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走进大水沟,见证省级文明村创建轨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08  编辑:马一鸣

7月16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命名表彰大会在兰州召开,王坝乡大水沟村获得省级文明村称号。

如果二年前你来到这里,这个季节还得穿上雨靴。不然,满路的水滩和垃圾会让你无处下脚。而今天,就连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也没有想到家乡会变得这般美丽。小桥、流水、人家,和那转动不息的水车;还有那亮丽清洁的水泥路,错落有致的小楼房,排列整齐的花草树木,一幅世外桃源般的人间美景,见证着省级文明村的创建轨迹。

100%的山地,喀斯特地貌,没有一点平原支撑,这是王坝乡大水沟村的自然写照。在国列贫困的康县,大水沟村可以说是贫困中的特困。5个社176户701人中,贫困户就多达137户547人,占到了总户数的77.9%,总人口的78.1%。

贫困衍生愚昧和落后。低矮的房屋,破旧的穿着,尤其是人穷不讲究的习惯,让大水沟人与外界格格不入,显得愈加蛮荒。

如何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走出一条美丽乡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新路?大水沟村立足生态资源优势,从绿化、美化、亮化着手,力求在“三化”方面突出特色,打造亮点,提升品位。

高点定位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在省级文明村创建活动中,大水沟村从健全组织入手,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按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目标,制定出了全村精神文明建设长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每个目标、每项工作,都有具体的配套措施,做到了目标明确、措施得力、落实彻底。

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该村始终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切实加强村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在群众中积极推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4字人知人晓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一是以做新时代好公民为主线,开展“好婆媳、好媳妇”评选、“孝亲敬老”评选等活动,加大优良传统的广泛传播。二是积极组织村民开展“四新”竞赛、“六争六评”、“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家庭”和“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活动,进一步促进农村社会管理和乡风文明建设。三是大力推行“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惠农政策大检查大落实、法制宣传感恩教育”等六项活动,先后评选产生模范代表12名,分别受到了县、乡的表彰奖励。

科学建设美丽乡村改变山村模样

近年来,大水沟村借助美丽乡村建设千载难逢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自然及生态优势,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把一个村作为一个景点来建设,把一户作为一个小品来改造,着力构建覆盖整流域的大旅游圈。以打造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为目标,见缝插绿,进一步提高绿化面积和品位,在4.4公里道路两旁和空闲地,栽植竹子5000株,花草苗木17000株,形成了以广场绿化为点、道路绿化为线、村庄绿化为带的绿化系统。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田园、人与乡土文化完美融合的构想,在既秉承康县中部地区传统民居风格,又体现现代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对110户村民的房屋进行了亮化,庭院进行了硬化;拆除危旧房屋85间。在公共设施建设上,根据道路区域布局和承载功能,对河道实施水景建设,修建河堤2公里,水车1座,景观桥24座,观音阁景点人行步道1.2公里,旅游形象大门1座,休闲健身广场和停车场6处,公厕4座,垃圾房14个,安装体育健身器材2套;硬化通村道路4.4公里,村内主干道11条13060平方米,入户道路17482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达到了一段一灯,一段一景的效果。

富民乐民发展壮大农村特色产业

在产业发展上,大水沟村始终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通过劳务输转,有组织、有计划的把技术人员和剩余劳动力组成工程队进城务工,让技术工带领带动其他村民共同致富。

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该村全面加强了精准扶贫、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综治维稳、计划生育、经济林综合管理、党务党建、基层组织建设、“双联”行动、农村养老保险、惠民政策落实等各项工作,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文/刘宏洲赵明

内容时间:2015-07-22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