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礼县紧紧围绕“政府主导、文旅结合、统筹城乡、全域发展”的基本原则,大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深度挖掘旅游内涵,精心培育了“先秦、三国”两大旅游品牌,以大堡子山先秦文化、祁山堡三国文化、秦皇湖休闲观光、翠峰观与大香山自然生态等五大板块为支撑的景区建设初具规模,积极构建了食、住、行、游、购、娱全域旅游新模式,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确立旅游发展定位。坚持以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认真研究历史沿革、自然资源、人文风情等旅游发展要素,确立了“秦皇故里、三国胜地”、“秦人的发祥地”、“中华原生文明的摇篮”的文化旅游战略定位,突出“问道祁山堡,寻根西垂陵”两大旅游主题,全力开辟西安经宝鸡、天水到礼县“秦人寻根之旅”黄金旅游线路,推进旅游与文化、城市建设、自然风光、生态田园融合发展。编制了《礼县旅游文化产业开发战略策划》、《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上坪乡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礼县湫山全域旅游概念性总体规划》、《礼县龙林镇旅游区规划设计》和大堡子秦西垂陵园、秦皇湖、武侯祠、翠峰观、大香山等重点景区总规及建设性详规,旅游产业规划体系不断完善。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每年设立旅游发展专项基金500万元,多方整合项目资金2.67亿元,重点开发秦皇湖、祁山武侯祠、翠峰观、赤土山、大香山等旅游景区。全面实施大堡子山遗址保护开发,委托专业机构同步编制了《礼县大堡子山遗址保护规划》和《大堡子山景区开发建设规划》,规划总投资27.87亿元,计划分三期建设,目前已完成征地、详规编制等前期工作。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了甘肃秦文化博物馆,已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结合城乡规划,打造了赤土山公园、迎宾公园、东城公园、新城公园、西汉水风情线及水景工程等一批旅游景点和60公里旅游风情线,全县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7年新创建旅游示范村3个(上坪乡新农村、上坪乡大堡村、雷坝镇蒲陈村);完成了农家乐星级评定3家 (四星级礼县嘉丰生态观光园、四星级礼县秦韵庄园、三星级礼县祁山诸葛寨);新增农家客栈30余家、农家乐10户、旅游合作社7家,开展乡村旅游培训4期35人次,新建和改造旅游厕所10座并投入运营。坚持把乡村旅游作为助推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整合扶贫、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完成蒲城、大堡、新农等三个示范村建设任务,带动贫困人口0.45万人。
三是突出开发重点,加强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了秦皇湖环湖路、翠峰观、上坪草原等景区道路,修通了大香山旅游公路,特别是礼武公路、洛礼公路和十天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建成,全县通行能力明显提升。加强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景区创作了主题歌,设置了大型宣传广告牌,制作了导览图、礼县旅游交通图,编写了导游词。加强旅游便民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景区配备接待、休息等功能室、公厕、停车场和休闲娱乐等设施及导游人员;按星级标准建成了秦都大酒店、豪田大酒店、凯莱宾馆、春天大厦、真益宾馆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全县旅游标准床位达到800余张,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90余家,发展国内旅行社2家,旅游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四是注重品牌塑造,全面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围绕“秦皇故里?三国胜地”旅游发展理念,开通了旅游门户网站,发布旅游信息。印制了旅游宣传册、《先秦故里-礼县》、《礼县旅游服务指南》、《旅游景区综合开发招商指南》、《走向大秦帝国-连环画》等宣传资料。摄制了《印象甘肃》、《甘肃三国》、《魅力礼县》等专题片,反映礼县早期秦文化的纪录电影《寻秦》在央视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开辟了兰州途经礼县到九寨沟、兰州途经礼县到兰州环线、西安经宝鸡经天水到礼县寻根问祖线、成都到礼县三国文化线、天水到秦皇湖一日游线和陇南市内环游线等五条精品旅游线路。组建了甘肃秦文化研究会,已配合礼县苹果艺术节召开了三届“学术研讨会”,从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等方面发掘研究宣传先秦文化,礼县对外知名度不断提升。
五是强化技能培训,规范旅游行业运营管理。加大旅游服务单位正规化建设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多次举办旅游服务技能大赛,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加强旅游管理保障体系建设,重点景区组建了管理机构,配备了管理人员,健全完善了景区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扎实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和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加强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农家乐”、酒店等部位的监督检查,强化安全、消防、治安等综合管理,督促旅游服务单位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有效提升了旅游景区景点规范化管理水平。
内容时间:201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