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两当县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纪实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6-12  编辑:董纯静

炎炎夏日,走进森林覆盖率达73%、植被覆盖率84%,双率指标均居全省首位的两当县,呈现在记者面前的是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崭新村庄,处处流露出小桥流水人家的和谐之美,“村在林中,人在画中”的自然之美。

在这个景色如画的山水之地,两当县紧扣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陇南市委“433”发展战略,抢抓被列为全省“利用国开行贷款开展通村道路和安全饮水建设试点县”的机遇,坚持“精确瞄准,到村到户”的工作原则,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载体,以“1236”扶贫攻坚行动为抓手,实施了整乡整流域推进、产业开发、科技培训等扶贫项目,动员和争取全社会参与扶贫攻坚,因地制宜地推进扶贫开发,着力构建“统筹扶贫、精准扶贫、开放扶贫、造血扶贫、生态扶贫”的工作格局,向贫困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易地搬迁建成美丽乡村

一排排白墙、青瓦、坡屋顶的新房,矗立在郁郁葱葱的大山边显得格外醒目气派。新建的果老文化广场上,有张果老倒骑毛驴的雕塑,有红军过杨店的浮雕,还有音乐喷泉、健身设施等。

这是两当县杨店乡郁庄新村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告别了泥石流滑坡危险地带,从山上搬到川地里,让两当县杨店乡郁庄村42户村民的生活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这是去年3月份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今年8月就可以入住了,现在整个项目施工都进入了扫尾阶段。我们这里现在叫郁庄新村。”杨店乡郁庄新村党支部书记杨万林说,以前的郁庄村在山上,地处地震滑坡地带,严重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村民居住条件差,出行道路危险。去年,由政府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统一征地搬迁建设美丽乡村。

走进村民陈少林的新家里,记者看到,房子已经建成装修好了,还建有洗澡间、卫生间。正在院子里忙碌的陈少林告诉记者,“以前山上的居住环境与这里没法比,现在搬到山下,新修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吃水、用电、交通都很方便,边上还有新修的果老文化广场,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郁庄新村只是两当县整村推进建设中的一个村子。“整村推进彻底改变了这些村祖祖辈辈行路难、交通闭塞、信息不灵、产业发展滞后的落后情况。”两当县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说,两当县围绕扶贫开发开展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民俗习惯充分利用“小桥、流水、人家”原生态的田园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同时,把生态特色融入村庄道路、庭院、河流等各个环节,在村庄的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的空地上,都种植了核桃、银杏等经济林和各种花卉,建成了“农舍点点、林如盘棋,白墙青瓦、绿树掩映”的美丽乡村81个。

2013年,两当县争取财政扶贫资金2561万元,比2012年2296万元增长11.5%。其中,省市2150万元扶贫资金,县级部门配套资金5581万元,对站儿巷高坪村、马庄村、任河村,杨店乡郁庄村,左家乡权坪村,西坡镇汪家村,金洞乡立渠村、新潮村、太阳村、任湾村,云屏乡街道村,泰山乡李山村等12个村进行整村推进,完成梯田,护坡、档墙、排洪渠,便民桥建设,硬化村组道路25.8公里,实施危房改造35户;新建香菇大棚668座,种养业实施猪苓栽植11400窝,养牛200头,注册村级互助社11个。劳动力普通技能培训367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800人次。还实施了种养业基地建设、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两后生”培训等项目。

在此基础上,两当县还实施建设了红崖河流域县级扶贫试点。对杨店乡郁庄村、左家乡权坪村、西坡镇汪家村三个村投入资金2674万元进行连片开发,其中扶贫资金423万元,整合1281万元,贷款900万元,群众自筹70万元进行连片开发。

目前已完成基础设施硬化村组道路8.8公里,枉档墙1处;增收项目核桃管护167亩,香菇大棚92座,注册村级互助社3个;普通技能培训完成100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完成400人。

数据显示,2013年,两当县共有8100人实现脱贫,减贫率38%,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798.6元,同比增长14.4%。

