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喜看贫困村新变化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07  编辑:曹亮亮

仲秋时节,大山深处的新营镇寨子村空气清新,气候宜人。行走在寨子村宽阔平坦的乡村水泥路上,一盏盏路灯齐刷刷地矗立在村道两旁,一幢幢蓝顶白墙的农家小院整齐划一,还有满眼的绿色使人顿觉清爽……  

谁曾想到,这片隐藏在深山的世外桃源,曾经是一个贫困村。全村339户1188人,建档立卡户77户263人,9个村民小组散落在山梁的道道褶皱里,清一色的土坯房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贫瘠。

谁又曾想到,今天的寨子村,一幢幢新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居宽敞阔气,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完善,致富产业明晰,贫困户一户接一户摘掉“贫穷帽”,全村群众正在小康道路上阔步前进。

找对致富路子,带领村民脱贫奔小康

过去,绵延的大山犹如道道屏障,贫困赶不走,小康进不来。“怎么脱贫”成了寨子村村民的一块心病。

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青壮年都选择外出打工……一道道难题摆在驻村帮扶队和村支两委面前。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产业发展是扶贫开发的重头戏。为保障贫困户有稳定的增收渠道,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寨子村扶贫帮扶工作队与村两委成员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积极培育发展扶贫产业,努力让每个贫困户都有增收项目。

结合土地特性和地理位置优势,村两委充分利用产业扶贫的政策优势,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冷凉型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产业,目前,全村冷凉型蔬菜400余亩,牛、羊、生猪存栏260余头。扶持成了8家农产品产销合作社,注册资金达到500万元,主要经营蔬菜、马铃薯的种植和批发零售等,有效带动了农户生产经营、增收致富。同时,积极依托县人社部门加大对村民的技能培训,年输出劳动力25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300万元。

改善基础设施,村民有了漂亮新家园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村里发生了可喜变化,大家把帮扶队员当成亲人一样。

“全村现有村级硬化公路23.6公里, 全村339户均已解决安全饮水;自然村均通动力电,建制村通网络;2018年全村危房改造5户,全部已竣工验收。”村里每天都发生着变化,驻村工作队队长、寨子村第一书记窦文贤对这些变化如数家珍。

“短短几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5岁的宋应平感慨地说。他是村里的贫困户,也是村支两委成员,自己在扶贫好政策的帮助下脱了贫,同时和帮扶工作队一起利用扶贫政策带动着更多人摘了“穷帽”。


过去,宋应平一家住在土坯房里,去年10月,一家人搬进了集中安置点漂亮的新房,彻底告别了漏风漏雨的日子,全家人笑得合不拢嘴。


在宋应平居住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内,文化广场、公厕、路灯一应俱全。宋应平高兴地说,过去这几年,村里修建了漂亮的安置房,让自己和一些贫困户有了新家,村里到处通了水泥路,饮水、用电问题也都解决了,这些变化让人兴奋不已。

如今的寨子村,青山绵延,蔬菜苍翠,流水映小桥,亭台衬楼阁,村前的沿川湖波光粼粼,展现出美丽乡村的勃勃生机。

丰富文体生活,寨子村展现新面貌

“以前太穷了,哪个还有心思出来抛头露面、唱歌跳舞呢!”村民丁焕玉是村里舞蹈队的队员,她说村民们这两年通过种植蔬菜、务工等腰包鼓起来,文化体育活动也丰富起来。“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连说话做事都有底气了!”

如今,寨子村已经有了几支广场舞队伍,每天晚上,村民们都会到新建的广场上来开展文体活动。

“这几年,我们寨子村变化可大了,基础设施越来越好,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这不,快到国庆节了,村上还请来了专业剧团给我们唱大戏,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各级帮扶干部。”谈到村里的变化,83岁的村民黎有义称赞道。

“说起村里的变化,我的体会最真切。以前,我们这里靠天吃饭,在地里刨挖,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好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子里只有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如今,村里通了水泥路,喝上了自来水,住上了新房子,最主要的是家家户户都有了发家致富的产业,过日子心里也有底了。”村民宋学普这样细数着村里了变化。

曾经的贫困村正一步步嬗变,产业兴了,基础设施完善了,沉睡的大山“活”了。

对于这一切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丁彩和说是老百姓的思想发生了转变,摆脱贫困,过上幸福小康生活成了大家的共同心愿。

修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建起了村委会办公阵地、文化广场、小游园,有了标准化阅览室……寨子村旧貌换新颜,村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从曾经的贫困村到如今建设中的美丽乡村,从发展无门路的困顿无奈到现在因地制宜、科技支撑、产业主导的内力激发,寨子村在脱贫致富中闯出了一条新路。如今,寨子村也有了新规划。“未来,要带领村民积极发展冷凉型蔬菜、舍饲养殖等产业,依托沿川湖,把寨子村打造成为绿色生态示范村、美丽宜居乡村、文明创建示范村。”在丁彩和和村民们心中,盘算着一个更美的小康梦。

曾经封闭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处处生机。这勃勃的生机,见证了寨子村人的勤劳,孕育着大山里的希望。


内容时间:2019-09-1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