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康县培育多元产业 破难题稳增收促脱贫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0-08  编辑:陈亚丰

近年来,康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新时代扶贫开发新思想,立足资源富集、全域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把产业扶贫作为群众长久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劳务输转、农村电商等多元产业,有效调动贫困群众发展增收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康县实际、顺应民意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一、因地制宜培育,多元发展产业。针对全县产业小而精、特而全的多元化实际,不照抄照搬,不搞大呼隆,不搞一刀切,因村因户精准施策,逐步形成了以花椒、核桃、食用菌、茶叶、乡村旅游为主导,电商、劳务输转等互补的多元生态富民产业体系,打通产业到户精准扶贫路。一是全域发展特色产业。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按照“整县核桃、南茶北椒,区域优势、做精做优”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扶持引导群众发展核桃、花椒、茶叶等优势特色经济林果135.08万亩,2万多农户8万多人从事黑木耳、香菇、天麻等食用菌生产,实现了提升产业适宜区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二是全域发展乡村旅游。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全域发展乡村旅游,建成2个国家4A级景区、2个国家3A级景区和69个旅游示范村,实施“十村百户千床”乡村旅游示范工程,发展农家乐和农家客栈317户、乡村宾馆7家,乡村旅游日接待能力5000多人。探索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等多种旅游发展模式,打造乡村旅游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县旅游综合收入从2012年的2.9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1.01亿元,2260户8800名贫困人口依托旅游实现高质量脱贫,间接带动5176户增收致富,花桥村从十里八乡有名的“烂杆村”实现了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华丽转身,大水沟村由过去的烂泥沟变成了国家3A级旅游村,成为了县城的后花园。三是全域发展电子商务。深入实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完善县乡村社四级物流体系,推行“网店+农户”“网店+企业”扶贫模式,建成1个县级电商扶贫服务中心,21个乡镇电商扶贫服务站,76个村级电商扶贫服务点,5个网货供应平台,发展电商企业38家、物流快递29家,开办网店1343家(贫困村238家),带动2.4万名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四是全域发展劳务经济。根据贫困户不同增收方式,制定相应培训计划,努力解决贫困群众因没有一技之长导致“脱不了贫”的问题,每年完成劳务技能培训7000多人次,输转富余劳动力6万多人,每年创收10亿多元。

二、科学合理奖补,严格兑现落实。坚持把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贫困人口自我造血能力作为产业扶贫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勤劳光荣、懒惰可耻”,改变简单给钱、给物、给牛羊的做法,用科学合理的扶持奖补政策激发干事活力,较好破解“站着看、等着扶”等落后思想。一是完善扶持政策。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和到户产业扶持政策,坚持分类施策,差别扶持原则,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原因,落实差异化扶持政策。对2017年底前已经脱贫但有产业发展需求和能力的建档立卡退出户,综合运用产业贷款、“三变”改革等措施扶持发展。对2017年底尚未脱贫、但有产业发展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含动态调整新识别的贫困户),结合“一户一策”梳理出来的产业项目,采取直接奖补贫困户发展产业和政府向新型经营主体补助带贫资金的方式,对自主发展产业的实行以奖代补;对有发展意愿但无劳动能力的,鼓励将到户扶持资金入股企业(合作社)参与分红。坚持产业扶贫自力更生“先实施后奖补”的原则,对2017年底未脱贫且有产业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直接奖补方式,产业定标准,奖补定限额,每户选择一项主导产业进行扶持,奖补最高达2万元,项目实施见效并经验收后兑现奖补。二是核定补助标准。制定出台了《康县产业扶贫奖补办法及标准》,精准安排贫困户到户增收项目,既有规模标准,又有补助要求,提振了许多贫困户发展产业内生力和积极性。对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的按照户均1万元的标准扶持奖补并配套产业设施;对开办农家客栈、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户,结合“十村百户千床”乡村旅游示范工程,每间标准客房补助2000元,开办农家乐并正常营业的给予1万元的奖励补助;对吸纳贫困户务工并保证贫困户务工6个月以上、工资不低于2000元的农家乐等经营主体可获奖励补助5000元;对贫困户真实、有效、合法的务工收入按总其总额的10%予以奖励;对贫困户发展电商、微商有稳定的收入的给予5000元补助,突出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和造血能力。三是强化要素保障。整合资金投入,按照“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项目整合机制和“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部门协作机制,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同步推进基础设施改善和产业发展。2017年整合涉农资金2921万元,落实产业发展贷款1870万元。同时,实行产业扶贫成效与干部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绩效工资、绩效考核“四挂钩、两一律”机制,对投机取巧、偷奸耍滑、担当不强、影响产业发展、贻误产业扶贫成效的工作人员,一律取消晋职资格和评先评优资格、一律扣发年终奖励工资和科学发展绩效奖励工资。

三、发展经营主体,聚合脱贫效应。让分散经营的贫困户搭上先进生产力规模经营的快车,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着力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协作化、规模化程度,提升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能力。全县建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220个,有带贫能力的574个,发展16家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12家国家和省级示范合作社,建成年产5万吨的核桃露生产线、50万公斤茶叶生产线、年销售额4000多万元的兴源土特产加工、独一味生物系列制药、康元生物等一批循环产业项目,涌现出郑文山、冯明芝、李赵宏、李满福等产业发展能人。以“三变”改革为切入点,引导贫困农户将土地、林地、闲置房产、劳动力等要素资源,实施7个乡镇13个村的“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建成“田园何家庄”、“生态大水沟”、“归缘庄科”、“红色朱家沟”等集观光休闲、民俗体验、创意农业、循环经济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示范点,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建立完善利益联结分配机制,激活农业要素与贫困人口的内生活力,加速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可持续发展。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2458元增加到2017年的5927元,全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1.68万户减少到2017年底的5459户。


内容时间:2018-08-27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