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把小菌做成大产业
作者:李智谋   发布时间:2017-06-08  编辑:马一鸣

――文县发展食(药)用菌产业侧记

本网记者 李智谋

阳春三月,春光融融。来到文县开元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食用菌袋加工区人头攒动,机器轰鸣,一个个菌袋从工作人员的手中快速流过,不一会功夫,成品的菌袋就堆得像小山一样,社员脸上都挂着开心的笑容,憧憬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文县为更好地促农增收,大力推动食用(药)菌基地发展水平,积极引导食用菌产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辐射带动农户致富增收,让食用菌产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为了积极培育发展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文县依托国家惠农贷款政策,鼓励能人大户发展食(药)用菌产业,并通过项目支持、技术帮扶把产业做大做强,辐射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文县开元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产业发展的受益者。合作社负责人杜国荣说:“最初,我有了发展种植食用菌的想法,自筹资金建了30余亩的菇棚,资金就有些吃紧。县上为支持我们合作社,协调邮政贴息贷款30万元,帮助我们建了30亩的菇棚。目前,合作社建成菇棚65亩,已成为全县最大的香菇种植基地。”

2014年,文县在刘家坪、中寨、铁楼、天池等乡镇的村社展广泛开展食(药)用菌种植宣传活动,大力开展食(药)用菌栽培技术培训,并依托刘家坪菌种厂生产蜜环菌40000多袋,着力构筑种植集群,扩大产业规模,辐射带动全县食(药)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已在刘家坪、石鸡坝、铁楼、中寨、天池、梨坪等乡已发展种植猪苓146户,面积达32000平方米。

县蔬菜中心负责人米爱民说:“食(药)用菌产业已成了群众致富增收的新路子,县上出台了扶持办法,并为广大种植户提供菌种和技术服务,“手把手”的教群众种植食用菌,县上还将强力打造优质食用菌生产基地。”

最近,县农广校组织范坝、中庙两个乡镇的70余名学员,在文县开元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活动,学员们通过室内理论与室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了无公害食用菌生产从备料―装袋―灭菌―接种―出菇―采收的每个流程,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初步形成。“这次真让我们开了眼界,这些新东西以前都不敢想,现在真有信心去做了。”范坝乡有十多年香菇种植经验的陶建军说。

就这样,全县通过项目资金扶持、惠农贴息贷款、技术帮扶等方式,新建食(药)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全县菌类种植专业合作社已达16家。同时,在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中,逐步规范了农户种植方式,也提高了群众的组织化水平。

说起合作社今年的种植情况,杜国荣谦虚而自信地说:“去年,菇棚刚建成,技术也有些跟不上,种了40万袋,出菇情况还不错。今年我们有了足够的信心,预计种植60万袋,产值可达750多万元,这个目标应该不难实现。”目前,食(药)用菌种植已是文县农业特色产业的一大亮点。全县已在刘家坪、中庙、铁楼、范坝等9个乡镇发展以香菇、木耳、羊肚菌、金针菇等为主的食用菌200余亩。

如今,文县已紧抓全市向南开放的良好机遇,加大了产业发展的投入,食(药)用菌产业在扩量提质增效中,涌动着春天勃勃的生机,这条农民致富增收的新路子也将变得越来越宽阔。

内容时间:2017-03-23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