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加强扶贫审计 助力精准脱贫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6-01  编辑:霍刘锦

近年来,随着我县扶贫力度的逐年加大和扶贫资金投入不断增加,扶贫审计所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扶贫资金的使用及扶贫政策的执行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扶贫政策的落实,而且阻碍全县脱贫目标的实现。

一、开展扶贫审计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扶贫审计是推动国家扶贫政策措施落实的迫切需要。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审计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大政方针开展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监督各级关于中央决策部署执行情况、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发现并纠正审计查出的问题,看好贫困群众的“保命钱”,既是国家审计机关的神圣职责,更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

(二)开展扶贫审计是发挥审计监督体系作用的重要手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审计监督作为治国理政的八大监督之一,提出“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审计监督成为党和国家监督和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加强对“三农”、扶贫、救灾等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促进改善民生,推动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开展扶贫审计,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更是有效发挥审计政策落实“督查员”、群众利益“维护者”、公共资金“守护者”职能作用的重要手段。

(三)开展扶贫审计是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要加强对党和国家政策执行情况、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这意味着,审计领域由局部转向全域,国家审计由过去的审资金转向审政策、审资金、审权力、审编制、审资产、审资源、审环境的全面审计的新常态。开展扶贫政策和项目资金审计,成为审计部门的应尽之责,也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必然要求。

二、当前扶贫审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通过近几年我县扶贫审计工作实践,不难发现扶贫审计涉及部门众多,内容广泛,从项目和单位上分析,扶贫资金项目分为产业扶贫、扶贫对象能力建设及扶贫贴息三大类,涉及发改、财政、扶贫、乡镇等多个部门和单位,在一个区域内项目申报分别由各部门单位独立完成,缺乏系统的谋划和安排。从资金来源上分析,资金的来源包括地方各级政府配套资金、相关部门和单位投入的自有资金。来源渠道分散,各部门在申报立项、资金分配、资金投向和使用等方面各有侧重。同时,扶贫资金项目与交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项目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重复和交叉,造成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不可避免地出现同一项目在不同年度申报、在不同部门申报,同一项目分解成多个项目申报的现象,加之一些项目安排及资金分配情况不公开,缺乏监督,造成各渠道下达的资金难以有效捆绑整合使用,责任不清、投资效果不佳。

(二)当前的扶贫审计监督制度仍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这给我们的审计监督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减弱了扶贫资金使用的规范性与高效性,主要体现在扶贫审计工作往往是在事后进行审计监督,这样做便会导致对于扶贫地区的项目缺乏一些前期的评价与论证,只能够在事后进行查错纠弊,无法做到在问题出现之前进行防范与控制。同时,审计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把审计的重点放在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之上,这样就很难发现一些项目上的失误,也就错过了对于扶贫资金流向进行调整的机会。单一、固化的审计模式固然便于操作,但是却很难满足现在日益增长的监管需求,没有完成由资金使用审计到效益审计的转变。

     (三)在扶贫资金管理方面,由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给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导致扶贫资金没有取得预计的效果。扶贫资金的来源繁多,同时主管资金的部门也多,导致扶贫资金很难集中起来,无法对扶贫项目进行准确的资金分配,也就导致了资金运行时出现高成本、低效率的现象。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中也会出现一些违法违规现象。

(四)扶贫专项资金投入领域宽泛,除财政财务收支领域外,还包括道路桥梁修建方面的工程建设领域、卫生环境改善的公共事业领域,甚至还包括创造效益的产业发展等其他领域。审计人员对传统的财务收支方面知识熟悉,在具体检查专项资金财务核算是否规范,使用是否合规合法等财务领域比较擅长,但在政府投资项目方面,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的不足及能力的欠缺,导致扶贫审计工作的开展往往是捉襟见肘,无法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

三、对加强扶贫资金审计的思考和建议

(一)在扶贫审计中,应当明确审计目标,找准职能定位。应明确扶贫审计的目标在于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完成,一切审计工作应当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对有利于目标实现的合法合规行为予以鼓励,对阻碍、破坏目标实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抵制。另外,应注重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更好地发挥专业监督作用。

(二)在扶贫审计具体工作中,无论是审查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还是检验扶贫资金的合规有效,都应当严格遵守扶贫相关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地揭示、分析和反映问题。在审计工作中,面对扶贫开发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审计人员要积极拓展和创新审计方法,以便于更好地实现其监督职能。对扶贫审计中检查出的相关问题,要及时汇报反映,积极推动相关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三)扶贫审计应当增加审计信息透明度,同时强化问责机制。审计部门可利用网络、报刊等媒体发布审计结果公告,及时公开扶贫审计信息,提高精准扶贫监管的透明度,让广大人民群众能方便清晰地了解到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及扶贫资金的流动走向与投入运行情况。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审计工作及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对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效益的监管,使贫困群众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同时,在审计工作中要严格责任追究,强化问责机制,出现问题要实行层层追究,推动形成良好的责任导向。

(四)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效率,实现扶贫审计“全覆盖”。扶贫专项资金审计项目涉及的数据量庞大,不仅包括扶贫资金规模数据,还包括贫困地区经济收入指标数据、领取贫困慰问金低保户数据等,审计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创新技术手段,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传统的手工查账审计不但阻碍审计效率的提高,同时不能有效在海量数据中检索疑点。所以构建了信息化联网审计平台,利用联网审计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在有限时间内对项目涉及的海量数据进行查找分析,实现扶贫专项资金数据审计的“全覆盖”。

(五)合理分配整合扶贫资金审计资源,扶贫项目有着点多、面广、线长及地处偏远的特点,扶贫资金又有总量大、资金链条长的特点。一方面,对扶贫资金审计,应在项目设置之初以及扶贫资金运行之初就要开始对扶贫资金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将审计把控关口前移,促进审计的全覆盖。审计部门需要统筹安排审计力量,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努力实现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全覆盖,将审计范围扩展到扶贫资金运行的全过程。审计部门应做好跟踪审计,关注扶贫资金的分配、管理和使用,通过走访调研群众等方式详细了解情况,认真审查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的落实、脱贫的成效,对精准扶贫的程度进行监督评价。另一方面,根据扶贫资金审计的现实需要,迅速提升现有审计团队的审计素养,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知识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课程。审计机关还可以选择购买较高质量的社会审计服务,充实现有审计资源的配置。通过招标、选聘等方式,考察社会审计组织以及社会审计人员的素养,聘请一些优秀的社会审计人员,形成对现有审计力量的补充。

  总之,精准扶贫是一项贴民心、暖人心、大力度、长期性的工程,为实现扶贫目标,在接下来的脱贫攻坚战中,我们要集结多方资源,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充分发挥自己的“助推器”作用,稳扎稳打地强化扶贫审计监督,助力精准扶贫,促进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内容时间:2018-11-23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