林牧渔结构由1978年的77.03∶4.9∶14.48∶3.59调整到93∶1.9∶5∶0.1。粮经比例由1978年的99∶1调整到2017年的35∶65。40年的农业农村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繁荣了农村经济,改善了农民生活,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三、 工业生产规模发展壮大,支撑带动作用逐渐强劲

改革开放以来,正宁县工业积极主动顺应时代潮流,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艰难探索,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促进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面貌焕然一新。尤其在十八大以来,全县紧紧围绕“工业强县”目标任务,以更深层次的改革创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制造业创新等重大工程实施;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工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2017年,正宁县坚定不移推进首位产业开发,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和央企的汇报衔接,核桃峪矿井二期工程即将完成,副立井提升系统、副井区地面设施建成投用,累计完成投资87.5亿元。布设石油探井10口,试采生产原油3600吨,创税280万元。积极培育壮大中小企业,落实“助保贷”、“互助贷”等政策措施,为14户企业协调发放贷款2.38亿元,创办小微企业208户,新增个体工商户892户;组织实施永和源果业发泡网果袋生产线、陇原红果蔬物流冷链、金牛公司5500吨紫苏综合开发利用等工业项目7个,完成工业增加值从2001年的0.2亿元到2017年的1.17亿元,增长4.85倍,年均增长11.67%;“正宁大葱”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隆鑫”乌鸡蛋荣获“甘肃著名商标”,“核力”水泥、“伊万卡”覆膜机、“芳心之恋”果蔬脆片荣获“甘肃名牌产品”。

 四、有效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正宁县投资规模逐年扩大,投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步形成了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投资体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资金来源渠道的延伸拓宽,正宁县积极争取立项,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实施“引强入县”战略,对内全力启动社会民间投资,多方筹措建设资金,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加快发展的重要措施,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投资建设呈现出高歌猛进的态势,投资总量连上新台阶。

2017年,正宁县坚持以项目稳增长、强支撑,组织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12个。银西高铁正宁段隧道掘进和桥面浇筑过半;甜永高速正宁段建设全面提速,天宁沟特大桥主桥墩封顶,县城连接线征地拆迁全面启动;南罗公路改建全线竣工,正艾公路改建加快实施。县城建设步伐加快,组织实施了供热供气、亮化绿化、公共服务等“一揽子”工程,城镇化率达到37.41%。县城集中供热一期工程建成投用,集中供热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惠及4200多户居民和60多家机关单位;城市燃气工程铺设供气主管道12千米、支管网18千米;轩辕大道油罩改造全面完成;节能亮化、绿化美化工程扮靓街区;体育场、北街幼儿园、妇幼保健站、公交平台建设等项目顺利实施。黄帝文化博览园建设稳步推进,勤政园、桥山厅、嫘祖殿完成主体工程。农林、水利、文化等一批新建续建项目齐头并进,拉动了投资增长。项目争取再创历史新高,争取到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县中医院综合业务楼、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等重点项目89个、投资9亿元,增长9.75%。招商引资更加注重实效,积极参加各类重大节会活动,多次组团赴北京、天津、山东等地推介洽谈项目,邀请国电投远达环保、上海开普蓝生、北京启迪桑德等20多家企业集团考察对接项目,分别与天津市和平区邮政分公司、陕西彬州市融诚集团、兰州工业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实施了生物质综合利用、年产50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再生利用处理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2017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额由1978年的0.0037亿元增加到2017年31.87亿元,增长了8613倍,年均增长26.15%。

五、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从鼓励和支持劳动者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私营经济“也是公有制经济必要和有益的补充”;从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提出“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存在和发展”,到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并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要把“两个毫不动摇”作为长期坚持的方针,提出“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无不证明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促进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为非公有制经济冲破传统体制束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激发了发展的活力,创造了非凡的业绩。

正宁县非公有制经济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在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指引下取得的。2015年,为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推动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结合正宁县实际,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做大数量扩规模、做优体量强实力”的思路,强化组织领导,细化政策措施,创新发展模式,优化服务环境,促使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总量迅速增加、领域逐步扩大、结构日趋优化的良好局面。

(一)消费市场日臻完备。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0.15亿元增加到17.65亿元,增长117倍,年均增长13.37%。分地域看,城镇和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结构为70∶30;分行业看,批零住餐业占结构为12.4∶76∶0.3∶11.3;分规模看,限上限下结构为97∶3,完成出口创汇6825万元,同比下降59%。

 (二)旅游产业欣欣向荣。2017年,正宁县共接待游客51万人次,增长24.4%,旅游收入2.55亿,增长27.5%。开发“革命圣迹缅怀游、黄帝文化始祖游、子午岭绿色生态游、罗川寻清访古游、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游”五大精品品牌,黄帝文化博览园中桥山厅(入口大门、管理用房)、布衣馆、勤政园、厕所等项目已完成工程主体,举办丁酉年清明恭祭人文始祖黄帝活动和重阳节祭祀人文始祖黄帝活动,大力弘扬罗川泰山庙会、周家惠家塬庙会等传统民间庙会文化。编制全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巩固和提升永和镇罗川村和西坡镇宋畔村两个旅游专业村,积极实施南邑专业旅游村建设。

