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陇南礼县:扶贫成就幸福农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1-29  编辑:董纯静

一条条水泥路硬化到每家每户,一排排秦汉风格的砖瓦楼房拔地而起,一个个产业发展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行走在礼县大地的贫困山村,耳闻目睹的都是在扶贫开发政策的推动下,礼县县委、县政府给广大贫困农村和困难群众办的一件件实事、一桩桩好事,切身感受到在扶贫开发的热潮下礼县广大农村呈现出一派全面发展的新景象。  

近年来,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礼县扶贫开发工作,在政策、项目、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礼县面对扶贫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抓住扶贫开发工作新机遇,大力实施了整流域、整乡、整村推进扶贫,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劳务移民和新农村建设等工作。通过十多年的扶贫开发,共减少贫困人口20多万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科学编制:高规划、把方向、定目标  

近年来,礼县扶贫开发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可是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推进,礼县当前面临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受自然条件、区位劣势、基础条件、产业发展等主客观因素影响更为严重。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地区特困群众的脱贫问题,礼县不断加大扶贫规划编制工作力度,通过走访、调查、研究、核算、规划确定了全县产业扶贫规模和投资规模,精心梳理汇总科学编制了《礼县集中连片特困县区产业扶贫规划(2011—2015)》。同时,还编制了《洮水河流域整体连片扶贫开发规划》,该规划建设内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开发、科技扶贫培训等。  

示范引领:搞试点、塑典型、树信心  

走进礼县城关镇青林村,宽阔的硬化道路、仿古式“长城墙”、优美的生态广场、整齐划一的民居……让我们真切感受到青林村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带来的可喜变化。青林村位于礼县县城北部8公里处的川坝河谷地带,辖6个村民小组295户1304人,有耕地2236.5亩、人均2.86亩,有经济林果1100亩,有贫困户162户816人,贫困面高达55%。  

礼县坚持示范引领、典型带动,注重发挥试点工作的示范效应,全力推进新农村试点,带动整乡推进工作。按照县上关于建设“城关———罗坝”新农村建设示范带的安排部署和“生产发展、生活宽余、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礼县将城关镇青林村作为整村推进项目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示范点,高起点规划、高质量要求、高标准实施,用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标准规划实施项目。  

以前,青林村因为脏、乱、差、穷而出名,“垃圾成堆、污水乱流、蚊蝇乱飞、增收乏术”成了青林村的真实写照。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778元,比全县平均水平整整低了1222元。青林村村民李鸿生说:“扶贫项目实施前,青林村内全是土路,路上满是石头,堆满垃圾,出行极其不便。群众住的房子破烂不堪,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后都不想再回来。”  

在青林村内行走,宽阔道路两旁,人行道全用地砖铺面,雪松、大叶女贞、龙柏、冬青等点缀其间,让人仿佛置身都市。据了解,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以来,截至目前,青林村已建成了占地4.5亩文化广场和生态广场各1处,兴建党员活动室10间,硬化村组道路1300多米,兴修护坡300多米,建“长城墙”500米,栽植各种树种7300多株,完成危房改造43户172间。通过各个项目的实施,青林村已经从一个曾经破败的小山村变成了现在整洁美丽、干净卫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青林村的整村推进扶贫中,与长期的农业产业转型相匹配的是短期有效的新型劳动力的输转,通过与各技能学校合作,对村内适龄劳动力进行了家政、餐饮、电焊、架子工等易学易懂的技能培训。据统计,经过培训输转的478名劳动力中,有60%的外出务工人员月收入比之前增加了将近30%。  

整村推进:强基础、脱穷貌、变模样  

2011年国家实施新一轮十年扶贫开发,礼县坚持把整村推进和新农村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主要抓手,整片区、整流域开发,大力实施整乡、整村推进和新农村建设,贫困乡村基础条件、农民收入、社会事业和农民精神风貌发生了较大改变。2001年以来,全县实施整村推进村200多个,发展扶贫互助社37处,项目覆盖2.9万户13.6万人;完成湫山乡整乡推进扶贫综合开发项目和洮坪乡整流域推进项目,整合扶贫、交通、水利、财政、农牧、林业等项目资金,新建完善永兴乡文家村等45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实施了200多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改善、道路硬化、绿化美化、供水排水、人居环境改善等扶贫整村推进项目。  

