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康县:创新旅游发展模式 提升旅游扶贫效益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0-08  编辑:陈亚丰

近年来,康县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生态旅游大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大产业、开辟具有康县特色的脱贫之路”的发展战略,依托全县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助推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举措,全面挖掘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的融合模式,坚持把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与精准脱贫相结合,有效提升了旅游扶贫效益。

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的重要抓手,创新完善了五种旅游扶贫模式。一是“政府引导+公司运营+农户(贫困户)联动”模式。带动旅游项目开发和农特产品销售,将农户真正融入产业发展中,如长坝花桥打造了集田园观光、休闲度假、民俗风情体验、中医养生、农特产品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培训中心、乡村宾馆、自驾游房车营地,可增加260名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辐射带动发展5家农家乐和14家农家客栈,贫困户可通过务工年收入2万元,通过提供土鸡、蔬菜等原材料收入5000元,达到了一村带一片、一片带全镇和就地城镇化的效果。二是“协会+农家客栈+农户(贫困户)”模式。由农家乐、农家客栈成立行业协会,统一管理、有序竞争,积极引导周边群众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开发农事体验项目,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三是“支部+双联单位+公司+农户(贫困户)”模式。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双联单位和企业的联动作用,由村支部主导成立旅游公司,双联单位支持帮助,发展扶贫旅游产业,年终按照经营状况分红。如城关凤凰谷旅游度假公司,去年实现收入140万元,其中19户贫困户分别从集体股中各分红3000元。四是“能人大户+企业+贫困户”模式。采取能人大户主导,联村单位帮扶,民间资本注入,群众主体自筹,成立乡村旅游度假公司,吸纳贫困户加入,开发旅游商品,发展旅游产业。如大水沟村利用中国最美村镇金字招牌放大品牌效应,成立了酒坊、醋坊、刺绣等10个作坊,带动16户贫困户26人就业,每人每年增收3900元。五是“互联网+电商+乡村旅游+产业开发”模式。发挥“互联网+”和政务微信微博的优势,借助电商平台,以一店带一村或多村等形成,宣传营销木耳、花椒、蜂蜜、根艺、盆景等旅游产品,引导当地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提供相关配套服务,拓宽增收渠道。

全县乡村旅游已带动3924人返乡创业,创办乡村旅游及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1080家、各类中小企业及农合经济实体230个,引回资金6.5亿元,带动全县5000多名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就业,2260户8800名贫困人口依托乡村旅游实现了稳定脱贫,有效的解决了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实现了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就地城镇化,有效的推动了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文/李生璧)


内容时间:2018-08-13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