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破解高深山区“脱贫密码” ——天祝县全力实施“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纪实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27  编辑:谢心言

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发展难……多年束缚天祝高深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枷锁,如今被成功解开。这得益于2012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下山 入川”生态移民工程,使天祝县4万多名高深山区贫困群众陆续搬迁到了平坦的川区。解开了发展“枷锁”的群众,生活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在全面 建成小康的路上,他们信心十足、阔步前行。

祁连乡,是地处大山深处的偏远乡镇。这里海拔2200米—4588米,大山连绵不断,耕地“挂”在山上。虽历经数十年扶贫开发,但广种薄收、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先天短板依然无法弥补。

5年前,张爱昌就住在该乡岔山村,生活异常艰辛。门前的山路崎岖狭窄,雨雪天这个“围城”里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吃水需到10里以 外的山下驴驮马拉,孩子上学要背井离乡;村里没有医生、诊所,家里常年备着感冒药,大病小病大多扛着;最让他头疼的是儿子娶媳妇的大事,不管到哪里提亲, 一报上地名就会被拒绝。

搬出去是张爱昌多年的梦想。他说,他不想让孩子们延续他待在穷山沟里的宿命,但外迁谈何容易,能搬到哪里去?即便通过投亲靠友、劳务移民找 到外迁之地,搬迁的大量资金从何而来?举家搬迁后,房子怎么建、耕地怎么来、今后咋发展……好几年,他时常站在山顶,眺望远方,无奈长叹。

2012年,张爱昌家迎来转机。这一年,武威市委、市政府结合中央、省委关于实施易地搬迁的政策精神,决定在全市实施“下山入川”生态移民 工程,清理收回了72个市、区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农林场用于移民安置,其中为天祝县无偿划拨了9个。天祝县也随即部署扶贫搬迁方案,让群众搬迁有补贴、有 贷款,在新居有耕地、有果园,还统一迁户……

听到这个消息后,张爱昌高兴极了。多年前的梦想,终于有机会变成现实,有了政府的扶持,搬迁的难题一下子全被解决了。5个月后,张爱昌搬迁 到了黄羊水管处农林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吃上了自来水,走上了硬化路,再加上分到手的4亩耕地和4亩果园,一家人生活充满希望。

作为一个国扶贫困县,天祝县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特别是2012年以前,有近5万名群众和张爱昌一样,生活在海拔2800米左右的高深山区,就地解决他们贫困问题难度极大。近年来,天祝县利用“下山入川”这套“脱贫密码”,成功破解了高深山区群众的脱贫难题。

“实施‘下山入川’工程,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高深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使每一个扶贫项目的效益提升了数倍。”天祝县移民办主任邓发 虎说:“高深山区群众大多居住分散,以前修一条路或是建一个供水工程,受益群众仅有几百人,但群众集中搬迁安置后,受益人数可达到几千人甚至几万人。”

“对生态建设而言,‘下山入川’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天祝县林业局局长任成林说,群众搬迁后,通过对迁出地实施退耕还林还 草,减少了人畜对林草植被的破坏,减轻了生态压力,使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得以良性循环,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此外,“下山入川”收缩安置对于藏区维稳工作也有重大意义。通过将群众集中安置,使高深山区的群众共享到了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成果,取得了以稳定保发展、以发展促稳定的效果,有效维护了天祝藏区社会大局的持续和谐稳定。

近5年来,天祝县大规模推进“下山入川”工程,现已陆续搬迁高深山区群众9526户42385人。今年天祝县计划搬迁4480户2万人,今后还将陆续对符合条件和有搬迁意愿的群众实现应搬尽搬,努力使这项民心工程更多惠及贫困群众。

 二

“水通了,水通了!”2014年8月1日,当听到这句话时,守在南阳山片供水工程源头处的张国祥默默地说了两个字:“值了!”

从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张国祥和同事们已在建设工地起早贪黑干了整整240天。大伙都明白,他们建设的是一项惠及3万多名高深 山区群众“下山入川”的“金钥匙”工程——只有调水成功,地势平坦、幅员辽阔、区位优势明显的南阳山片才能解决缺水之困,3万多名高深山区群众才能顺利搬 迁入住。因此,18个月里,他和同事们每天穿行于长达64公里的供水管线之间,对每颗螺丝钉都精益求精。“虽然通水成功只意味着完成了一半的重任,但即使 再忙240天也值得!”张国祥说。

天祝县移民办主任邓发虎向记者介绍,2012年,天祝县在市区农林场搬迁安置928户4324名高深山区群众后,谋划了历年来规模最大的 “下山入川”工程——南阳山片生态移民小康工程。这项工程总投资32.37亿元,覆盖经济、社会、生态、人口、资源、环境等各个层面,除了供水这一最大的 基础工程外,还有输电、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造林绿化等诸多子项目。