特色产业铺就致富路

增加村民收入,让农民过上安逸富裕的好日子是扶贫开发的核心所在。

两当气候条件湿润,光热资源充足,发展特色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培育支柱产业,壮大农村经济,两当县瞄准核桃、食用菌、中药材、蔬菜、烤烟、旅游等特色产业,利用一切惠农政策鼓励农民在适生区规模化种植。

去年以来,为切实抓好地域特色产业化扶贫,两当县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资源优势,整合资源,大力扶持袋料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逐步形成公司+农户的示范基地建设模式。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增加全县农民收入的又一支柱产业。

食用菌产业投入成本高,效益好。在实施的贫困村整村推进增收项目中,两当县把扶贫贴息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双联”惠农贷款等惠农政策向食用菌产业发展倾斜,扶持贫困村农户发展香菇栽植。扶贫办与县农牧局的食用菌管理中心整合项目,由扶贫办提供种植香菇大棚等基础设施,农牧局派技术员入户培训指导,县财政为农户的种植香菇每袋补助1元。解决了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期投资资金不足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户的积极性。

左家乡是两当县的食用菌示范基地。走进大山深处的左家乡蚂蚱河新村,田地里,触目所及,皆是成片的大棚,大棚里整齐码放着成千上万的菌棒,菌棒上有的长着香菇,有的长着平菇,还有的布满了木耳,农民们正忙着采摘已经成熟的食用菌。

正在棚里面忙着收香菇的蚂蚱河新村村民高开武告诉记者,自己的大棚是去年6月建起来的,现在摘的是第五茬香菇,目前毛收入已经22万元了。由于种植得多,家里面4个人管护,大规模摘菇的时候雇人帮忙。

“蚂蚱河村居民以前住在山沟里面,交通不便,没有电,条件艰苦,通过易地搬迁,84户村民建起了新房,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发展蔬菜、核桃、劳务输出等产业。”左家乡党委副书记李晓路告诉记者,一家有两个劳动力就可以种植3万个菌棒,收入在6万元左右,全乡已有22户村民种植食用菌,其中木耳、灵芝占到全县的四分之一。

在扶贫资金的辐射带动下,两当县在全县7个乡镇,按照“统一规划、适当集中、稳步发展、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整合资金623万元发展食用菌栽培共计520.2万袋,黑木耳77万袋,香菇403.2万袋,全县食用菌栽培数量累计达到1000万袋。组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4个;已建成左家乡王陵212亩170万袋食用菌示范基地1处;20万袋以上袋料香菇标准化示范点3处;10万袋以上袋料香菇标准化示范点7处。

为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两当县全力打造全省食用菌重点县、争创全国食用菌发展强县;建成左家乡袋料香菇、平菇栽培中心,张家乡袋料黑木耳栽培中心两个示范中心;实现经营模式由过去的分散型向适度集中规模发展转变、管理服务模式由过去农户的自发种植分散经营向“公司+基地+农户”集中种植集中管理转变、市场营销模式由过去农户自产自销向依托龙头企业统购统销转变的三个转变;健全了产前投入机制、产中免费技术指导机制、产后统一回收机制、产品统一销售机制四个机制。

为有效解决全县食用菌发展缓慢、品质不高、病害严重、销路不畅等困难和问题,县上两次组织食用菌主产乡镇和栽培大户赴陕西省略阳、镇安、宁陕3县学习考察,并招商引进宁陕县客商,注册成立了两当县黄波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引领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该公司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发

展订单生产,制定了袋料香菇栽培“1/4”股份制发展模式,即企业产前投入1/4,产中全程技术指导,产后效益分成1/4,并由公司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合作机制,大大降低了农户栽培风险,消除了后顾之忧,有效带动了全县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为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两当县政府先后投资136万元为黄波菌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厂区建设用地、厂房及办公场所维修改造,并流转土地212亩;新建保鲜冷库4座560立方米;硬化园区道路3000平方米。

两当县黄波菌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公司一天装2万袋菌棒,年产600多万袋菌棒,与传统的菌棒生产制作相比,标准化生产流水线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了袋料食用菌拌料、装袋、灭菌、接种的流水线操作,使得生产工序少,成本低,保证了质量,受到农户的欢迎。