(三)交通运输业日趋发达。2017年,正宁县道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达到142.65万人和9073.53万人公里,同比增长2.1%、2.3%;道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达到86.53万吨和13037.75万吨公里,同比增长7.2 %、 8.4%,综合周转量较同比增长5.4%。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1327公里,其中:二级公路50.2公里;三级公路102.8公里;四级公路941.4公里;等级外公路232.6公里。

全县共有客运企业2户,货运企业4户,维修企业5户,驾校1所,乡镇客运站9个、行政村停靠站60个,道路运输从业人员1823人。客运班线达到41条(其中省际4条、市际3条、县际19条、县内15条),营运总里程1.6万公里;货运网络连接7个省(市、区)16个大、中城市。营运车辆达到432辆(其中班线客车108辆、普货车辆234辆、出租汽车60辆、驾培教练车30辆),班线客车中高级客车占37.6 %,中级客车占51.2%,普通客车占11.2%;营运货车中专用货车占5.4%,重型货车占32.05 %。

(四)通讯业服务全覆盖。2017年通信业务总量1.17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500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760万元;移动业务总量7600万元;联通业务总量600万元;网络公司业务总量220万元。电话用户20.42万户,其中,固定电话2.16万户;移动电话18.26万户。互联网用户数36770户。

(五)金融存贷节节攀升。201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7.34亿元,比年初增加6.54亿元,增长10.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9.95亿元,比年初增加5.24亿元,增长9.58%,占各项存款的89.0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46亿元,比年初增加3.66亿元,增长15.36%。其中,住户贷款余额20.37亿元,比年初增加3.12亿元,增长18.09%,占各项贷款的74.19%。

(六)保险业的作用更加突出。2017年,正宁县实现保费收入8375万元,同比下降15.9%。其中:寿险保费收入5530万元,增长20.4%;财险保费收入1748万元,增长1.9%;太平洋保险保费收入1097万元,下降70%。支付各类赔款及满期给付总额2800万元,同比增长147%。其中:寿险支付1782万元,增长693%;财险支付891万元,增长1.9%,太平洋保险支付127万元,增长263%。

六、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多元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初至80年代末,城乡居民收入进入低位高速增长阶段。1982年起中央连续发布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为农村改革发展注入强大推动力。农村经济发展已由过去主要依靠单一的农业转向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轨道上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199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7元,比1978年的38元增长12倍,年均增长23.89%。

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城乡居民收入进入持续增长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深入推进,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并取得重要突破。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异军突起,劳务经济迅猛发展,极大的拓宽了农民收入渠道,改变了过去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农业的单一局面。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使农产品流通从“小流通”走向“大市场”,农产品出售难的问题得到缓解。粮价放开,农产品价格提高,为农民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90元,比1992年的552元增长1.5倍,年均增长12.24%。

2001年至2017年,这一时期,城乡居民收入保持持续较快增长态势。正宁县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统筹城乡发展、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等新的政策,以建设现代农业大县为目标,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转变,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融合发展,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推动农村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拓展农村居民持续增收渠道,全县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向好发展态势。苹果、大葱、烤烟、中药材特色支柱产业蓬勃发展,集约化、规模化、设施化水平显著提高,走出了一条区域布局合理、农业产出高效、科技创新引领、环境友好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特别十八大以来,全县各级政府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

2014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1442元增加到5841元,增长3倍,年均增长11.36%。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87.6元,同比增长8.3%;人均消费支出5905.71元,同比增长6.86%;人均现住房面积28.81平方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4.7%。

2017年,正宁县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举全县之力推进“绣花式”扶贫,产业扶贫多元增收,新栽补植苹果2万亩,农民人均果品收入2600元以上;种植瓜菜9.5万亩;新增规模养殖小区(场)18个、养殖大户550户;劳务收入突破12亿元;推广全膜双垄沟播面积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8.87万吨;特色产业收入占到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的68%以上。基础条件持续改善,实施机井、小电井及沟边上水工程928处,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全县安全饮水率达到100%;新修农村公路201公里,通组联户水泥路通达率达到75%;改造农村危房402户,为226户无能力建房户援建住房510间,全面消除D级危房。兜底保障全面落实,4908名贫困学生享受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6109名贫困患者享受基本医保、大病救助、医疗救助等特惠政策,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8500多万元。金融扶贫力度加大,累计为2449户农户发放扶贫贷款3798万元,便民金融服务点实现全覆盖。经市级核查验收,全县累计4.3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以下,有望实现脱贫摘帽,农民获得感显著增支强。