就拿湫山乡而言,自2010年整乡推进扶贫项目实施以来,该乡已经彻底摆脱了住房难、行路难、吃水难的基本困难,而在整乡推进中配套实施的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也为该乡群众增收打下了基础,现在走进湫山乡,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生产能力,比起四年前项目实施初期都有了很大改观。实践证明,扶贫整乡推进项目的实施,让好多的湫山人都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通过“三农”政策讲座,农业产业转型,劳务技能的培训,群众不仅致富的念头和奔头越来越强烈,对教育和环境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那一片片盖起的瓦房和一个个走出大山的大学生就是对扶贫成果最真实的反映。  

在整乡整流域扶贫的同时,礼县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开发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提高了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近年来,新建村组道路547条1244公里,新修便民桥44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7万亩,实施安全人饮114项,解决了9.8万人饮水困难;新发展生态林27.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4%;新修梯田17.6万亩,累计达到74.6万亩;新建和改造农电线路598公里,乡村通电率达100%;建成沼气池1.5万个,扶持发放太阳灶2.8万台,农村发展条件明显改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突出重点:抓项目、促产业、 添活力  

脱贫致富,最终要依靠贫困地区的自身发展来解决;礼县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产业的“造血式”发展来支撑。礼县充分发挥扶贫资金引带作用,把它投入到与农民增收致富密切相关的主导产业上,坚持把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坚持“南椒北果、整县畜牧、平川蔬菜、半山洋芋、高山药材”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建基地、兴龙头、创品牌、拓市场,不断发展壮大贫困地区农业特色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多年来的发展,累计发展苹果、核桃、花椒分别达到50.78万亩、37.3万亩、12.05万亩,蔬菜、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6.8万亩、8.9万亩,累计发展养殖大户838户,建成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龙头企业12家,创建完善汉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农业示范点27个,特色农业产业化步伐持续加快,目前,已完成礼县大黄、礼县苹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国家绿色食品与无公害产地认定。  

大力发展长城果汁、鼎鑫食品等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累计达到95个,龙头企业达到8个。为增加农业特色产业开发科技含量,礼县不断加大科技宣传培训,努力实现一村一个科技带头人,一户至少一个科技明白人,一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的目标,提高人口素质,同时利用村级互助发展资金,解决农民融资难的问题,为农民发家致富提供资金支持。  

全面推进:大扶贫、真脱贫、走富路  

从扶“小”贫转向“大”扶贫。过去主要依靠专项扶贫资金推动扶贫开发,把大钱花在了小地方。现在,以专项扶贫为主导,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的大扶贫工作格局正在礼县形成。  

在社会帮扶工作上,礼县紧紧围绕双联行动,进一步加大社会帮扶工作力度,积极配合各联村单位落实“联村联户”帮扶规划、计划的实施和项目、资金的落实。省市县乡196个单位对所联系的472个村扎实有序的进行了“八个全覆盖、五件实事”的双联工作。  

以“扶贫互助社”的设立为代表,催生贫困地区内生动力越来越成为扶贫开发政策的取向。礼县积极推动扶贫互助社建设,目前已建成运转的扶贫互助社共有22个,落实资金380多万元。  

在劳务移民工作上,礼县坚持不懈地把劳务产业作为富民主导产业,依托礼县劳务品牌优势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突出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维权保障等工作重点,积极探索以人力资源开发推动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大力发展订单劳务,拓宽定向输转渠道,提高组织输转和技术输转能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今年,礼县共输转务工人员13.12万人,累计创造劳务收入14.93亿元,培训农民工4.92万人。  

在民生保障工作中,礼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扶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县城乡居民累计参保率达96.69%,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发放率也达到了100%,群众养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成保障性住房990套57690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700户,有效解决了城乡困难居民的住房问题。并在扶贫项目的实施中,统筹教育、卫生、文化等部门,对项目实施村配套了相关设施,有效提升了城乡社区、村组的公共服务能力。  

如今的礼县,随着扶贫投入的不断加大,扶贫手段的不断更新,无论是城乡的面貌还是群众的生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转变。随着“十二五”的步伐,随着秦巴山片区开发的有序推进,礼县将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立足区位优势,找准扶贫切入点,以千磨万击,长风破浪的干劲,书写出加快推进贫困农村转型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内容时间:2013-11-29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