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县果业局了解到,得益于十多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到目前,全县已有9万粮农告别了“广种薄收”的粮食生产方式,瞄准市场需求,纷纷改行不仅当上了“果农”,而且山坡地也变成了“绿色银行”。
一直被认为这里栽植苹果效益不好的玄马镇樊家庙村任正,现在在他眼里,这里不但适合栽植苹果,而且苹果已经成为他们增收的金蛋蛋。任正说:“拿我的苹果来说的话,挂果的是七亩半园子,去年卖了13万元。”
自2002年以来,庆城县就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先后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果业生产。在保持粮食总产量稳步上升的同时,全县果品种植面积突破26万亩,使9万粮农变成了果农。
今年,县上坚持一手抓老园管理,一手抓新园建设的思路,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为发展方向,突出引导、扶持、服务,着力培育‘一村一品’典型,推进苹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卅铺镇曹塬村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村,多年来这里的群众没有主要致富产业,仅靠传统种植和养殖增加收入。今年,镇上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精准扶贫模式,通过算账对比,使这个村的群众开始转变了观念。
为了充分利用山地栽植苹果的天然优势,做大、做强山地苹果产业,今年,庆城县从扩大基地面积、加强科学管理做起,统筹财政、农林、畜牧、水利、扶贫等部门的项目资金910万元用于苹果生产。今年一开春,太白梁乡中合铺村就一次性栽植山地苹果1300多亩,其中20亩以上的大户就达到49户。
太白梁乡中合铺村安世杰说:“15亩地我全部栽光了,今年调回来这个苗子也特别好,也栽的早,现在这个芽子全出来了,成活率也比较好些。”
今年春季,我县以新栽苹果树管护与幼园和盛果园管理为重点,稳步发展庆城镇至南庄至玄马万亩示范果带建设,玄马镇樊家庙村至卅铺曹塬村、庆城镇西塬村至葛崾岘办事处辛龙口村两千亩示范果带建设和山区太白梁、土桥、翟家河、蔡口集四个百亩示范果带建设,春季一次性新栽苹果树12600亩。
内容时间:201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