为确保全县食用菌生产健康、稳定发展,两当县在食用菌生产的乡村举办农业技术培训项目,广泛开展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培训,并从黄波菌业公司选派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到食用菌栽培乡镇进行生产环节的跟踪技术服务,严把消毒、接种、安全生产、品质提升等“四个关口”,有效解决了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农户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了食用菌产品质量。

和蚂蚱河新村一样,如今,两当县已有70多个村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核桃、食用菌、中药材、蔬菜、旅游等特色产业,让村民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打响最后的攻坚战

两当只有5.2万人口,是个人口小县。根据实际情况,陇南市委、市政府要求两当县2016年率先在全市整体脱贫。

作为国扶贫困县,两当县相对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以深山园林区和浅山易旱特困片区为主的扶贫攻坚任务依旧十分艰巨。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两当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精神,紧扣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目标和市委“433”发展战略,抢抓被列为全省“利用国开行贷款开展通村道路和安全饮水建设试点县”机遇,严格执行《甘肃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坚持“精确瞄准,到村到户”的工作原则,着力构建“统筹扶贫、精准扶贫、开放扶贫、造血扶贫、生态扶贫”的工作格局。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开展,加大了对特困片区的扶持力度,强化对深度贫困和年度脱贫对象的集中攻坚,多措并举,加大投入,统筹兼顾,将扶贫开发工作推向纵深。

2014年,两当县确立的扶贫目标是减贫率达到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在扶贫开发上,两当县今年规划投资总额为10770.86万元,项目涉及财政、扶贫、林业、水利、能源、环保、交通等22个部门。同时,经相关部门审批立项,制定并上报了《两当县2014年扶贫开发项目计划》。

两当县扶贫办负责人说,省市已批准下达县上2014年项目资金1529万元。其中,在站儿巷特困片区的站儿巷镇银杏村、管江村,金洞乡贺家村、大滩村、寺合村,云屏乡铁门村、索罗村等7个村实施整村推进,安排扶贫资金1050万元,建设内容涉及富民主导产业、村内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方面。新修梯田1000亩60万元;新修塘坝2处49万元;种养业基地建设96万元;劳动力转移培训132万元;贫困村道路硬化、食用菌产业设备购置等142万元。

为解决贫困户贷款难,两当县积极搭建融资平台,进一步创新扶贫资金动作模式,不断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创新,采取多种途径,加快构建财政资金与金融资金协调配合,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分工协作,扶贫互助协会等为补充的多元化金融扶贫资金供给保障体系。通过推进双联惠农贷款、牛羊蔬菜产业贷款、妇女小额贷款等工作,两当县完善了金融体系,扩大了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业务范围。通过成立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和信用担保公司,推出林权担保、房产担保方式,解决贫困村经济发展融资难题。

截至今年四月底,两当县共发放双联惠农贷款1113户5446.1万元,累计发放妇女小额贷款591户2297.5万元,共发放扶贫贴息贷款653户1960万元。各项贷款增速达到省市规定的25%以上。

按照“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目标和陇南市委“433”发展战略,今年以来,两当县进一步加快特困片区项目建设进度,加强硬软件建设,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建立长效稳定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推行中小学校校长聘任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校安工程、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正在实施;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建设文化校园,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进一步落实了乡镇食品药品“一专三员”监管机制,村组小型医疗机构创建率达到70%以上,村卫生室已全部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参合率巩固率达99.4%,公共卫生均等化覆盖率达100%,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推进乡村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实施乡镇电影院、农家书屋、体育健身路径以及各类文化广场建设工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农村社会养老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强互助老人幸福院和农村敬老院建设,实现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加强村务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事纠纷调解,大力开展“四风”竞赛活动,动员群众投资、投工、投劳,兴办公益事业,改善村容村貌。

扶贫开发起欢歌。围绕早日率先脱贫这一目标,两当县把扶贫攻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民生问题和政治任务来抓,深入研究对策措施,加大扶贫力度,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奋力推动贫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从而让这个山美水美的锦绣之地的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内容时间:2014-06-12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