1952年,全国开始统一在全民所有制单位计发工资,当年全县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305元,1978年达到537元。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119.3元,比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380元增长7倍,年均增长13.63%;人均消费支出18115.08元,同比增长4.47%,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89平方米,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0.7%。

七、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民生保障不断改善

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为正宁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抓经济、促和谐,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确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民生保障得到有效改善。

(一)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强化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结构比较合理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发展,义务教育全面展开。2017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0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9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监测成绩合格率达到79.73%,高中九科学业水平考试平均成绩合格率达到96.71%。普通高校招生总录取率较上年提高3.03个百分点,高考应届二本以上进线率21.02%,较上年提高3.17个百分点。全县校舍总建筑面积34.52万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分别为:小学7.95平方米,初中17.84平方米,高中21.02平方米,中等职业学校28.64平方米。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307万元,免补学前幼儿保教费969.21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中学生免补学杂费和书本费33.94万元,为高中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217.4万元,为中职学生免除学费57.26万元、发放助学金50.44万元,为省内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职学生免补学费和书本费82.6万元。

(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全县共论证储备科技项目10个;其中申报省级科技项目1个,申请项目资金10万元;续建项目1个,申请项目资金10万元。新建科技示范基地2个,引进省级以上新品种16个,推广高新技术及实用新技术13项,培育科技示范户1500多户,辐射带动群众3500多人(次)。

(三)文化事业丰富多彩。2017年,新增文化产业法人单位2家,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31亿元,同比增长25%;从业人员达到4623人。“三馆”(民俗文化馆、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建设项目完成了应急避难中心拆除、地面清表及场地围墙建设工作;广播电视高山台站和数字影院建设项目全面竣工。组织开展“双节”、正宁县首届“乞巧”民俗文化节、“穿越子午岭·探秘秦直道”徒步挑战赛开幕式文艺演出、“美丽乡村欢乐行”、第四届群众广场舞大赛、“欢乐城乡·魅力正宁”等系列文化活动180多场次,送电影下乡1164场次,完成城市数字影院放映907场次,“千台大戏送农村”活动260多场次,红河演艺公司编排了古装剧《双镯记》、《桃李梅》并巡回演出。举办了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联合庆城博物馆开展了交流联展活动;成立了周家木偶戏传习所,非遗项目“正宁木偶戏”赴敦煌参加了全省“丝路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四)卫生医疗保障条件明显改善。2017年,已形成覆盖全县的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救治和紧急救援指挥体系。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个,床位633张;卫生技术人员454人,其中:执业医师141人,执业助理医师47人,注册护士177人,药师24人,检验技师9人,影像技师15人,卫生监督员8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33人。县级两所公立医院门诊24.5万人次,住院15417人次,业务收入8874.1万元,分别增长了7.5%、23.6%、26.5%;门诊总量44.75万人次,住院总量20072人次,业务总收入达1.0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9.2%、21.7%、24.6%。

    (五)体育服务有效供给。2017年,举办了正宁县首届“穿越子午岭、探秘秦直道”徒步挑战赛、正宁县第一届篮球俱乐部联赛、“盛世正宁、红色起舞”群众广场舞大赛、迎新春环城越野赛、正宁县首届黑坑联谊赛、乡村广场舞交流联谊赛、正宁县“陇塬舞王”广场舞太极舞健身气功交流展示大赛。组团参加了中国国际露营大会百城徒步大赛暨第三届周祖“岐黄杯”登山比赛、2017秦直道中国乡村马拉松赛、2017“中国红色之路长征赛”、全市校园足球联谊赛、甘肃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青少年乙组田径庆阳选拔赛、甘肃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青少年乙组跆拳道庆阳选拔赛,田径赛事获得冠军6个,跆拳道赛事获得冠军1个、亚军1个。

(六)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2017年,全民参保已完成登记233367人,占应登记人口的92.13%。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38780人,参保率96.13%,发放率100%。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5494人,基金收入3938万元,基金支出519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6376人;失业保险参保5702人,基金收入173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1048人,基金支出3618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9108人;工伤保险参保6050人,基金收入190万元。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687人,其中当年新增参保34人,征缴个人缴费76万元。发放养老金待遇435人,178万元。新农合参合率达99.73%,筹集基金11956.71万元。

40年风雨兼程、沧海桑田,40载波澜壮阔、激情澎湃!40年来,正宁县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踏着开放的步伐,抢抓发展机遇,坚持“发展当先、教育优先、旅游领先、生态率先、清廉首先、创新争先”工作共识,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积极推进向东向西开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和西咸经济区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优化政策措施,营造宽松环境,吸纳更多优势企业、优选项目、优质资本和优秀人才,扩大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对内合作,实现区域、企业、产业融合发展。依托“西洽会”、“兰洽会”、敦煌“文博会”等各类展会平台,大力宣传推介销售我县绿色农特产品和民俗文化产品,扩大产品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内容时间:2021-08-12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