为确保群众搬得出,天祝县在项目启动前,精心制定了移民方案,出台了移民扶持政策,对搬迁到南阳山片的移民户均补助8.9万元,竭力为群众 破解资金之困;各乡镇按照搬迁任务,对符合搬迁条件的农户逐户动员,解疑释惑,竭力消除群众的顾虑和担忧;金融部门积极争取易地搬迁贷款、双联贷款、“双 业”贷款以及精准扶贫贷款,在住房、产业培育等方面为搬迁群众解决难题。

为了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难题,天祝县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将游牧民定居、易地扶贫搬迁、危旧房改造、精准扶贫等项目全部整合在一起,打出“政策支撑、项目整合、资金扶持、产业培育、设施配套”的下山入川“组合拳”。

为了确保移民安置点建设顺利推进,各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驻守在安置点工作。最忙碌的时候,整个南阳山片驻守建设的干部多达近300多 人,他们来自国土、住建、交通、农民、卫生、教育、文体、电力、工信等部门以及各个移民乡镇,他们长期坚守在简易的移民指挥部里,往往一个月都不能回家。

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3年建设开发,亘古荒原的南阳山片上,6个现代气息浓厚的安置点拔地而起,7290人已经搬迁入住。在2号、3号移民 点——德吉新村记者看到,学校、卫生室、村委会、警务室、法庭、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已经投入使用,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水泥路旁,二层小洋楼和一层砖瓦房整齐 划一,部分农户家里还拉通了网络。“下一步,这个移民点还要修建文化广场、乡村舞台等,该建的一样都不会少。”南阳山片移民指挥部副指挥长权国栋说。

 三

近年来,天祝县举全县之力,已建成46个易地扶贫搬迁和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点,今年将新开辟安置点两个,扩建1个。

从山大沟深的旦马乡横路村搬迁到离县城12公里的黄草川移民安置点后,马才华竟然不会养羊了。从他爷爷那辈开始,他家就是牧民,突然从传统 放牧转为舍饲养殖,他适应了好久。不过,现在他越来越觉得舍饲养殖好。“省时省力不说,羊上膘还快,管理也方便,对生态也没啥破坏。”马才华说,搬迁前他 们家3个壮劳力被300只羊“绑”得死死的,每天早出晚归,年均收入不足3万元。现在有了养殖小区,他1人养300只羊、经营两座日光温室,不仅轻松自 由,年均收入还比过去多了1万多元。

从海拔3000多米的安远镇白塔村搬迁到南阳山片,郝金学家的收入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多年前,种地是他家唯一的收入途径,可安远镇气候寒 冷,六月下雪都不罕见,地里只能种青稞和饲草料。后来,他建了几座暖棚,走上了“饲料种植+牛羊育肥”之路,一年下来收入近两万元。2015年11月,他 搬迁到德吉新村之后,利用惠农贷款开了一家肉铺,主要经营蔬菜、水果、调料和肉类。“不到半年,收入就过了2万元。”郝金学笑呵呵地说。

“在实施‘下山入川’工程中,我县不仅全力保障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还尽全力帮助群众‘可致富、能发展’。”天祝县农牧局局长王生贵 说,为实现这一目标,天祝县把深入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作为重点,通过建棚补贴、贷款支持等途径,引导搬迁群众发展日光温室种植业 和暖棚养殖业。同时,积极引进三洋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雪峰源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天禾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龙头企业,采取“投母还羔”、“农户贷 款——带资入股——按股分红”、“贷款入股——返聘务工——辐射带动”机制和“公司+园区+农户”、“支部+协会+园区+贫困户”等多种方式,帮助群众发 展设施农牧业。记者在德吉新村的那海珍家看到,去年11月,三洋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为他家免费投放了2只湖羊,现在已经发展到了8只。“3年后,我给企业 还回2只湖羊,剩下的全是我自己的。”那海珍高兴地说。

天祝县移民办副主任陈德儒告诉记者,为了努力拓宽移民群众增收渠道,天祝县还积极鼓励群众发展商贸业、运输业等。他说,德吉新村现搬迁入住 894户3801人,目前群众自办的商铺已达到26个,从事交通运输业的有12户,从事大型运输业的有40多户。“现在,95套上宅下店的商铺正在建 设,28套商铺已经订购,这些商铺建成后,服务业将让更多群众受益,届时群众购物消费也将更加方便。”陈德儒说。

内容时间:2016-05-27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